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构建高效历史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构建高效历史课堂

缪爱玲

(五华县水寨中学;广东梅州;514400)

摘要: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务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使学生具有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自主发展能和沟通合作能力。"[1]因此,对高中教师而言,必须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促进学生改变学习方式,达到构建高效历史课堂的目的。本文根据自身的教学经历,浅谈自己粗浅的理解。

关键词:高中历史;学习方式;高效构建;

一、现代高中历史学科的学习存在的问题和缺陷

(一)、学生学习思考模式单一,无法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我国正处于以应试教育为背景的教育大环境,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对于如何提高学生的应试成绩更为重视,大部分教师在进行历史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是以传授给学生考试重点为主要教学目标,从而导致日常的课堂变成"教师的个人课堂",靠自己讲解知识,学生勾画重点进行,这样的教学过程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依赖心理。当面对较为新型或者开放型的试题时学生的思考模式较为单一,知识的迁移能力弱,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二)、学习方式传统枯燥,知识局限于课本,缺乏拓宽知识面的意识

文科性的学科的教学主要依靠死记硬背,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仅仅是将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进行反复记忆,然后进入机械训练的学习模式来达到学习效果。这种学习方式容易出现短暂性记忆,但一段时间后就会忘记或者与新学的知识所混淆,这就需要教师改善日常的教学方式,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此外在“求分”氛围下,教师会抓紧课上的一切时间反复学习、巩固课本知识,不会过多的引申课外知识,导致学生对于历史的了解大多比较片面。在日常的学习、考试过程中,思维与知识也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思考范围比较狭窄,无法做到真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构建高效历史课堂的措施

(一)、从学生自身入手:

1、让学生认识到掌握历史知识的重要性。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信息化时代,学生对于古早、枯燥的历史学科的学习不太感兴趣,甚至有一定的抵触,所以就需要让学生了解到学习历史的重要性和意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始终记得"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要懂得积极正向的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要让学生明白,学习历史不仅仅是看我们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更要让学生明白,学习历史的意义是要让学生在面对一个问题时,如何高效、全面的解决,给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多一些选择,拓宽学生的思维模式。

2、授之以渔,训练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一堂优质的历史课,不在于教师教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学了多少,会了多少,形成了哪些素养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着重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教学生如何去自主阅读教材,构建历史知识脉络。教学时给予学生具体的学习方法:分析的角度、阅读的方法等,辅之于问题探究,鼓励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大胆地提问、质疑。尽管有些问题的提出难倒了老师,但老师尽力解决问题,亦能促进师生共同进步。学习方法的掌握既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又能使学生在做题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延伸相关的课外知识,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只有教会 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才能使学生真正具有独立自主的能力。

3、给学生展示机会,重视、尊重学生的见解。高中生已具有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适时组织一些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思考、交流,切身地去体验和理解历史。如复习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思想文化时,我让同学们:参考(2020年全国I卷)《步辇图》的高考真题,以《送子天王图》为材料尝试着自主命制试题。面对这个探究活动,学生主动地去查阅、搜集、整理、分析材料,充分运用历史知识命制题目。有的学生命制选择题,有的学生结合高考真题命制出史料价值主观题……由于知识的局限,学生提出的选项或给出的观点难免会出现偏差,教师既要考虑到出题者的自尊心又要善于引导其他学生质疑,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观点。总之,探究的过程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还使学生收集资料、运用历史知识、合作交流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做到“授之以渔使其终生受益”。

4、绘制思维导图,构建清晰明了的知识体系。在传统教学中,往往是教师将自己预先设计好的或是教辅书上提供的知识网络图呈现给学生,学生被动地接受并强加在自己的记忆中,这样的记忆效果是短暂的,因为它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如果学习完单元知识后,让学生自制思维导图,将零散的知识用自己的方式重新进行知识的整合,会使学生的历史逻辑思维更加的清晰,从而提升了学生的应试能力。

(二)、从教师入手

1、精心设置学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编写学案的目的在于指导学生如何学,如何去理解记忆教材内容,从而提升自己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学案的编写应该符合全体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学思之窗、学习聚焦等图文信息,还可适当增加史学新论开拓学生的视野。总之学案须具有很强的指向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上新课的前发放学案,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等,使他们在完成学案的过程中增强主体意识,提高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2、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营造乐学融洽的氛围。应新课标和新高考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运用先进的科学设备加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例如在日常的课堂中,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用历史语言阐述某历史人物或某历史事件,其他学生对该同学的表述发表的看法和见解。在这个过程中,既能锻炼学生阐述历史事件的能力,又能让教师了解到学生看待历史相关问题的思维模式,从而让接下来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

结语

总之,在新课标和新高考的实施下,教学将更加重视对学生主体作用的培养。教师必须把知识作为课堂的重点,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断优化完善自身的教育思想,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推动他们历史思维的提高,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不断提升,促进他们全面而个性的发展,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作准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2] 赵庆东. 历史课堂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实践与思考——从学生学习历史的需求说开去[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10(3):3.

[3] 陈立忠.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共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J]. 教师, 2013(19):1.

[4] 刘永兵. 浅析历史课堂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中学历史课堂自主——引导教学模式探究[J]. 启迪与智慧:中, 2015(4):1.

作者信息:缪爱玲,女(1984.09),汉族,广东省梅州市人,本科,五华县水寨中学,中学一级教师,邮编514400,研究方向:高中历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