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用两种术式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6
/ 2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用两种术式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

王欣

北京市石景山医院  北京 100043

摘要:目的 探究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用两种术式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挑选院内2019年1月-2020年1月治疗的9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划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6例。参照组予以开颅手术治疗,研究组病患则予以微创穿刺术医治。结果 研究组医治总有效率为95.70%,参照组医治总有效率为76.10%,两组对比,研究组医治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可采用微创穿刺术治疗,具有显著效果,广泛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微创穿刺术;高血压性脑出血;开颅手术;

高血压性脑出血属于晚期高血压并发症之一,具有起病急和高死亡率的特点,该疾病的发病群体多为老年群体,患者患病后会出现呕吐、昏迷、头痛以及恶心等情况。现阶段,我国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病率呈现出历年递增的现象,其有效治疗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1]。微创穿刺术现阶段利用较为普遍。此次探究讨论微创穿刺素质的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挑选院内2019年1月-2020年1月治疗的9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病患通过检验后满足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设计的相应指标,通过CT颅内扫描确认。排除指标:(1)创伤引起脑出血者。(2)癌症病患、肝肾功能不稳定者。(3)颅脑感染患者。(4)凝血系统异常患者。将其随机划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6例。参照组46例病患中,男性病患26例,女性病患20例,年纪43-74岁,平均年纪(38.97±2.23)岁,发病时间0.5h-72h,血肿量44-77ml,研究组46例病患中,男性病患25例,女性病患21例,年纪44-76岁,平均年纪(39.21±2.31)岁,发病时间0.6h-72h,血肿量45-76ml。两组病患性别、年纪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1.2方法

参照组接受开颅手术治疗:实施全身麻醉,使用头颅CT诊断,寻找血肿,对切口位置进行标记,结合具体位置,作一弧形或者马蹄状的切口,将硬脑膜切开,寻找血肿,清除血肿,实施止血处理,关注出血点情况,无其他出血点以后,仔细缝合,取引流管在皮下留置。

研究组在参照组的前提上接受微创穿刺治疗:实施局部麻醉,在CT引导下确定血肿穿刺点,对穿刺位置进行标记,尽可能避免重要功能区域,在血肿区域、硬脑膜间采用穿刺针实施取碎吸针置入,与引流管连接,对血肿实施清除,妥善固定引流管,血肿腔取生理盐水注入,引流管关闭,尽快融化血块,在2-4h以后,打开引流管,在通畅状态下,密切关注血块的流出情况,在引流按成以后,引流管拔出,缝合切口,实施小创伤缝合。医生必须要按照病患病情变化状况展开5至7天的引流,进行CT复查,一直到病患血肿完全消失。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病患医治总有效率,分为:痊愈,血肿彻底小时,脑脊液不在浑浊,临床病症消退。改善,医治完成后血肿变小,脑脊液的浑浊程度有所改善,主要临床病症有所改善。无效,医治完成后血肿未发生认可降低,脑脊液仍旧较为浑浊,体征未出现改善。总有效率=(痊愈+改善)/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5.0进行统计剖析,计量资料以(X±S)呈现,借助t检验,计数资料以X²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病患临床医治效果对比

研究组医治总有效率为95.70%,参照组医治总有效率为76.10%,两组对比,研究组医治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病患临床医治效果对比

组别

例数

痊愈

改善

无效

总有效

参照组

46

18(39.10)

17(37.00)

11(23.90)

35(76.10)

研究组

46

24(52.20)

20(43.50)

2(4.30)

44(95.70)

/

/

/

/

7.256

P

/

/

/

/

0.007

3讨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为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以老年人为高发人群,脑血管破裂后出血对大脑组织产生压迫,可引起脑组织水肿,若治疗不及时,将对大脑循环系统产生影响,引起大脑严重缺氧、缺血、脑组织坏死,继而引起患者死亡[2]。高血压性脑出血具有高致残率、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受到人们的关注。当前,外科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显著,可是不同的手术措施出现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3]。其中,传统开颅手术的创伤大、工作时间久、并发症出生率与致残率偏高。可是微创手术早期清除血肿的效果特别显著;然而,也有学者[4]运用CT动态监测之后发现,较少血肿能够在六小时继续增大,提示少数血种在脑出血后六小时内慢慢增大。临床表明早期出血还没有完全停止时,仍旧有再出血出现的可能。再加上微创手术隶属于盲穿操作,颅内再出血时没有办法直接展开止血处理,这个时候病患的病死率将会持续上升。大多数学者指出,颅内出血并发六小时后展开微创手术的效果最好

[5]。此次研究成果表明,研究组医治总有效率为95.70%,参照组医治总有效率为76.10%,两组对比,研究组医治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依上,运用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明显,负面反应出现率偏低,值得临床广泛运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徐新良,崔凤启.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用两种术式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与分析[J]. 健康必读,2021(7):27-28.

[2]吕文志. 两种术式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比较[J]. 中国实用医药,2020,15(33):29-30.

[3]胡铁民. 微创钻孔引流与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的价值及安全性分析[J]. 养生大世界,2021(12):143.

[4]郭建敏. 不同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对比研究[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1,32(9):1069-1070.

[5]郭万亮,徐步轩,曾祥武,等. 神经内镜与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及并发症分析[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4):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