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

刘雪刘昊

 青岛高新区实验小学  266000 

青岛超银高级中学266000

摘要: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贯穿大中小学各个学段。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为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思政课对大中小学各学段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道德认知的提升是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为使大中小学各学段学生将外在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内在的思想,需要厘清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价值意蕴,以及当前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面临的问题,以便加大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模式探究的力度,使其成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有效抓手。

关键词: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

引言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充分体现新时代思政教育发展结构优越性。教育机构应基于自身教育需求,进一步做好迎接教育挑战的基本准备,围绕推进思政教育的协同开展,选择科学路径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立体化和时代化,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

1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面临的问题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统筹推进,各学段要各司其职、衔接得当。但目前,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目标的层次性不够清晰、教材内容的递进性不够鲜明、教学方法的针对性不够突出等。

1.1部分教学目标的层次性不够清晰

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过程中,部分教学目标层次性不清晰,造成思政课教学效果不佳。思政课教师在教学目标设置上出现层次不清的一个核心原因,就是思政课部分学段的教学内容重复。这不仅造成大中小学各学段有限教学资源的浪费,而且还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减退,思政课的育人效果整体降低。只有准确的教学目标、层次分明的教学内容,才能够促使思政课教学取得良好效果。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思政课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有内容重复的现象,尤其是部分章节、图片和案例的使用,重复现象更为严重,容易给学生带来层次不清的疑惑。部分思政课教师缺乏对其他学段教学目标的深入了解,对学段之间教学目标的内在关联理解也不到位,导致部分教学出现不同程度的内容混淆。例如,本学段教学出现其他学段理应讲授的知识,出现总目标与阶段目标高低不匹配的情况。部分学生对自己学习重心没有清楚的认知,容易受已有知识的干扰,这使得他们对重复知识感到学习疲倦,也就难以把握现学段的学习目标,导致获取的知识多是零散的碎片,难以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1.2部分教学内容的递进性不够鲜明

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理念指导下,思政课是一个有机整体,统筹安排各学段教学内容之间的衔接,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教学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存在思政课程主线模糊,在部分学段有教学内容断层、错位等问题。从大中小学各学段教师角度来看,各学段教师受到学段区隔和所处学段的教学任务的影响,无法整体把握思政课教学内容的统一性和连贯性,导致位于学段结尾处和下一学段起始的教学内容得不到有效衔接。从学段上来说,部分思政课教师对本学段的教学内容分配无法准确定位到本学段、本年级甚至本课堂。以初中和高中教材为例,初中的理论知识主要以形成学生个人的价值观为主,侧重情感观念的渗透;而高中部分则立足于学生积累生活经验,掌握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部分高中思政课教师在教学难点和重点的辨别上把握不准,在授课过程中有重复的知识内容和教学目标,而且对教学内容的确立从素材的选取到课堂教学实践缺少转化的过程,教学内容缺少衔接性、递进性。

1.3部分教学方法的针对性不够突出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是灵活多变的,它是检验教师能否根据教学内容、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变通教学的试金石。结合大中小学各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发展规律,有目的、有针对性地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大中小学各学段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小组讨论法、直观演示法等等。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并没有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各学段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来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导致大中小学各学段思政课教学方法的针对性不够突出,适用性不强。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课程考核仍然以考试为主要方式,这就导致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沿用“理论灌输” “学生硬背” “教师主导”等传统教学方法,忽视了各学段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导性,削弱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兴趣。

2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对策

2.1搭建大中小学教师思政教育多元化交流平台

加强大学、中学及小学阶段思政教师的教学交流,强化各个阶段思政教师教育了解,使思政教师能针对各个阶段思政教学特点,有的放矢地推进思政教学工作。为大学、中学及小学阶段思政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客观的教育参考,进一步帮助思政教师明确未来的教育方向。搭建思政教育交流平台,有利于加强思政教师的教学交流,帮助思政教师汲取多种不同教学经验,使教师能运用各类教学技巧,有效解决各个阶段面临的基础教学难题。加强大学、中学及小学阶段的多元化教育联动,为后续阶段思政教育更好优化教学策略及调整教学方向提供系统化的教学支持。

2.2规范大中小学思政教育基础教学标准

规范大学、中学及小学阶段思政教育的教学标准,是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发展目标的重中之重。从现阶段思政教育工作现状来看,我国初中阶段与高中阶段教学标准相对统一,但与小学阶段及大学阶段教学标准并不统一,促使小学阶段及大学阶段思政教学工作与中学阶段教育对接存在一定困难。为此,政府机构与教育机构,应积极做好思政教育结构优化,进一步针对大学、中学及小学阶段思政教育的协同开展,对各个阶段思政教育基础教学标准进行统一,确保各阶段教师能在统一规范的情况下,推动一体化思政教学工作,帮助思政教师在后续阶段更好掌握教学切入点。除此之外,大学、中学及小学阶段思政教学标准的统一,应考虑不同阶段思政教育教学方向的不同,避免盲目推进思政教育改革,促使思政教育产生同质化问题。要结合大学、中学及小学阶段思政教育实际情况,做好多方面教育调整,使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能切实发挥基础教学优势。

2.3 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后备人才培养工作。

在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的诸多要素中,人是第一位的,是最为核心、最为关键的因素。只有保证充足的人才供给,才可以持续性地对各类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利用,保证教育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人才队伍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科建设的成败。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同样需要大批专业化的后备人才作支撑,这样一来,在推进过程中才能有条不紊地全面落实各项目标任务。

结语

新的百年奋斗目标的顺利实现,离不开一批批意志坚定、态度端正的大学生艰苦卓绝的努力,伟大梦想将在新时代优秀青年的接续奋斗中变为现实。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养成高尚人格的内在要求,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随着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深入推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将获得内涵式发展,必将为培养一代又一代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红玲,张齐增.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国家社科基金十年立项浅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5(5):41-43.

[2]许新军. 近十年来图书情报学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的统计分析[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7(2):10-13.

[3]陈雪梅. 图书情报学研究热点扫描:以近十年国家社科基金立项为例[J].图书馆建设,2005(2):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