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操作能力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8
/ 2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操作能力的策略

杨海波

重庆市忠县忠州第三小学校  重庆  忠县  404300

摘要:实践是学生发展的源动力,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情地实践,学生的发展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得到落实。学生在动手过程中,会全身心的投入思维性强、抽象性强的数学学习活动中,能够获得更多的数学感悟。

关键词:小学  数学教学  培养  学生  操作能力  策略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社会的实践水平是小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要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我们不妨从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入手。实践证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动手操作活动,既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保障了学生教学主体的地位,又能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

一、引导学生生成问题

教师要巧妙运用教材,争取在教学前设计出动手操作的方案,以“把活知识教给学生,把学生教活”为理论指导,挖掘出让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教师可以从教材知识为出发点,结合学生生活中碰到的一些数学问题,让学生课前自己做相关调查,以备课堂讲解。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会有更多的发现,学生在有了新发现之后才会有更多的质疑,而因为质疑、好奇学生的思维才会变得极度活跃。由此可见,借助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生成问题,小学生才能认真的学数学。再有,数学观认为数学是动态的,是在不断修正的。知识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对文化的传承,教师是辅助者,学生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者。学生作为数学知识的发现者,也是数学问题提出者和解决者,教师需要让学生去感知、操作、思考和发现。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就是进行操作和探索,进而保障学生的有效操作,教师在指导操作时让学生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辅导学生思考和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将问题的解决融入到动手操作中,让学生的探索空间更广,动手操作与问题解决结合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精心选择操作材料

在对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并非无目的地放手让学生去“实践”,而应该构建合理的培养模式,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实践操作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和结论。在选择操作材料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将“实用”、“简单”作为最根本的原则。这样的材料才最能带给小学生“惊奇感”。让他们养成观察能力,能够从自己的现实生活出发,根据自己的想法,尝试着行动起来,进而解决问题。这种方式,不仅仅可以让学生解决当下的问题,还能够让学生始终拥有探究的欲望。如教学中如何操作,都要以学生的认知需求为基础,对教材和操作材料进行开发和利用,对操作材料进行合适的调整,对操作材料蕴含的认知功能进行挖掘。如“圆锥的体积”的探索中,通过对已有知识,如长方体、圆柱体这些知识的回忆,学生经过思考比较会选择圆柱体,什么样圆柱体的选择会让学生产生困难。教材中呈现的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这样学生就会用“倒沙子”的操作方法去发现圆锥的体积这些秘密。教师此时就要抓住学生的认知难点,不要局限教材的限制,设计多样的圆柱体,引导学生观察多种圆柱体,通过比较分析思考如何选择操作材料,并对选择材料设计合理的操作计划,为学生提供创造性的操作空间。

    三、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在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时,教师不能为了追求教学“效率”而一味要求学生按自己的演示步骤去模仿,限制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教师应该建立激励机制,提出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和办法,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创造性操作。在引领小学生动手做数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发散思维,促使学生在求异的过程中不断地生成数学学习能力。事实上,我们让学生“动手”的主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拥有更多的想法,尤其是不一样的有个性的想法。如在学习了“角的度量”之后,学生掌握了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画角的方法,再提供机会让学生操作,进而促进学生求异思维的发展。如果要让学生画120度的角,学生会借助量角器和三角板,教师可以提出不用量角器,看看如何画?这样学生就会带着问题进行思考,并进行动手实践与探索。学生通过探索后发现,可以利用两种方法来解决,一种是利用三角板画一个30度的角,再画一个90度的角,然后拼在一起就能得到120度的角;另一种方法就是画两个60度的角,然后再拼在一起也是120度的角。学生通过自己的创新实践,得到了这些方法。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再思考还有其他的方法,有的同学就想到了画一个平角,再减去一个60度的角。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得到很多方法,进而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要加强教学的实用性和全面化,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的思维创新,这也是时代的发展对教育教学提出的重要要求。在引领小学生完成数学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我们让学生不断地参与动手操作,可以让小学生的天性优势得到最大化的发挥,进而促使小学生生成学习素养,拥有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只要我们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就一定能为学生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为素质教育改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李素惠.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动手操作[J].学周刊,2019,(25).

[2]须燕.动手操作让智慧之光在指尖闪耀———关于小学数学课堂中“实践操作”的有效性研究[J].华夏教师,201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