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中学思政课生活化探索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01
/ 2

社会实践中学思政课生活化探索路径

姚二永

安徽省凤阳县第二中学   233100

摘  要: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强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核心素养为培育目标。中学思政课紧随课程改革步伐,立足任务和目标探索教学实践改革,以课堂教学为抓手,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课程资源的整合等研究课程标准的落地。笔者以中学思政课生活化策略研究为课题,立足课堂教学,探索多种实践形式,整合教学资源,以实现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核心目标。

关键词:思政课;社会实践;生活化;教学效果

   2017年以来,新一轮课程改革使中学思政课特别是高中的思想政治课学理性和政治性更强,教学实践更具有挑战性。为了中学思政课教学更加有效,笔者从思政课教学生活化策略角度入手,大胆尝试社会实践在中学思政课中的探索,促进思政课理论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结合。课程标准中教学与评价具体建议也要求我们“走出教室,迈入社会实践大课堂”。下面,笔者就思政课社会实践的作用与探索简单表述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结合社会实践,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

    1.培养独立能力,塑造主体意识

    学生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设计方案、收集相关信息、分析与论证、制定并实施方案,再到思考体验最后得出结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最能体现出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的兴趣和态度。同时也能通过实践活动方式,实现教学过程中的教学主体互动即“生生互动”的作用,形成教学过程中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之间民主平等的教学互动。在实践活动中可以让学生独立的去组织、联系落实,要注意积极鼓励、在必要指导的前提下,制定活动的实施方案,但还需要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充分信任和欣赏学生,但不要面面俱到,大包大揽;要大胆放手,让学生有自己的独立性、创新性,去独立地思考、独立的探究、独立的创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的主体作用得到应有发挥,真正落实“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教学理念。

2.转变学习方式,提高思辨能力

    作为思政课教师,要能根据思政课实践活动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地指导学生有效参与的活动实践主题。比如,在讲授“坚持新发展理念”一课时,先让学生熟悉自己所居住的区域地理环境、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特点,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融入家乡生活,融汇良好的情感和态度,形成绿色发展理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讲授“传统文化的继承”时,布置学生深入生活,感受凤阳文化、凤阳民间习俗、凤阳的历史专注以及有形象力的典型人物,设计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记住乡愁,寄存回忆的地方”讲解传统文化,让学生在实践中收集与传统文化有关的信息,最后在课堂中展示实践成果,交流学生所得。这样的活动,一方面可以解放教师的大量时间,同时也使得学生逐渐让自己也能自觉地寻找和开发课程资源。

二、运用科学方法,有效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一)谋划实践主题,科学有效开展实践活动

中学思政课不同阶段不同课程要求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容、地点、时间,围绕拓展学生视野、增加生活体验、提高创新能力等方面确立具有实际意义并具有可操作性的活动主题。

    1.以课程教学中议题的选择背景的开展的社会实践。

    把社会实践教学作为议题探究的重要环节,使学生在活动刻体议题、探究议题,培养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形成概念知识和体悟逻辑思维的能力。例如:围绕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和必修三设置了以下主题实践活动:(1)当地企业的名称和性质。(2)政府为促进民营企业发展采取了哪些手段。(3)走进乡村,感受集体经济的改革与发展。(4)家庭收入的来源。(5)优秀共产党员零距离。(6)走进小岗,感受改革福利。(7)党史纪念馆一日游。(8)人民法庭,捍卫权利的圣地。通过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政治认同。

    2.以特殊知识要点为主旨的社会调研主题实践活动

    结合教材特殊要点开展调查研究,加强对调研选题、途径、过程的管理和指导,引导学生用辩证的思维、实事求是的态度正确认识社会现象,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1)恩格尔系数知多少家庭大调查。(2)绿色发展理念知多少民意调研。(3)企业社会责任知多少。(4)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知多少。选举权,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等。通过社会调研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法治意识。

    3.以学科情感体验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组织生产劳动,走进农田和企业,与工人和农民面对面,体验劳动生活,体会劳动的艰辛,增强劳动创超财富和劳动美的观念,培养劳动情感。在节假日、双休日走进社区参加公益性社会活动,引导学生在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中升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知。

(二)立足教研组和课题组,组建实践教学团队

实践教学的教师团队必须具有以下特质:

1.思政课教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都过硬。在建设过程中,落实严格的准入制度。思政课教师必须政治立场坚定、思想品德高尚、社会知识宽泛,社会责任感强,热爱教书育人。

2.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课堂上游刃有余、侃侃而谈,具有大部分学生喜欢的教师特质;实践中热情大方、思路清晰、原则坚定,能够做到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

3.有较高的师德修养。思政课教师用专业知识、人格魅力、道德品质影响学生,真正成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人师”, 并具有驾驭全局、组织协调课堂实践教学、课外第二课堂以及校外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4.要具有“学校即社会生活”的教育理念。思政课教师走下讲台、走出校门,进入社会,选择能够代表社会现实、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内容作为教学资源,围绕学生生活中的“社会热点话题” 引入社会生活情境,设计实践教学环节,配以典型教学案例,阐明理论与实践的共振点,拓宽大学生认知社会、获取实践经验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辨别复杂的社会信息能力,对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面临的种种困惑和迷茫给与正确剖析,与学生共同完成知识的传授、内化和提升,发挥社会实践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三)结合实际,灵活多样开展实践体验活动

这里说的实际,即学生实际、教学实际、社会生活实际。脱离实际,一切社会实践只是空中楼阁,幻想而已。下面就这一点简单谈谈自己的理解:

1.学生实际指的是学生的年龄结构、身理心理特征、知识结构、性别等可能影响实践活动的相关因素。比如,针对初中生,我们需要设计什么样的主题实践活动?针对高中生,我们又需要设计什么样的主题实践活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开展这样的实践活动能不能取得预期的学习效果?这样的主题实践活动男生们都喜欢,女孩子怎么办?等等。

2.教学实际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依据。脱离教学的实践活动对于中学思政课教学特别是生活化策略的课堂毫无意义。依据教学实际不仅需要关注课堂教学,更要服从学校教学大局。正常的教学时间一般是不允许开展实践活动的,除非向分管领导申请报批,等到批复下来估计“计划”已成了“总结”。所以,我们在制定社会实践活动前一定要考虑学校教学计划和教学实际,避免冲突而延误了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

3.社会生活实际是最大的实际,特别是后疫情时代。它是决定能不能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决定性因素。我们在制定实践活动方案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疫情防控的需要并提前制定好突发事件处理的应急预案。结合生活实际,我们的实践活动到哪里?哪些人?如何去?必须深入思考。再者,如果预案无法实施,我们还有什么样的特殊处理方式?不能因为不可以,影响学生学习情绪而误了课程学习。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2]夏波.落实“八个统一”的道德与法治课[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9(8):30-33.

本文滁州市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立项课题中学思政课生活化策略研究》项目编号:CJG21007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