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轻“幼小衔接”坡度,开展多元化数学活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减轻“幼小衔接”坡度,开展多元化数学活动

刘杨

贵州省福泉市第二幼儿园 贵州 福泉 550599

摘要:虽然幼儿园大班和小学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教育阶段,但是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也是探讨幼小衔接的意义所在,但是需要充分认识到二者在教育形式上的差异,幼儿园阶段的教育主要以形式为依托,而小学阶段则主要以系统性的课业教学为主,对应的学习和作息制度都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正是由于这种差异的存在,使得幼小衔接存在相应的坡度。为了避免幼儿园阶段教学活动过于小学化,本文以幼儿园阶段的数学活动实施为例,探讨多元化活动策略的应用,既能够减缓幼小衔接工作,同时又能够为幼儿园今后进入小学打下坚实基础,保证过渡的合理化和科学化。

关键词:“幼小衔接”;数学活动;多元化

幼儿园阶段开展的数学活动,目的在于形成对于幼儿数学思维的初步启发,让幼儿了解到数学和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通过构建生活和游戏真实亲情的方式,帮助幼儿建立对于数学的感知和相应意识,具备掌握数量关系的基本能力,从而培养幼儿对于数学的探索兴趣。

1.集体教学生活化

面向幼儿园及开展数学活动,应当建立在幼儿有关数学学习的心理特点基础之上,通过选择幼儿案例完成相应活动情景的创设,吸引幼儿积极参与的同时,也为幼儿提供总结、归纳、提炼数学规律的机会,促进幼儿对于生活经验中所包含的数理观念的理解。在进行活动情景创设时,应当遵循趣味性的原则,以此来唤醒幼儿进行主动探索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准确把握幼儿的兴趣爱好,了解其认知倾向,有针对性的完成数学活动的创设。如在“数的大小比较”这一教学活动中,设计了“一个大人”、“一个小人”,通过不同形式比赛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数的大小。还能用“几比几多几”,“几比几少几”这两句话来说明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其次关于数学活动情景的创设应当凸显“奇”的特征。这是因为幼儿的发展来自于和环境的互动,为了确保幼儿参与数学活动过程中,能够和环境之间产生高效互动,就应当保证所创设的环境对于幼儿而言是新奇的,这是维持幼儿主动探索积极性的关键。如在“多变的图形”这一教学活动中,首先向幼儿展示使用不同几何图形拼接出美丽图案的过程,通过这些缤纷的图案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随后让幼儿自行进行动手尝试。这种活动设计对于幼儿而言拥有极强的吸引力,幼儿纷纷表现出跃跃欲试的状态。

2.利用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进行随机教育

(1)一日生活中的随机数学活动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包含大量和数学知识相关的环节内容,因此作为幼儿园教师就应当准确抓住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细节,完成教育活动的组织和运用。如早晨入园时问幼儿今天早晨吃了什么饭,昨天晚上听了什么故事,还干了些什么等等。通过脚无声息的方式向幼儿传授今天/昨天、早晨/晚上等时间概念,并会尝试着进行运用。又如入园时让幼儿看一看谁是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做操的时候谁排在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等等,这些都是向幼儿传授数学概念的绝佳契机。运用一日生活推动数学活动的进行,目的在于让幼儿养成耐心细心观察日常生活中所蕴含的数学知识的良好习惯。

(2)家庭生活中自由、探索的数学活动

通过和家庭生活相融合的方式开展数学活动行之有效,能够创设一个更加自由且充满挑战性的活动空间,让幼儿主动在家庭生活中去寻找和数字相关的事物,例如统计家庭生活中日常购买水果的数量以及消耗数量,或者是要求幼儿完成测量家庭成员身高任务等等,借助家庭数学活动的进行,让幼儿在日常家庭生活中也能够接受数学知识的熏陶,同时也为家长提供了共同参与幼儿数学教育的契机,创造更多亲子活动的机会,打造和谐的家庭关系,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3)融合在社会实践中的数学活动

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开展数学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幼儿能够在社会生活中去探索数学知识,并促进幼儿对于掌握的数学知识的灵活应用,例如前往超市购物可以针对超市中的蔬菜种类进行统计,并通过观察父母购买商品流程的方式,尝试自己购买各种商品。也可以在逛超市的过程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统计价格,随后前往收银台进行购买。既能够锻炼幼儿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同时又能够强化幼儿的社会生活能力。

三、注重个别差异原则,用发展的眼光看幼儿

在开展幼儿园期间的数学活动过程中应当充分关注幼儿个体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不仅包含其独特的发展步骤和节奏,同时又包含独特的脾气性情和态度倾向。考虑到知识的积累和构建需要时间的参与,幼儿所处的成长环境不同对应的经验积累,成果也就不同,并且差异化的文化背景也会引发认知发展领域的个体差异,也就意味着在组织幼儿园阶段的数学活动过程中,应当保证幼儿拥有充分的自主探索和操作的空间,避免教师的过多干预,这也是减缓幼小衔接坡度的有效手段。尤其是在幼儿自主探索过程中无法取得成功时,不应当选择直接告诉幼儿结果或者是代替幼儿进行操作,而是携手幼儿共同分析想法错误之处,给出相应的提示,随后给予更多的耐心等待。总而言之,面对幼儿群体所开展的数学活动,应当关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具体表现,而非追求最终的活动成果,致力于提高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这个要求,教师能够表现出更加细致的观察和耐心的指导,选择合适的隐性指导策略。

结束语:

综上,基于幼小衔接视角开展幼儿园阶段的数学活动,应当避免形式过于小学化,充分关注幼儿群体的心理特点以及接受能力,选择合适的方式组织数学活动,才能够保证幼儿的积极参与,因势利导,用积极、愉快的情绪进一步激发幼儿的积极情绪。

参与文献:

[1]朱慕菊主编.“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研究报告.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

[2]朱家雄,华爱华等.幼儿园环境与幼儿行为和发展的研究.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6.

[3]葛金国,吴玲.“盘点”学校.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

[4]马和民.新编教育社会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