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提高脑出血昏迷患者急救效率和急救结局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提高脑出血昏迷患者急救效率和急救结局的影响

赵丽娜  ,刘天丽 ,孙瑞雪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  150010

摘要】目的 分析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提升脑出血昏迷患者急救效率和急救结局产生的影响。  方法此次研究共计纳入62例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为脑出血昏迷患者,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划分为A、B两组,各31例,给予A组常规护理,给予B组急诊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急救效率和急救结局。结果B组抢救成功率高于A组,病死率和致残率低于A组(P<0.05);B组急救时间短于A组,B组清醒时间短于A组(P<0.05)。 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有利于提升脑出血昏迷患者急救效率,优化急救结局。

【关键词】急诊护理流程;脑出血;昏迷;急救效率;急救结局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optimizing emergency nursing process on improving the first aid efficiency and first aid outcome of comatose patients with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Methods a total of 62 subjects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All subjects were comatose patients with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They were pided into groups A and B according to different nursing methods, with 31 cases in each group. They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 in group A and emergency nursing process in group B. the first aid efficiency and first aid outcom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success rate of rescue in group B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A, and the mortality and disability rate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group A (P < 0.05); The first aid time in group B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group A, and the awake time in group B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group A (P < 0.05). Conclusion optimizing the emergency nursing process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first aid efficiency and optimize the first aid outcome of comatose patients with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Key words] emergency nursing process; Cerebral hemorrhage; Coma; First aid efficiency; First aid outcome

脑出血是临床上一种具有较高发生率的脑血管出血性疾病,这种疾病在急性发作期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所以,及时控制患者脑出血和脑损伤非常重要。常规急诊护理是被广泛运用到临床上的一种护理方式,由于这种护理方式救治效果并不理想,且极易于花费大量的时间,导致患者脑部缺氧和缺血时间比较长,使病情加重,影响整体治疗效果【1】。所以,提升脑出血昏迷患者急救效果,优化急救结局是医护人员非常关注的问题之一,急诊护理流程是围绕抢救时间而制定的针对性急诊护理模式。对此,此次研究主要探究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脑出血昏迷患者急救效率和急救结局产生的影响,具体内容为: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共计纳入62例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为脑出血昏迷患者,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划分为A、B两组,各31例。A组男性、女性比例为20:11,年龄范围为49~74岁,平均年龄为(52.31±4.12)岁。B组男性、女性比例为19:14,年龄段为50~75岁,平均年龄为(53.11±4.26)岁。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A组运用常规护理方法开展急救,对患者开展常规挂号、分诊等一些急救方式,在开展急救护理时,根据常规要求为患者准备急救中需要的各种药物,且按照医生的医嘱构建静脉通道,且告知患者家属治疗方案以及患者的具体病情。

B组运用急诊护理程序,具体做法为:

(1)急诊前干预措施:由医生以及护理人员构建一支急救小组和急救护理小组,接到患者发出的求救信息后,急救护理小组需要及时赶往现场开展初步救治,且将患者的具体症状及时告知急诊护理小组,确保其能够准备好急救需要使用的器械、药品等。

(2)接诊干预:将患者送到医院后,急诊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提供急救绿色通道,进入急诊室前把患者头部偏向某侧,避免出现误吸情况。

(3)评估护理干预:加强对患者血压等生命体征的监测,观察患者意识、肢体运动情况等,且需要及时和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身体健康情况,是否有药物过敏史等,并且对患者GCS开展评分,分数超过八分的患者,需要开展吸氧等一些治疗;分数不超过八分的患者,需要开展呼吸道分泌物清理处理,避免分泌物堵塞呼吸道,影响患者的正常呼吸,利用甘露醇对患者开展降颅压治疗。

(4)急救护理干预: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一些方面开展监护,且按照医生的医嘱对患者开展护理。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急救结局,其中包括抢救成功率、病死率以及致残率。

评估两组患者急救效率,其中包括急救时间、清醒时间。时间越短说明急救效率越高。

1.4统计学分析

录入SPSS18.0统软件中处理,(%)用于计数资料的表示,标准差表示计量,t和x2行检验,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急救结局

B组抢救成功率高于A组,病死率和致残率低于A组(P<0.05),见表1:

表1:对比两组患者急救结局[n(%)]

组别

例数

抢救成功率

病死率

致残率

A组

31

20(64.52)

7(22.58)

10(32.26)

B组

31

30(96.77)

1(3.22)

2(6.45)

2

/

10.333

5.167

6.613

P

/

0.001

0.02

0.01

2.2评估两组患者急救效率

B组急救时间短于A组,B组清醒时间短于A组(P<0.05),见表2:

表2:评估两组患者急救效率(±s,min)

组别

例数

急救时间

清醒时间

A组

31

72.45±4.22

30.15±4.21

B组

31

42.11±3.01

20.54±2.31

/

32.589

11.142

P

/

0.000

0.000

3 讨论

脑出血通常并发高血压等疾病,病情发展速度较快,且十分复杂,具有较大的抢救难度。脑出血昏迷患者发病较急,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以及致死率【2】。如果可以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抢救,开展适当护理,那么可以有效提高治愈率。发病后一小时是急救的最佳时间,如何给予患者急诊护理措施十分重要【3】。

在救治脑出血昏迷患者时,需要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给予有效合理的护理措施【4】。急诊护理程序将患者疾病抢救时间当做基础,制定针对性科学的急救护理措施,其中包括对患者开展急诊前护理干预、就诊护理干预措施等。通过这些护理措施,效减少评估患者疾病花费的时间、急诊停留和抢救时间,为抢救患者争取更多的时间,并且,还可以有效提升抢救的成功率【5】。在对患者开展护理的过程中,可以有效降低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总之,在对脑出血昏迷患者开展急救时,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以有效提高急救效率,优化急救结果,值得大力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赵宁宁,刘云,李雅静,等.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循证护理效果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20):2565-2566. 
  [2]殷更新,任长杰.急性心肌梗死后碎裂QRS波与室性心律失常及心功能的关系[J].中国临床研究,2019,32(5):608-611. 
  [3]赵柳华,潘静,朱飞燕,等.低分子肝素改良注射方法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9,35(19):1458-1461. 
  [4]慕丽华,陈凤,张文燕,等.循证护理在脑梗死伴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6):2-3.

[5] 郭海峰, 赵庆春.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患者疗效观察[J]. 临床军医 , 2019, 47(11): 1178-1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