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患者护理中人性化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肺结核患者护理中人性化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探究

张苗,解佳通讯作者

西安市胸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陕西西安,710000

摘要目的探析人性化护理模式在肺结核(PT)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2年4月在本院收治的61例PT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运用人性化护理模式。探索两组患者应激心理评分与肺功能指标。结果研究组肺功能高于对照组,应激心理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模式能显著改善PT患者应激心理,并提升其肺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肺结核;人性化护理模式;应激心理;肺功能

肺结核(PT)属于最常见结核病类型,临床以咳痰、咯血、胸痛及呼吸困难等为主要表现,较易诱发肺气肿或肺源性心脏病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目前,临床多运用标准化抗结核治疗,虽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临床症状,但质量周期较长,易增加不良反应,影响机体耐受程度,因此,临床治疗期间需辅以科学护理管理[1]。该次针对我院61例PT患者采取探讨,旨在讨论人性化护理模式对患者应激心理评分与肺功能的影响,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5月至2022年4月在本院收治的61例PT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35-61岁,平均(47.12±10.91)岁,病程0.5-4年,平均(2.01±0.45)年;研究组男性17例,女性14例,年龄35-61岁,平均(47.83±10.82)岁,病程0.5-4年,平均(2.12±0.56)年。患者个人信息比较无明显不同,具有可比性(P>0.05)。纳入规则:①均确诊为PT;②患者知情同意。排除规则:①严重心、肝、肾功能异常;②自身免疫性疾病。

1.2方法

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模式,具体措施:①适当给予患者心理疏导,缓解其担忧等消极情绪,有助于提升护理依从性;②严格控制患者饮食,嘱其不可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鼓励其多饮水;③遵医嘱实施用药指导;④口头介绍疾病发病原因、治疗原则、护理方式及注意事项等内容;⑤定期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情况。

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运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具体措施:①创建人性化管理小组:由1名护士长、2名主责护士及4名护理人员组成,护士长为组长,负责对组内成员实施专科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并根据组内成员专业素质及自身优势合理分配任务;②心理疏导:PT为传染性疾病,治疗周期较长,恢复慢,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与工作,组内成员应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鼓励其表达内心真实感受,耐心解答其提出的疑问,有助于帮助其树立治疗信心;③健康宣教:组内成员应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疾病相关知识,降低其恐惧心理,促使其能充分认识到治疗重要性,有助于消除其错误疾病观念;④营养支持:组内成员应依据患者实际病情及自身情况制定营养均衡饮食方案,嘱其多选取富含热量、蛋白质及维生素食物,促使其认识到正确积极饮食对恢复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从而全面提升其依从性。两组患者均护理3个月。

1.3观察指标

(1)应激心理评分:护理前后分别运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包含焦虑HADS(A)与抑郁HADS(D)2个维度,得分在0~21分,得分高代表应激心理严重;(2)肺功能:护理前后分别运用肺功能检测仪测定最大肺活量(FVC)与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

1.4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 24.0统计软件,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应激心理评分

护理前,应激心理评分比较(P>0.05);护理后,研究组应激心理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1应激心理评分[(x±s);分]

组别

例数

HADS(A)

HADS(D)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研究组

31

15.94±1.62

7.09±1.14

15.33±1.31

7.47±1.06

对照组

30

15.31±1.91

11.31±1.56

15.08±1.47

11.93±1.32

t

1.391

12.092

0.702

14.574

P

0.169

0.000

0.485

0.000

2.2肺功能

护理前,肺功能比较(P>0.05);护理后,研究组肺功能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肺功能[(x±s)L]

组别

例数

FVC

FEV1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研究组

31

2.64±0.42

3.91±0.32

1.55±0.29

2.99±0.26

对照组

30

2.59±0.51

3.37±0.41

1.64±0.54

2.43±0.34

t

0.419

5.745

0.815

7.241

P

0.677

0.000

0.418

0.000

3讨论

PT是由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所诱发的慢性炎症反应,因病情进展缓慢,起病隐匿,疾病多发现较晚,抗结核药物服用周期长,存在诸多不良反应,加之患者受他人歧视,致使其存在较大心理压力,影响临床治疗效果,故临床治疗期间配合高效护理管理尤为重要

[2]

常规护理模式更为注重基础护理,较易忽视整体性及全面性,致使护理效果欠佳;而人性化护理模式属于新型管理模式,通过心理疏导彰显以患者为主体的核心思想,有助于改善其负性情绪,从而提升临床护理质量,进而缩短机体康复用时[3]。根据该次探析结果可发现,研究组采取人性化护理模式后患者肺功能高于对照组,应激心理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充分证实采取人性化护理模式对提高PT患者预后质量具有显著效果。分析原因为开展人性化护理模式,通过实施心理疏导与健康宣教,能提升患者疾病相关知识认知水平,减轻其焦虑心理,有助于提升其自我责任感及自护能力;通过实施营养支持,能确保机体基本需求量,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从而加快临床康复进程,进而提升肺功能。

总之,人性化护理模式能显著改善PT患者应激心理,并提升其肺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淑芳,黄玉霞.基于中医体质学说的个性化饮食护理在肺结核干预中的应用效果[J].中医药导报,2021,27(12):112-114.

[2]张丽洁,何仪.延续性护理对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J].贵州医药,2020,44(7):1162-1163.

[3]韩芳,高普.人性化护理模式对胆囊炎术后患者血栓形成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21,27(6):1047-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