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交流”----回归教育本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2

“思考交流”----回归教育本源

袁海宏

岐山县蔡家坡高级中学 陕西 岐山  722400

摘要:作为高中数学老师,立足于课堂教学实践,深度解读教材,同时结合校情以及学情,改变课堂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交流,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达成,最终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数学;思考交流;课堂教学;核心素养

课堂教学是高中数学教学的主阵地,学科教材则是课堂教学的根本所在,是最基本、最规范的学习标本,学科教材凝聚了众多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心血。教师对教材的分析、解读,教材的教学内容及教材的思想要准确把握,在课堂教学实际中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方法,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则显得尤为重要。

2022年秋季,陕西省普通高中将启用新的教材版本,宝鸡地区也将启用人教版的教材,该教材中更加注重“思考交流”环节的设置,高中数学老师如何正确运用“思考交流”显得至关重要。如何深层次挖掘其教育整合的功能,更加有效的提升课堂教学的精准度和效度,充分利用该资源提炼该堂课的重点难点,提炼学生思维品质,提升学生自我整合的能力,在完成“思考交流”中突破本节课重点难点,提炼精华,提升计算能力,思维品质。

在新课标的理念下,如何以课本为本,怎样用好教材,改变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数学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

数学思考交流对数学教育和学生思维品质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数学交流是数学思考的一种表达形式,也是数学思考的一部分。两者之间彼此互相促进,同时又各自特点突出,二者本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研究运用“思考交流”提高教学效果在数学课程改革中有重要的作用和现实意义。

一、高中数学课堂“思考交流”的意义

   2017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将核心素养提到了新高度,并指出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把握数学本质,启发思考,改进教学。提倡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多种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

数学教学过程应当注意几个环节:把握数学知识本质,把握学生认知过程;创设合适教学情境,提出合适数学问题;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相互交流;掌握知识技能,理解数学本质;感悟数学基本思想,发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1.数学教学在开启学生心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内在素养等方面担负着更为重要的责任。教材是使学生学做人做事的基本载体,教师最基本且最重要的职责是解读教材。

教师如若能对教材“思考交流”深钻精研,设计有效性教学策略,并能在课堂教学实际中有加以有效应用,可以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和互相交流的机会,训练、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促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协同学习方式。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兴趣,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逐渐引导学生把握数学内容的本质,发展数学学科素养。

   2.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思考的过程或认知结构重组过程,主观能动性很重要,发现问题的方法也很重要。“思考交流”一方面使得学生经历数学思维的过程,通过主观能动性去积极发现问题的解决思路,深化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思想方法,积累基本活动经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分享问题的解决办法,可以彼此开阔思路,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锻炼数学语言的表达,巩固数学思维的成果,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实施“思考交流”的策略

1.组建学习小组

不同的学生,在逻辑思维、问题认知层面存在差异,组建有效的学习小组是思考交流能顺利实施的前提和保障,教师应该根据结合学生课堂、作业、课后、考试以及平时数学学习热情等的综合表现,以及所带班级的人数,拟定几名学习小组长,组建能力均衡的学习小组,教师引导提高小组长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小组内学生自行分工,思考交流时,确保人人都有事可做,要体现小组的集体性和协作性。

2.整合“思考交流”体系

  数学教材是按照数学理论的逻辑体系来编写的,这种逻辑体系中的知识呈现顺序与数学理论的真实发现过程往往是相反的,课堂教学活动不能自发地展示有利于发展学生主体性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对教材进行变革,对教学活动过程进行创造性的设计。

3.应用学案实现思考交流

   读、说、写均为交流的方式,在《张思明与中学数学建模》中提到,心理学的实验表明:让人识别一种东西,用语言描述需要2.8s,而用线条、图象、符号,只要1.5s,视觉比听觉更重要,对“思考交流”模块的应用亦可以采取学案的方式,纸质呈现思考交流的相关问题。课堂上每个小组一份“思考交流”学案,由组长带领组员完成。学生记录自己的维思过程,并最后概括归纳总结出思考交流的结果。避免了思考交流目标不明确,操作性不强,结论不具体等弊端。学习小组将思考交流得到的结论反应在纸上,呈现并巩固思维过程。在思考交流得到结果之后,教师应给予学生自我反馈的时间,使学生深化基本知识,内化思想方法。

 4.关注学生学习过程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自主学习是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但要关注学生呈现在“思考交流”学案上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思考的过程和交流讨论的过程。首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继而引导学生先思考再交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不要怕想的不对,多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见解,加入问题的讨论中,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积累基本活动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数学学习习惯。教师要把握住时间,思考交流既不能时间过长也不能没有深度,同时记录学生在活动的表现,及时作出正面的评价。

在新课标的理念之下,用好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互相交流,从而改变数学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一个值得长期研究的问题。教师一定要以教材为抓手,立足课堂,结合校情学情,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交流,让学生动起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增强学生的获得感、成就感和快乐感,达到发展核心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章建跃. 数学教育随想录[M].浙江: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7.

[2]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

[3] 史宁中, 王尚志.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