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复习课发散思维的探究—以“数的认识”一课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7
/ 2

小学数学复习课发散思维的探究—以“数的认识”一课为例

郑明明

河南省许昌市毓秀路小学 461000

摘要:六年级总复习课不同于新授课,复习课不能只限于对知识点的再现,需要促成学生知识的系统性,而发散性思维在整理知识的过程中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探讨了小学数学复习课发散思维的实践与应用。

关键字:复习课 发散思维 

布鲁纳认为“不论我们选教的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础结构。”学习结构就是学习事物是怎样相互联系的。平时我们上课学习的每一节新课是相对零散的,学生紧紧对每一天的知识只是有初步的认识,但是如何和旧知怎么产生联系还不是很了解,对知识的综合应用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上复习课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复习课并不是对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累加回忆,而应当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再学习,把每一章节的知识串联起来,发现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建立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最终长成一颗颗挺拔的“知识树”。

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辐射思维等,是依据研究对象所提供的各种信息,使思维打破常规,寻求异变,广开思路,充分想象,探索多种解决方案或新途径的思维形式。教师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冲破固定思维模式的限制,给学生数学学习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和创新性,推动学生展开高效率、高质量、高水平的数学学习。

下面以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数的认识”一课为例,谈谈如何在复习课中发散学生思维。

一、夯实基础知识,是发散思维的基础

牛顿曾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丰富扎实的基础知识在发散思维中起着关键作用。一个学生只有广泛深厚的知识,合理的知识结构,才为思维发散提供了可能。因此,合理丰富的基础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是创新思维能力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本节课是小学总复习的第一课,很多学生对于之间学习的知识已经遗忘,课前,我让同学们以“数的认识”为主题进行回忆整理有关数的知识,主要查看学习了哪些数,并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整理出来。很多同学一整理才发现小学六年我们认识了很多数,有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假分数、真分数、负数、奇数、偶数、合数、质数等等,通过这些数的整理帮助回忆起这些数的相关知识,以便于在课堂上更好的进行联想,同时整理成思维导图的形式,学生自己先去探究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形成数的认识框架,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复习的全过程,这样当课堂上教师提到某一点的时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整理的框架进行联想,思维得到发散。

二、组内对话,碰撞出发散思维的火花

复习课教学中,师说生听、师问生答已经成为习惯,在缺失了学生主动说的同时,也缺失了学生自主参与建构认知的环节。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组内发言比当着全班同学发言更加轻松一些,因此,课一开始,我就把话语权交给了同学们。组内活动要求:(1)看到数字2,你能联想到哪类数?小组每人说一类数,组长记录。(2)每个组员再说一说关于这类数你已经知道了什么?这样的设计为组内提供了一个话题,而且问题比较简单,看到数字2,想到什么就是什么,没有对错,这样给了组内学困生积极参与的机会。比如有一组学生的讨论是这样进行的:

生1:2是一个整数。生2:2是偶数。生3: 2是质数。生4:根据生1说的整数,我有想到了2还是正整数。然后,他们都陷入了沉思,还在想2是什么数?我对他们说,由刚才想到的这些数,你们又能联想到什么数?比如有整数就有......,很快,他们又陷入了讨论,一生说有整数我想到了分数、小数,一生说有分数我想到了带分数、假分数、真分数,小数又分为无限小数、有限小数,另一学生又说由偶数我想到了奇数,有质数也有合数,组长快速的记录着他们联想的数,由谁联想到谁并用箭头链接起来。看到最后自己小组由数字2联想到了这么多的数,他们很有成就感,增强继续复习的兴趣,打破了对复习课枯燥的认识,也正是有组内你一言我一语,才为思维的发散提供了支点。这也正是应了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说的“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课堂应该是对话的课堂。”

三、采用比较的方法进行发散思维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比呈现数学知识更重要,在复习课中很多知识已经熟悉,当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对比时,可能就会有新的发现。比如在学生整理了数的分类后,说一说2、三分之二、0.2这三个数中2的含义分别是什么?学生很容易回答,2,表示2个一,三分之二中的2表示2个三分之一,0.2中的2表示2个0.1。我接着又问,一、三分之一、0.1其实就是对应的这三个数的什么呢?这个问题就把这3个不一样的数联系起来,它们都表示的对应数的计数单位,为了让学生理解更深,我又用算式表示出这些数,比如2是由2个一组成的,如果用算式表示就可以写成2=1+1。那三分之二,0.2又该如何写呢?学生回答:三分之2等于三分之一加上三分之一,0.2等于0.1加0.1。当把这三个算式列在黑板上,学生们经过思考就会发现,其实不管是整数还是分数又或是小数,它们的本质其实都是计数单位的累加,这也正是数的本质,通过这样一对比,升华了学生对数的认识,这也正是复习课需要的效果,不仅仅是知识的累加重复,当知识再现时应该给学生带来新的感悟。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知识的联系总结,不仅让学生思维得到发展,而且能让学生时刻处在同一个知识系统中。

总之,以上仅仅是在复习课中发散学生思维的一种尝试,发散性思维对于学生来讲,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数学品质,发散性思维培养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在复习课中的一些尝试,让我看到了学生很多惊喜的变化,以后的课堂定会继续渗透,让数学课堂处处流淌着思维之美。

相关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