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困生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9
/ 2

高中学困生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

孙雪云

山东省菏泽第一中学  274000

摘要:随着高中教育的发展,学生进入高中的门槛大大降低,高中学生的数量大大增加,高中教育有逐渐普及的趋势,与此同时学困生的数量也大量增加,特别是高中数学这种逻辑性比较强的科目,成为令高中数学老师头疼的问题,学困生对教学效果产生显著的拉后腿效应,成为制约高中数学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为提升高中数学教育水平及学生的素质,有必要对学困生的成因及转优策略进行分析与研究。本文从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入手,探讨科学的转优措施,为相关的高中及教师提供可靠的参考资料,推进高中数学教育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转优策略

一、引言

随着高中入学分数的降低,入学的学生知识水平也降低了不少,而高中的学习任务又比较重,不少学生面临一定的学习困难,学习成绩也不甚理想,这个群体我们称为“学困生”。随着各种因素的影响,学困生的人数逐渐增多,对正常的教学活动产生明显的影响,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中数学教育持续进步与发展,为进一步推进高中数学教育的健康发展,解决或缓解高中数学学困生的学习问题,教育界针对学困生的研究已成了重要的课题。所以,有必要对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进行分析与研究,并探讨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促进高中数学教育的顺利开展。

二、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

1.教师因素的影响

目前,高中数学老师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有的教师教学技巧性差、教学方法不当,还有部分对教学投入精力不充分,照本宣科,整个课堂效果可想而知,对关键知识点没有深入分析,教学准备不充分,课堂缺乏艺术性,讲述的内容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听起来一头雾水,甚至对这个老师产生讨厌的情绪,更加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还有部分老师依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对部分学习成绩一般学生关注度不够,没有采取分层次教学,学生毫无互动的欲望,整个课堂如同一潭死水,可能会产生抵触心理,学生学习的欲望较低,不利于高中数学教育的健康发展。

2.学生因素的影响

不同学生的基础及理解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良好基础的学生更容易进入学习状态,而不少学生的基础不牢,进入高中后课程难度加深,学习内容更加细化,这需要学生具有较好的基础与理解能力,否则难以融入到高中学习中来,基础很差的学生在课堂上课简直如听“天书”,对教学内容不能理解到位,学生此时学习是个痛苦的过程,对学习更加不感兴趣,很难全身心投入学习,让他们对高中的兴趣荡然无存。学习方法对学习效率及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不少学生成绩不理想,很大程度上是学习方法不科学,解题思路及解题过程不灵活,学生缺乏科学、正确的学习方法。

三、解决高中数学学困生的的策略

1. 完善教学方法

高中课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高中数学老师需要结合学困生基础差、心理承受力弱、学习能力差等特点,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优化,采取差异化教学。在高中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因材施教,要深入分析教材内容,熟悉教学的主要内容及重点内容,针对学困生可以降低其学习的起点,将基础性知识详细讲解。课程老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采用教学方法,比如小组讨论、问题引导等教学策略,提升学生学习课程的积极性。教师需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使学困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选取基础性题目对学困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效果,并逐渐加大题目的难度,最终让他们步入优等生的行列。

2.开发优质的教学资源

高中数学老师通过开发优质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高中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优质的教学资源是不可或缺的,它对教学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高中课程老师要开发或采用优质的教学资源,作为高中课程老师要通过创新教学理念思路、充分备课,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准设计与把控,不断开发优质的教学素材,采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达到教学过程中抽象内容形象化、复杂内容简单化,促进学困生对学习的兴趣与态度,强化教学中师生的互动性,提升高中课程科目的课堂教学效果。开发优质的教学资源,改善高中课程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实现教学的目的、目标,这是保证高中课程课堂效果的基础与前提,这也是转变学困生的关键要素。

四、结论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中数学教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与此同时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数量也大大增加,限制了高中数学科目的持续发展,成了令高中数学老师头疼的问题。学困生的成因比较多,需要老师进行针对性的分析与总结,提升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优效果。本文从高中数学学困生的原因分析,探索出合理的转优策略,促进高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以提高高中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的效果,为高中数学科目相关人员提供可靠的参考资料。因此,本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赵光海.高中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其转化[J].文教资料,2019,(34).

[2] 白发鹏.高中学困生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9,(70).

[3] 刘平平.高中学困生心理特征与教育策略[J].数理天地(高中版),2022,(05).

[4] 秦爱丽.高中学困生行为习惯的养成策略分析[J].智力2021,(23).

[5] 常磊,李院德.重塑高中“学困生”学习品质——一种基于记笔记的教学思路[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41(11).

作者简介:孙雪云, 1981年12月, 女, 山东省巨野县, 汉族, 硕士研究生, 中教一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