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钢的液相感应碳氮共渗工艺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8
/ 2

35#钢的液相感应碳氮共渗工艺研究

周凌云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江苏中心 215163

摘要:表面处理技术是改善钢铁材料表面性能,提高表面硬度和耐磨性的重要手段,开发高效率、低能耗、环保的表面处理方法一直是人们努力的目标。液相感应渗入技术是一种新型表面化学热处理技术,本文采用液相感应渗入技术对中碳钢进行处理,构建了液相感应渗入试验装置,探讨了在三乙醇胺和甲酰胺溶液中进行碳氮共渗的可行性,研究了感应加热电流对碳氮共渗层的影响,确定了合适的工艺参数。

关键词:感应加热 甲酰胺 碳氮共渗 35#钢 工艺参数

0 引言

碳氮共渗是将工件置于能产生碳、氮活性原子的介质内,通过加热与保温,使工件表面同时吸收碳、氮原子并向内部扩散,形成具有一定碳氮浓度和一定厚度的碳氮共渗层的化学热处理工艺[1]。液相感应渗入技术最先由美国人M.Gugel提出,在1998年,M.Guge就液相感应渗入技术以及其设备得研究申请了专利[2]。液相感应渗入技术与传统的离子渗入技术相比也具有处理时间短、耗能少、工件受热轻微、处理完成后能及时淬火等优点,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表面处理技术。

1 实验材料和设备

实验中使用的材料为工业用35#钢,机加工成Φ18mm×10mm的圆柱试样,在试样的正中间钻一个Φ4.5mm的圆孔,用来悬挂试样。悬挂试样的为一根Φ4.5mm×400mm的不锈钢棒。实验所需的其它材料有:砂纸、丙酮和酒精溶液、抛光布和氧化铝粉末、硝酸和酒精、甲酰胺溶液和三乙酰胺溶液。

实验设备是自行研制的液相感应共渗装置。该装置主要由高频感应加热机、感应圈、水冷系统、夹具、感应渗入槽、搅拌系统构成。液相感应渗入实验所采用的是TX-25B型高频感应加热机。该机器为分体式的,包括主机和分机两部分。高频感应加热机的频率为70KHz,电流可调范围为160~900A。液相感应渗入实验所采用的感应圈为铜制感应圈,感应圈的内径为18mm,线圈为3匝。

2 实验方案

实验的具体方案为:前处理→有机溶液的选择→在不同的时间、电流组合下进行渗入处理→最佳工艺参数的确定。

试样前处理好后,把选好的有机溶液倒入烧杯中,启动电磁搅拌装置搅拌溶液,以便于处理过程中溶液温度均匀。把处理好的试样用夹具固定到合适位置,启动电源,按实验设计的工艺参数对试样进行感应渗入处理,处理完成以后,关闭电源。

3 液相感应渗入溶液的选择

液相感应渗入介质分别选择三乙醇胺和甲酰胺溶液,在一系列不同的工艺条件下对试样进行感应渗入处理,处理完毕后,对试样进行镶嵌,经抛光腐蚀后,用金相显微镜观察渗层,并测定截面硬度,看是否实现共渗。

3.1 三乙醇胺溶液

三乙醇胺为无色黏稠液体,微有氨的气味,极易吸湿,常压下约335℃分解,沸点为350℃。三乙醇胺的导热系数较小,试样在其中容易加热至红热状态,处理完成之后试样的冷却速度较慢,工件的表层无法得到马氏体。通过多次试验,得出了试样在三乙醇胺中的加热规律。

试样在三乙醇胺溶液中加热时,当电流选为200A、300A时,试样经过10min后,还无法加热至红热状态,故在随后的渗入处理中,不能选用这两种电流。当电流增大为400、500、600、700、800、900A时,在很短的时间内试样就能加热至红热状态。在400A的电流下,加热2min试样微量熔化;在500A的电流下,加热40s试样就已经微量熔化;当电流为900A,加热8s后试样熔化。在对试样进行液相感应渗入处理时,要求获得平整光滑的表面,不能使试样熔化。因此,选用渗入时间时不能大于微量熔化时间。选取以下工艺参数,对试样进行感应伸入处理。具体参见表1。

编号

01#

02#

03#

04#

05#

06#

电流(A)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时间(S)

120

40

20

10

8

5

表1 试样在三乙醇胺中的处理工艺

按照表1所述的工艺中,对试样进行渗入处理,1#至6#试样处理后的硬度依次为:218、211、221、223、211、213HV。试样基体的硬度为210HV,与基体硬度相比,在三乙醇胺溶液中渗碳处理后,试样边界处的硬度并没有显著地提高。故初步判断,试样表面未能形成渗层。

3.2 甲酰胺溶液

甲酰胺(HCONH2)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略有胺味,具有吸湿性,180℃开始分解,熔点为210℃。甲酰胺的导热系数较三乙醇胺大,在一些合适的工艺条件下,处理完毕后能对工件实现淬火处理。如果处理完毕时试样温度很高,在甲酰胺溶液中快速冷却时,会产生马氏体组织;如果处理完毕时试样温度较低,由于温度梯度小,冷却速度慢,达不到临界冷却速度,则无法对工件进行淬火处理。试样在甲酰胺溶液中的加热规律如下:当电流大于600A,只要加热10s,试样就熔化了;而在300A下,加热10min,试样表面都无法达到红热状态。根据上述规律,按表2的工艺在甲酰胺溶液中进行渗入处理。

编号

11#

12#

13#

14#

电流(A)

400

500

600

700

时间(S)

120

40

20

10

表2 试样在甲酰胺溶液中的处理工艺

通过对处理后试样的金相组织进行观察,可见试样表面有一层自亮层。由此判断,在甲酰胺溶液中,通过液相感应渗入技术能够成功对试样实行渗入处理。

4 液相感应渗入电流的研究

在采用单一的电流对试样进行渗入处理后,试样加热至红热状态时,若继续保持原来的电流,则试样将会被加热至更高的温度,直至试样熔化。如果有方法可以使试样表面的温度保持在某一个温度范围内,将有希望得到具有一定厚度的完整的渗层。为解决这一问题,首先用大电流(A1)将试样加热至红热状态,再将电流减小,用小电流(A2)维持试样表面的红热状态而又不使试样表面温度过高。

当加热电流A1在350~425A之间时,试样表面能获得平滑、连续的渗层。当加热电流Al为450A时,由于电流较大,加热速度较快,容易出现过热现象,试样表面无明显渗层。而当电流为350A时,将试样加热至红热状态所需时间较长。因此,将加热电流A1选在375~425A之间。

当电流A2为240、260、280A时,试样表面能获得连续的白亮层。当电流为220A时,很难维持试样表面的红热状态,因此所得白亮层极薄。当电流为300A时,保持一定的时问后,试样表面温度较高,试样具有过热倾向,所得渗层不连续并且渗层破碎。因此,将A2选为240~280A。

5 结论

在对35#钢进行液相感应渗入时,在三乙醇胺溶液中进行渗入处理时,试样表面不能得到明显的渗层,试样表面的显微硬度较基体没有大的改变;在甲酰胺溶液中进行渗入处理时,试样表面能得到明显的渗层,渗层分为外白亮、内白层和过渡区。当选用425A的加热电流,280A的保温电流,处理6min后,渗层厚达80μm,最大硬度592HV。

参考文献:

[1] 齐宝森,陈路宾,王忠诚等.化学热处理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174~334

[2] 柏斯森,李林章.金属热加工工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68~157

作者简介:
周凌云  198705     女   江苏      硕士学历  助理研究员 方向:金属加工领域专利审查
邮编:215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