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5
/ 2

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

狄广平

肇东市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针对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不同他汀类药物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筛选168例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人数两等的两组,分别采用瑞舒伐他汀及阿托伐他汀作为治疗药物,进而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均较为显著,但实验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超敏 C 反应蛋白指标水平均比对照组更为理想,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差异不显著,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两种药物疗效接近,但瑞舒伐他汀能够改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临床用药时,应结合患者症状恰当用药。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

患有冠心病的患者自身脂质代谢能力会有所下降,且光滑动脉内膜处会沉积白色类粥样脂类斑块脂质,病情严重的患者会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现象。冠心病患者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几率较高,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十分严重的危害。临床上常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然而他汀类药物具有多个不同类别,不同药物的临床应用效果并不一致,为此,文章采取对比分析法,通过对168例患者运用两类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以验证这两种药物的具体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筛选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于本院治疗的168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患者各为84名,对照组男女患者人数分别为46例与38例,平均年龄为54.1±5.0岁,患病时间最短5个月,最长20年。实验组患者男病例45例,女患者39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4.8±5.8岁,患有冠心病的时间介于6个月与20年之间。两组患者均分别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并发症。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及排除纳入标准

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时,以患者心电图动态改变为基准,并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后确定病情,患者胸前区有持续性疼痛症状且时间高于30分钟以上可确诊此病。实验研究入选患者均为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病患者,且患者均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确认。筛选对比研究患者时,将患有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或有急性感染的患者排除在外,且剔除了全身免疫系统疾病患者,他汀类药物过敏患者也不在此列。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治疗前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常规检查,且利用低分子肝素等常规药物作为观察期间治疗药,观察阶段还采取饮食控制、降脂等干预措施。

1.3.1 对照组他汀类药物治疗方法

在常规检查及观察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选用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阿托伐他汀钙片作为治疗药物,治疗初期,每日用药一次,一次10mg。持续用药四周后,结合患者药物耐受情况酌情增大用药剂量,最高不可高于80mg,每日用药一次,不限制具体用药时间。

1.3.2 观察组他汀类药物治疗方法

观察组在常规检查及观察治疗后,采用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瑞舒伐他汀钙片进行治疗,治疗之初每日口服药物一次,一次5mg,若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高,需用药剂量增加一倍。患者持续用药四周后,用药剂量可上调一个等级,即普通患者用药10mg,需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患者用药剂量上调至20mg。

1.4 统计方法

本次研究资料的数据分析及处理采用SSPS19.0 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则以χ2 检验,并且(%、n)表示。P<0.05说明数据统计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治疗前临床特征对比分析

利用他汀类药物治疗之前,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不具明显差异,数据对比分析详见表1所示。

1    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治疗前临床特征对比(x±s)

组别

病例(例)

体质指数(kg/m2

FBG(mmol/L)

TC(mmol/L)

TG(mmol/L)

HDL-C(mmol/L)

LDL-C(mmol/L)

对照组

84

27.24±4.24

5.79±1.02

4.38±0.99

2.18±0.79

1.18±0.14

3.27±0.31

实验组

84

27.28±4.99

5.23±1.14

5.31±1.09

2.21±0.75

1.29±0.16

3.39±0.34

χ2

0.313

0.519

0.573

0.369

0.421

0.546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 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对比

通过分析表2数据发现,治疗后实验组的血清总胆固醇(TC)明显低于对照组,但对照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指标更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指标改善情况实验组更理想,超敏 C 反应蛋白远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心脏功能(LEVF)及内皮功能(FMD)改善情况并无明显差异(P>0.05)。

2    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对比(x±s)

组别

病例(例)

TC(mmol/L)

TG(mmol/L)

HDL-C(mmol/L)

LDL-C(mmol/L)

LEVF(%)

FMD(%)

对照组

84

3.84±0.67

1.56±0.42

1.42±0.27

1.85±0.22

48.54±5.22

7.75±1.31

实验组

84

2.99±0.45

1.52±0.46

1.48±0.39

1.29±0.21

48.59±5.25

7.86±1.49

χ2

5.021

0.827

0.723

6.426

0.424

0.773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预后对比分析

两组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经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之后,对其分别进行了历时6个月的随访,随访过程中,对照组发生出现心绞痛症状的患者有3例,血运重建的患者为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而实验组心绞病及血运重建的患者分别为2例与5例,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也约为8.3%,说用采用两种他汀类药物治疗后,两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相近(P>0.05),此数据对比不具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冠心病是一种具有遗传性特征的病症,患者双亲具有早发冠心病史、吸烟史,或伴有高血压及糖尿病会增大冠心病的患病几率。早发冠心病易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病症,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为此,研究有效的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治疗药物具有重要意义。经临床验证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疾病中疗效显著,利于调节患者的心脏及内皮功能,可有效降低血脂,防止炎性细胞浸润,避免血管平滑肌增殖,具有良好的消炎杀菌功效。通过对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不同他汀类药物应用效果分析发现,应用瑞舒伐他汀药物治疗的实验组患者 C反应蛋白水平比利用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改善效果更为理想,并且在血脂、内皮功能、心脏功能等其他指标对比方面,两种药物改善效果差异显著,两种药物均具有消炎、减脂效果,且心脏及内功能改善效果都较好。说明两类药物各具优势,阿托伐他汀是脂溶性调脂药物,适用于病变位置,细胞膜穿透效果理想,瑞舒伐他汀则亲油性更低、代谢率更小,但不具良好的被动扩散功能,无法进入非肝细胞之中。因此,临床治疗中,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灵活用药,从而确保药物作用有效发挥。

结语:通过针对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展开不同他汀类药物的临床治疗分析发现,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在此病治疗方面均具有良好的效果,但二者的降脂、消炎、心脏或内皮功能调节效果并不一致,从C反应蛋白水平来看,瑞舒伐他汀的改善效果更佳。说明临床治疗中,这两种他汀类药物均较为适用,但临床中应以患者治疗前的临床特征指标为依据选择适合的他汀类治疗药物。

参考文献:

[1]翟有明.分析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5):2.

[2]柴静静.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工程,2017,25(4):3.

[3]徐玉,苏海霞,赵庆辉.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近期临床随访研究[J].中国民间疗法,201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