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音乐教学中职生乐感培养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中职音乐教学中职生乐感培养的策略

殷晓恍

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职业高级中学 679300

摘要:在中职阶段,音乐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并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学生兴趣、缓解学业压力,还应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进而提升其学习能力。而乐感是中职生理解音乐作品、欣赏作品价值的一把“钥匙”,教师需要运用恰当的音乐鉴赏教学方法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乐感。但面对乐感普遍较差的中职生,教师还需在教学方法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中职音乐;鉴赏教学;乐感;策略

引言

乐感是指对音乐的感知,包括旋律感、节奏感、音高感等音乐感知,是人类七大智能中的一种。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乐感既是衡量和考评学生能力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影响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和解读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乐感培养一直是各阶段音乐教学的重点。而在中职音乐教学中,对学生乐感培养的有效策略进行探究,不论是对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还是教学质量与效果的提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对中职生认知特点、思维特点以及音乐特殊性的分析,本文提出了开展音画转换教学、加强视唱练耳教学、联系生活经历三个音乐教学策略。通过这三个教学策略的实施,引导学生将抽象化的音乐元素和听觉感受与具象化的图像信息、肢体感知、情感体验有效对应,从而对节奏、旋律、音高形成更具体、更准确、更全面的感知,切实培养学生乐感。

一、中职音乐鉴赏教学中培养学生乐感应遵循的原则

(一)理论结合真实情感体验

音乐是对人的情感的抒发,或直抒胸臆,或缠绵悱恻,或深远悠扬,不一而足。那么,教师在带领中职生进行音乐鉴赏时,其乐感体验尤为关键,能够帮助学生找准鉴赏的切入点,判断乐曲抒发的情感的类型。为此,教师需要在理论讲解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真实倾听感受进行指导,让他们把体验化为理解作品意趣的灵感,进而把握鉴赏音乐作品的规律。中职生年龄尚小,接触的音乐类型少,往往对流行音乐了解较多。因此,在遵循理论与情感结合的原则的基础上,不仅可以使学生把日常听歌的体验融入进来,还能强化他们的体验,提升其理解音乐的理论高度。

(二)鼓励创造性实践和技能实践

中职生参与音乐创作实践,可以进一步升华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和对作品意义和趣味的理解,从而产生共鸣,促进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提高。中职生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深度不足以支撑他们创作完整的音乐作品,但可以从模仿编曲和短曲创作开始练习,注重实践经验和技能训练,做到不需要生产优良的成品。学生亲自尝试写字写歌时,不仅会产生乐感,还能体验音符的奥妙,对学生日后的鉴赏练习有很大的帮助。

二、中职音乐鉴赏教学中培养学生乐感的策略

(一)音画结合,提升音乐鉴赏力与想象力

音乐和美术是艺术领域最主要的两种艺术形式,二者的区别在于:音乐语言的思维和表述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其意象的产生需要借助联想与想象;而美术语言的思维和表述则具有明显的具象性,能够直观地呈现出作者所见、所想的具体意象。音乐与美术的相同点是:二者都是创作者情感、情绪以及心理因素的外化表现。可见,在中职音乐教学的欣赏教学环节,根据音乐特征,灵活进行音乐和图画的相互转换,使两种艺术形式的特点相互弥补,能够更加准确、深刻、生动地表现出音乐作品中蕴含的情感以及想要呈现的意象,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感悟,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乐感的教学目标。音画转换教学可以分为“画转音”和“音转画”两种教学形式。以《春之声圆舞曲》欣赏教学为例,教师将课堂教学分为两个教学阶段。在“画转音”教学阶段,教师通过创设新颖有趣的“画转音”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将听到的音色、节奏、音高与熟悉的画面相对应,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敏感度,为乐感培养奠定良好基础。首先,教师在黑板上写下“春天”二字,通过随机点选的方式,让学生说出自己通过“春天”二字联想到的画面,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然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引导学生进行“画转音”练习。如,教师展示“春风拂柳”动态图片,并播放A(树叶婆娑)、B(狂风呼啸)两种音效,让学生判断哪个音效与图片更匹配。在“音转画”教学阶段,教师重点对学生乐感开展有针对性的培养。如,在学生聆听音乐后要求学生用文字或图画,描绘出音乐欣赏过程中联想到的画面。有的学生会用“轻盈流动的溪水”描绘乐曲中的琶音音型伴奏,有的学生会用“自由飞翔的小鸟”描绘乐曲中某段轻快的旋律。或者,在音乐播放过程中,要求学生利用绘制曲线的方式,记录下乐曲节奏、旋律、音高的变化,从而将抽象的音乐元素直观化。学生绘制曲线的过程中,会通过肢体感知和视觉感知对乐曲的节奏、旋律、音高产生更准确、更深入的感知,从而实现乐感的培养。

(二)利用恰当的音乐启发学生

培养中职生的乐感还有更深层次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音乐的学习是一个情感体悟的过程,是学生接受音乐洗礼的过程,所以教师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利用恰当的音乐作品来启发学生的心智、引导其形成健全的人格是十分必要的。如在教学《大海啊,故乡》这一课时,学生通过倾听、教师范唱等环节了解到歌曲的结构非常整齐,且情感抒发如同大海的波浪一样绵长、悠远。但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启发学生在演唱时注意歌曲不同层次的情感表达。在唱完a段之后,b段的情感要体现出升华之感,因此,教师在学生演唱时要指出以下内容:a段演唱是叙述语气,因此情绪和缓,娓娓道来;b段演唱是抒情语气,其情感力度强于a段,演唱力度就要明显强于a段。受到情感启发,学生可以深入音乐之中,与音乐交融,进而产生丰富的感受。而《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曲能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爱,理解对童年、母亲、家乡、大海,再到祖国,一层深于一层的爱。

结束语

总之,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通过科学、专业的方法针对性培养学生乐感,还应鼓励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知识视野和生活阅历,这样才能更加敏锐、深刻地感知音乐中蕴含的文化和情感,从而真正实现乐感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捷.高中音乐教学中职生乐感及鉴赏能力的培养策略探析[J].高考,2020(18):188.

[2]陈耀华.高中音乐教学中职生乐感及鉴赏能力的培养策略[J].高考,2020(17):190.

[3]金灵艳.高中音乐教学中职生乐感及鉴赏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国文艺家,2020(03):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