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低剂量、常规剂量CT应用在早期肺癌疾病诊断中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对比低剂量、常规剂量CT应用在早期肺癌疾病诊断中的效果

胡铃

常德安乡县人民医院放射科,湖南常德,415600

【摘要】目的针对早期肺癌疾病诊断中应用低剂量CT以及常规剂量CT的临床效果实施对比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60例早期肺癌患者,研究时间为2020年12月到2021年12月,所有患者均接受低剂量CT以及常规剂量CT检查,针对检查结果实施对照分析。结果低剂量CT与常规剂量CT检出率、优质图像率对比均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CT有效辐射剂量、CT剂量指数、总扫描时间、剂量长度乘积均低于常规剂量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论是低剂量还是常规剂量CT检查,都会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以及优质图像率,但低剂量的安全性更高,因而更加值得普及使用。

【关键词】低剂量CT常规剂量CT;早期肺癌

    肺癌是我国常见呼吸系统恶性肿瘤疾病,一般患者在患病初期不会有显著症状,随着病情加重,会出现病灶转移问题,此时已经延误了最佳治疗期,因此高死亡率的发病特点[1]。目前最常见的临床诊断方法为胸部螺旋CT检查,且主要采取常规剂量,随着医学研究的逐步推进,人们发现使用低剂量CT检查不但能够产生较好的检出率,同时也能够减少检查期间的辐射剂量[2]。基于此,本文为深入探讨不同剂量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使用价值,专门选择2020年12月到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早期肺癌患者展开分析,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60例2020年12月到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早期肺癌患者,包括男35例、女25例,年龄45岁到73岁,平均年龄(63.21±2.47)岁;病程1年到3年,平均病程(1.65±0.33)年;患病部位区分:20例左侧上叶、12例左侧下叶、12例右侧上叶、16例右侧下叶;疾病类型划分:25例肺腺癌、20例肺泡癌、15例小细胞癌。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或细胞活检确诊患病,且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晓同意,签署告知书。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以相同方式开展CT检查,并分别采取常规剂量和低剂量,具体如下:检查前指导患者正确开展呼吸训练,保证其在检查过程中能够处于屏气状态。常规剂量CT检查参数如下:电压、电流分别为120kV、200mA,扫描图像层厚为5.0mm、重建图像层厚为2.0mm,间隔为2.0mm。低剂量CT检查参数如下:电压、电流分别为120kV、25mA,扫描图像层厚为5.0mm、重建图像层厚为2.0mm,间隔为2.0mm。于10到12秒内完成一次扫描工作,并将相关扫描记录上传到后台做进一步处理。经由相同的两名影像学医师进行阅片,若有意见不统一的情况,交由上级医师进行阅片。

1.3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种方法检出率、优质图像率以及辐射剂量。其中辐射剂量主要包括有效辐射剂量、CT剂量指数、总扫描时间、剂量长度乘积。

1.4数据处理

    选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计数资料实施χ2检验,计量资料实施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种方法检出率、优质图像率对比

    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两种方法检出率、优质图像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检出率

优质图像率

低剂量CT

60

58(96.67%)

57(95.00%)

常规剂量CT

60

57(95.00%)

56(93.33%)

x²值

0.208

0.151

P值

0.647

0.696

2.2两种方法辐射剂量对比

    低剂量CT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详情见表2。

表2.两种方法辐射剂量对比(x±s)

组别

例数

有效辐射剂量(mSv)

CT剂量指数(mGy)

总扫描时间(mAs)

剂量长度乘积(mGy·cm)

低剂量CT

60

0.97±0.06

2.01±0.03

436.65±38.54

69.78±8.66

常规剂量CT

60

4.21±1.22

8.15±2.21

1440.58±265.25

306.78±80.03

t值

20.546

21.518

29.012

22.805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3讨论

肺癌在恶性肿瘤疾病中十分常见,患者患病后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对生活质量带来的影响较大[3]。一般在接受治疗时,大多已经处在中晚期状态,此时远期生存率会大幅降低,对其身心健康构成较大威胁。基于此,需要及时开展早期诊断及治疗工作。

目前临床普遍使用胸部螺旋CT检查方法,通过该方式,能够将病灶特征以三维立体的形式显现出来,因而更加有助于及时发现早期病变部位。不过在应用常规剂量CT检查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较大辐射剂量,不但会导致患者身体敏感部位受到影响,同时也会对肺癌高危人群带来不利,因此不符合最优化原则[4]。在本次研究中,针对常规剂量CT和低剂量CT的应用效果展开对照分析,最终结果显示,二者在检出率、优质图像率统计结果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方法均具有较高的检查效果。但在辐射剂量方面,低剂量CT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常规剂量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能够看出,使用低剂量CT扫描方法能够在最大限度内降低辐射剂量,使患者机体所受伤害最小化,在确保检查质量的同时,显著提升安全性,因此具有更高的可行性。

    综上所述,在对早期肺癌患者实施临床诊断的过程中,使用低剂量CT检查方法不但检查率高、图像质量高,同时还能够降低辐射剂量,其具有更高的安全性,适合推广。

【参考文献】

[1] 燕良斌. 探讨低剂量CT扫描对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14):241-242.

[2] 任远. 低剂量64排多层螺旋CT检查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9):3577-3579.

[3] 袁光峰,曹湛钊,李蔚宇. 低放射剂量CT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筛检价值[J]. 智慧健康,2020,6(16):9-11.

[4] 荆利民,李东,李振强,等. 低剂量CT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诊断肺结节的临床价值[J].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9,29(3):504-50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