浅谈小学美术课堂作业设计与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浅谈小学美术课堂作业设计与评价

陈玲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人民路小学,浙江 丽水 323000

摘要:美术教育的主要目标,并不是让教师一味的传授知识,而是要发掘学生的内心体验。技能技巧的要求在小学美术的教学中其实不高,如果教师在教学及教学评价中过于注重传授绘画技巧,就会导致学生对美术这门课程产生反感或失去信心,这不符合小学美术教育的要求。作为美术教师,应重视课堂教学中的每一次作业练习,精心地设计新颖并符合学生能力水平的作业形式,再对他们的作业进行有效评价,让学生在一次次成功的作业中体验美术课程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关键词: 美术  作业  评价  个体

作业是美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美术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取决于作业的设计有否效。教师必须重视课堂中的每一次作业练习,精心地设计新颖并符合学生能力水平的作业形式。现如今小学美术课堂的作业评价,问题多多,直接影响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作业质量和完成率下降。有的教师会选择几张优秀的作品匆匆点评几句,叫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而学生对自己最喜欢的作品所发表的意见大多是“因为漂亮、画的好”等;有的教师对于学生完成的作品只给一个简单的分数或等级;这样一来,课堂作业的有效评价就没有很好的发挥作用,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成果没有得到很好的反馈。随着年级的升高,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也逐渐下降,特别是一部分本来就没多大兴趣的同学,最后连美术的学具和材料也懒得准备了。究其原因:我认为,是因为教师在课堂上的作业设计和评价未能达到美术教育的主要目标,导致学生未能在美术活动中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美术学习的乐趣。

一、作业设计要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一)给学生发挥想象的空间。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课堂作业技能训练。然而由于学生的艺术天赋存在差异,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美术教师在布置课堂作业时一般只有一个作业要求,从难易程度上讲,有的学生感到难度适中,有的学生感到较为困难,有的学生感到太过容易。因此,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水平完成难易不同的作业,这样有助于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创设练习和提高的平台。在四年级《风车转啊转》一课作业要求中,我设计了这样三条:a、正确制作一个简单的风车;b、正确制作一个风车,对你的风车进行适当的装饰,让它变漂亮;c、风车变变变,制作一个与众不同的风车;分层次的作业既考虑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又不会影响作业的整体质量。采用该方法能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得到非常有效的发展,学生的课堂作业质量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更多的学生有了更多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作业创作的乐趣。

(二)给学生大胆探索的途径。

每一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都愿意展现自己、突出自己,享受成功,这是所有孩子的天性。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教学目标不能只停留在如何教会学生去完成绘画作业,而要培养学生去发现美的能力,尽量让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去感受和发现美的事物,再通过自己的画笔把所感所想表现出来。罗丹说:世界上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大自然有取之不尽资源,校园里有各种形状的树叶、五颜六色的花朵等,它们都是学生随处可见、触手可及的活教材,每个孩子对同一个事物的观察和感受也会有很大的不同,所表现出来的作业内容也就各异。

(三)给学生尽情展示的平台。

在设计教学中教师经常忽视了媒材的使用,其实巧用媒材为突破口,就能很好的提高美术的作业效率,其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但单一性媒介的有时不能很好的达到教学的目的,呈现的作品内容就比较单一,长此以往学生会的兴趣减弱。孩子们喜欢贴近生活新奇有趣的作业方式,这就要求教师灵活更改作业的形式,只有把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巧妙地变个花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在《下雪天》一课中我让学生将自己最满意的那朵雪花,贴在教室窗户上装饰。同学们一听个个都乐开了花,没有制作完成的就更加投入了。

二、作业评价的几个误区

 (一)以专业的水平要求学生的老师。

老师经常以专业的眼光看待学生的画,画得像不像,技巧掌握的熟练不熟练等,这么单一的评价标准让学生慢慢的失去自信,逐渐对美术这门学科失去了兴趣。

 (二)只注重在学生的作业上打分数或等级。

这样一来,学生慢慢只关注自己的分数或者等级是否比别人高,不会回过头来去思考自己的作品为什么是这个等级?这样的作业评价完全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

(四)频繁地宽容和鼓励。

频繁地鼓励学生就会让学生觉得这种评价对于他没什么用,产生轻视、怀疑老师对他评价的想法。

(五)单方面评价。

教师单方面把学生作业的评价完,没有让学生参与进来,这样不利于他们对自己作品进行再思考。

三、作业评价的艺术

(一)用好多种评价方式,重视学生个体发展

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要善于把握个体差异,进而因材施教。学生的作品最能反应他们的内心世界,我们在评价学生的作品时,也要从欣赏的角度出发,努力读懂其内心世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碰到难题也是经常的事,这时作为教师要善于开导,起到一个导师的作用。如果在学生遇到瓶颈的状态下再雪上加霜,那就容易打击学生的信心,使他们失去对美术的兴趣。教师如果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能用欣赏、期待的眼光面对学生的作品,用积极、准确的评语去鼓励学生,同时充分运用人文关怀对学生进行激烈性评价的话,就会促使学生知难而上,突破瓶颈,逐渐树立对美术学习的信心。如果学生的作品质量很高,能把内心世界和作业要求相融合,作为教师就要及时表扬并将其作业展示给其他同学学习,这样一来就能让他更加有信心投入到以后的课堂中。

(二)使用正确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作业积极性

新课程标准对美术课程评价做了这样的定位:评价体系的基础应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事实作为评价,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尤其要加强形成性评价。在平时的教学中如果一味采用激励性评价,学生听多了以后就会觉得这种评价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从而不屑于老师对他们的评价。为此我在学生中专门做了这方面的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学生最渴望的是老师能对他们的作品做一些针对性的指导,而不是一味的表扬。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美术方面的自身能力、作品创作的背后故事、完成质量等,进行自评、互评、师评,采用表扬性、启发性等不同的评价方式,来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作业评价中采取了星级性、评语性、奖励性、展示性评价等,着重加强了指导性批语的评价。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给了他们充分的肯定,增加他们的信心,提升了学生对美术学习积极性。这样一来,通过老师的评价方式能循序渐进的提高他们的作业能力和欣赏能力,同时又能进一步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

三、总结

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能够通过美术教学让学生的美术知识得到丰富,更能够通过美术教学充分唤醒孩子的内在潜能,激发他们对未来持续不断的追求,使学生对于美术的表现能力、创新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另外,通过实践也进一步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使学生从心底更加喜欢美术,喜欢做美术作业,并能积极地做好美术作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受到美的教育。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2]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3]孙传云.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探究,林区教学,2012(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