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业企业标准成本控制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5
/ 2

关于工业企业标准成本控制的思考

张井东

浙江汇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由于ERP系统等企业生产管理软件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通过标准成本控制法来加强成本的核算、监督与控制。在文章的研究中,则是以化纤工业行业的发展为切入点,着重探讨工业企业实施标准成本控制的具体应用,以便于通过标准成本管理高质量地开展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接下来对其开展全面探讨。

关键词:工业企业;标准成本控制;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标准成本控制一般是指在产品生产期间,对各项成本等按照提前计划的要求对其进行严格控制与监督,如果出现偏差必须要第一时间给予纠正,确保将公司在生产期间所有资源的耗用等控制在标准的范围内。也就是说,在对企业经营成本进行控制的过程中,必须要明确时间、计划、技术等指标,方可将成本的前馈控制、反馈控制、核算功能等统一地整合在一起。

1工业企业成本问题分析

1.1成本会计缺乏市场意识

通常情况下,企业可以借助成本来知晓自身的生产经营效率,其呈现了企业收入、支出的对比关系,在低成本的前提下借助较少的资源投入,为顾客提供量多质优的产品或服务,这也表明企业的产出效率较高。成本会计借助精细化的计算开展事后分析,重点在于企业以最精简的原料生产最多的产品,提升材料的有效利用率,并提升劳动产出效率,从而在整体上提高生产的经济效益。成本会计的目的在于助力企业充分控制成本,但是其市场意识比较匮乏。企业管理的终极目标是充分提升企业价值,赢得最佳收益。但是生产效益不等同于生产效率,通常生产效率提升是生产效益增加的前提。企业价值最大化既需要充分促进生产效率提升,又需要立足合理决策的角度,让企业管理层可以精准预判外部客观经济环境,助力企业生产效率的稳定提高,但是如果决策失败即便效率一再提升也无济于事,将在市场竞争中逐步丧失优势。将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合理融合有利于解决上述不足。管理会计的目的在于使企业获得最佳价值,立足整体角度既掌握生产成本又关注整体经济特点,强调企业随时根据市场发展进行调整,以此促进企业获得最理想的收益,控制甚至规避浪费问题。

1.2成本核算存在局限性

目前,成本会计核算主要存在以下局限性问题:第一,成本会计的控制效用不足,无法及时反映成本问题。现阶段,成本会计主要侧重于事后核验,缺乏事前和事中的核算,出现实际支出后无法及时与成本预算进行比较,差异分析也不及时。在定期开展成本汇总时,其中可能包括可避免的损失因素,这类成本核算无法在最终产品的形成中发挥应有的核算功能,同时,针对不科学的工作也不能合理规避,无法体现核算控制的价值。第二,不利于成本估算和决策。成本会计实际上是一种成本制造方法,其定期将企业费用归集到产品成本中,得到总成本和单项成本。然而不能分别得到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产量与成本之间的关系较为模糊,无法评估企业收益,难以实现预测性经济管理的目标。第三,没有明确划分经济责任。企业成本核算属于单一产品的成本核算,在生产期间,成本责任模糊,未纳入经济责任制,成本责任制不能与奖惩机制相结合。因此,相关人员长期以来处于动力不足、压力不大的状态,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的有效融合,可以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实现相互促进,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2工业企业标准成本控制的思考

2.1直接材料标准成本差异的解析和控制

科学、深入地解析直接材料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性,工业企业能够精准地控制生产、仓管、采购等环节的直接材料成本,并对其出现的偏差进行解析与督管。按照计算公式来看,产品直接材料标准成本差异=(实际单价-标准单价)×实际材料耗损量。如果结果是正数,说明实际单价明显超过标准成本单价,这属于“负面差异”,需要尽快寻找采购价格、供应商报价、采购人责任意识及价格谈判能力等方面的问题;如果结果是负数,也就是实际单价明显小于标准成本单价,采购部必须要对其标准成本单价实施科学修正。

若要确保直接材料标准成本差异实现科学、有效地控制,那么企业必须要创建相对独立、专业的价格监督体系,同时还需要增设独立的物价监督部,其职责包括:①审查采购方案。判断采购部是否遵循采购方案有计划、有秩序地开展采购活动;②初审价格。一方面,采购人员必须要及时把采购原料的价格上报给物价监督部;另一方面,物价监督部需要对其审核、对比,思考这一价格是否满足市场价格,最后决定是否需要采购,并签署相关协议。完成以上步骤之后,再审核票据,票据属于采购者报销的一个关键凭证,企业必须要给予高度重视,避免发生以权谋私等情况,对工业企业发展造成资金损耗或浪费。

2.2通过标准成本控制直接人工成本

工业企业直接标准成本的变化与两个因素有关,即直接人工数量标准与直接人工工时单价标准。前者一般按照工时给予计量,其一般是指:产品加工环节投入的时间、无法规避的停工时间、开工预备时间、必要的废品损耗时间等。如果工业企业直接人工标准得以确定,就无法随意改变(一般是1年修订1次),必须要确保其考核的对比性。后者又称作“直接人工工时单价标准”,人工的全年薪资和所有福利保障等总和处于全年计划产品所需,即可计算出直接人工工时。一经确定,通常是不能随意调整的,必须要保障这一标准的持续性和考核的对比性。

若要进一步地减少成本,工业企业必须要通过标准成本法对其人工成本进行控制、监督。一是按照职工的职位、能力及所担负的风险等调整工作,最大化地消除“做多做少都一样”的错误思想。这不但能够直接减少工业企业人工成本,而且还能够最大化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促使其自主创造能力大大提升;二是需要定期对设备工艺等实施维修、保养、更新等,在设备运行期间需要安排专业维修人员进行现场维护,避免由于设备故障而引起工厂停工。三是需要逐步优化生产工艺、改进工人操作技术,科学调整车间分布流程,不但能够更好地减少工时,而且还能够大大提升生产效率。

2.3通过标准成本法控制生产成本

工业企业通过标准成本控制生产成本的实际表现,一般对应两点:一是固定性生产费用的控制。对于工业企业的发展来说,在生产成本控制过程中,需要设立独立的维修部,其主要负责车间工艺维修、厂房装修、生产设备维护等,其所维修的成本明显低于聘请外来维修人员的费用投入。二是变动性生产费用的控制。首先,培训费用的控制。工业企业必须要按照业务要求个性化、针对性地对员工开展培训活动,大大提高培训力度,通过内外部培训等方式最大化地增强传帮带等功能,由此能够间接地减少培训成本。其次,生产管理者的薪酬、福利、加班费等控制管理。工业企业必须要按照职工的技术、管理经验、综合能力、工作表现等科学调整员工的薪资标准。按照当地的经济水平、公司经济能力等,科学改变员工的福利津贴。也需要科学设置加班时间,预防员工超负荷工作现象的出现,同时,需要严格根据加班实际发放薪资。

结束语

标准成本的设置、控制与管理对于企业的正常经营与发展而言是一个重要的参照准绳,它在成本设置方面,不能盲目攀高,否则会影响员工的工作热情;但是也不能盲目过于松懈,否则会丧失成本控制的价值与意义。对此,必须要制定一个可行、有效的标准,方可确保企业能够对其更好地开展评审与维护,这也是保障企业正常生产、高效经营的一个重要遵循原则。

参考文献:

[1]赵爱华.关于生产型企业成本控制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18(11):2.

[2]范广栋,李扬,熊飞.深化供电企业标准成本管理的思考[J].2021(21):191-192.

[3]宋晓娟.基于价值链视角的标准化产品生产企业成本控制研究[J].商场现代化,20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