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际效益递减理论框架下初中英语课后作业单元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3
/ 2

边际效益递减理论框架下初中英语课后作业单元设计

胡燕

江西师大附中赣江院分校  

提要:“双减”政策颁布以来,作业设计一直困扰着广大一线英语教师,如何进行初中英语课后单元作业设计是其十分关注的话题。本文将边际效益递减理论置于初中英语课后单元作业设计情景中,旨在探索其在具体实践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并据此提出教师不仅要深入学习理论知识,树立边际效益递减意识,而且要明确课后单元作业设计要围绕着单元主题下学习目标展开;注重单元课后作业的趣味性,层次性;关注课后作业多元化评价方式,真正助力“双减”,实现初中英语教学的减负增效。

关键词:双减;边际效益;课后单元作业;初中英语教学

一、边际效益递减理论的基本内涵

边际效益递减规律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消费某种商品数量的不断增加,消费者从中得到的总效用是在增加的,但是以递减的速度增加的,即边际效益是递减的,但此时的边际效益为正数;当商品消费量达到一定程度后,总效益达到最大值时,边际效益为零;如果继续增加消费,总效益不但不会增加,反而会逐渐减少,此时边际效益变为负数。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如何具体优化设计课后单元作业,以使学生完成单元课后作业的总效益达到边际即最大值,在边际效益递减之前,不仅巩固学习目标,更指向高阶思维的开发应用。

二、边际效益递减理论下的初中英语课后单元作业设计启示与建议

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作业常被视为课堂教学的附属练习,大部分教师布置作业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作业形式单一。机械地抄写、背诵作业较多;第二,作业内容单调,过度重视基础知识的重复、单一操练,缺少趣味性以及与生活的联系性;第三,作业难易度层次不清晰,梯度不明显,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没有活跃思维:第四,作业评价方式单一,基本以教师批改作业的方式呈现,学生的成就感和获得感不足。以上的作业布置情况,加剧了边际效益递减情况的提早出现,极易使得边际效益最大值降低,其课后作业对学生产生的总效益不高。

(一)基于目标的整体单元作业梯度设计

我们的课后单元作业是以该单元的话题为主线展开的,单元教学结束之后,学生要掌握该单元的整体学习目标。在整体单元作业目标下,将具体子目标分散于各课时作业目标,层层梯进,并指向最终目标。在单元话题下,各课时作业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服务于整体单元学习目标。崔允漷等(2008)认为:“基于目标的设定决定作业的内容与形式。教学目标越清晰、越具体就越具有检测性,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检验就越可视化、越易于操作、越能促进学生的学习。针对上述整体单元学习目标下的子课时目标,再制定详实的子课时目标,并以此为据,优化作业设计。”

(二)基于基础性必做型作业的优化设计

基础性作业是根本,对应的学习目标是要求绝大多数学生必须掌握的双基,没有必做型基础性作业的练习,之后的扩展延伸型作业很难开展,那么针对基础性必做作业已存在单调,机械,重复,缺乏趣味性,脱离实际生活等问题,笔者认为,教师要从夯实课内知识点的角度出发,以优化作业设计为突破口,在边际效益到来初期,以控制传统作业数量的前提下,保留以考试题型为主及其演变的题目类型来巩固双基,又通过设置真实的情境联系生活实际使作业多样化,增加作业的趣味性,来延迟边际效益的到来。

(三)基于生活的跨学科扩展型或挑战型选做作业设计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教学活动不应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而要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学科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师设计课后作业时,可以从英语学科的应用性出发,根据课时目标,结合其他学科以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实践型课后作业,有助于英语学科素养的落地。顾建军(2019)认为:“有效的跨学科作业设计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掌握课内学生的知识的同时,具备课外应用的能力,从而落实并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教师要设计符合学生内心需求的,紧跟时代发展的,从作业设计的趣味性出发,融入学生喜欢的生活元素的跨学科课后扩展型作业。

三、结语

本文在“双减”背景下,基于边际效益递减这一理论,并结合一线实际教学中课后单元作业设计,笔者发现,在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过程中,首先教师不仅要基于单元学习目标树立整体单元作业意识,还要分课时分层次设计有梯度的作业。其次,对基础性必做型作业做优化设计,使其更生动,鲜活,让学生喜欢。第三,开阔创新,设计基于生活的跨学科扩展型或挑战型选做作业。以此,教师在设计课后单元作业时,同时也开启了学生自主学习之旅,使作业生动有趣且高效,切实助力“双减”落地,找到初中英语教学的减负增效出路。

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2-3.

[3]顾建军.刍议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的一体化设计[J].人民教育,,2019(10).

[4]崔允漷等.基于标准的学业成就评价[M].华东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