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阅读中翱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2

   让孩子在阅读中翱翔

李佳玲

西禅小学

两年前,我们学校展开了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活动。通过两年的实践活动,孩子的学习习惯有了变化,从以前不爱看书到现在能看书,不讲故事的孩子现在能绘声绘色的讲故事了。。。。。。两年,很短暂的时间,在孩子的身上却悄然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就我班级的实际情况来看,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个性化阅读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阅读取向,它是阅读本身的客观规律。每一位学生都是各不相同的生命体,他们对问题的理解,有自己的思想方式和个性特点.他们在阅读中对文章产生感悟,必然会带浓重的个性化倾向。学生的具体阅读都有各自关注的焦点,都会于原有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生活经验和阅读习惯有关。即使对同一篇文章也会产生不同的感受。每一位学生进入文本,与作者进行深层次的对话,在角色体验中,完成文本的理解、内化,语文素养得以完善,生命价值得以提高,个性得以张扬。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以多元的阅读目标,多元的阅读评价,使阅读活起来,让个性化阅读充满活力。

一、引导悟读,培养学生悟性能力

     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中对学生悟性能力的培养,强调在阅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使其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学中,学生如果对文本有了兴趣,有了期待,那么就会产生阅读的冲动,从而给带来动力。因此我们要个性化地处理教材,出文本中最宝贵的可感因素。如教学《荷花》时,可引导学生品味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字:a、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冲、露、伸、探、钻、长……)b、读读这段文字,体会体会,怎样出来才叫出来(用力、使劲、一个劲儿、生机勃勃……)c、课件变化、播放荷花录象,引导学生想象冒出来的荷花想干什么?说什么?(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中冒出来,仿佛要看看外面这个精彩的世界……)通过引导比较品评文字,感悟到了作者用词的分寸感;描写的形象感。

二、指导研读,培养学生自主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在内心深处都渴望自己是发现者、探索者,这将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我们在教学中只有根据课文内容,提炼出有价值的探究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索,才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自主能力,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学习《军神》一课时,我摒弃了以往逐段讲读,层层设问的教学方式,着力引导学生紧紧抓住为什么沃克说刘伯承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为什么沃克说刘伯承堪称军神?这两个问题,让学生通揽全文,自主读书,探究阅读,看看从课文中哪些词句可以表现刘伯承的精神。这种自主性的阅读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他们潜心读书,边读边标出有关语句,积极讨论,大胆交流着自己的见解,体现着发现者的愉悦。

三、鼓励演读,发挥学生表现能力

      现在的语文课本上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精品,其深透的意蕴,常使文章言已尽而意无穷。鼓励学生以自己新的创意去表演读,学生就有可能超越文本,生成新的感悟,获得新的启示。如我在教学《猴子种果树》一课时,学生初读课文后,能初步形成对故事的整体感知,但对文中精当的词、句和富有个性的语言还不可能有所领悟;能模糊地感知小猴子在种果树中表现出的急噪,但容易把其原因归咎于小猴子偷懒或三只鸟儿多嘴,还不能感悟到故事中角色的鲜明个性。这样,就要引导学生抓住小猴子在种树过程中的等不及心理,体会小猴子和三只鸟儿的特点。让学生扮演课文中角色,为角色设计台词,在实践中积累语言,在应用中提高语言能力。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生在阅读中是可以主动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在最后的课堂延伸中,让孩子们讨论:你想对小猴子说什么?讨论后交流。此举主要是让学生在说话训练中积累语言。

四、注重创读,尊重学生独特体验

     新课程的语文教学把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视为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之一。阅读的过程是学生求知的过程,学生个体千差万别,决定了在求知的过程中,他们所选用的阅读方法也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语文材料来自生活,我们应该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有差别地解读文本,注重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活动进行阅读的再创造。作者在创作时,不管选取什么题材,也不管运用什么表现形式,他们都着力抒发着内心的情感,表达着内心的体验。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造因素,抓住有利时机引导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情感经验等,通过想象去感受作者这种对社会对人生的心理体验,与课文的情感相碰产生火花,从而感悟文章语言中的内涵。在教学《美丽的小路》后,我设计了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

美丽的小路找回来了,但怎样才能让它永远美丽呢?在学生纷纷发表意见后,我让学生以《美丽的小河》为题,自编一个童话故事。要求学生展开想象,编出与众不同的故事。有个学生编了美丽的小河里,有一种仙鹤博士发明的净化鱼,把河里的垃圾都吃掉了,河水清清的。各种动物在河边、河里又唱又跳的——多丰富的想象呀!让孩子们进入美丽的童话世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激活思维,想象丰富,真正理解了课文的内涵。

五、巧设练笔,主动参与体验感悟

     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地采取随堂练笔的形式,恰如其分地引导学生感悟体验作者的情感。如教学《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的第四小节时,我设计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夏夜真热闹呀!蝈蝈在唱歌,青蛙在打鼓,小朋友在葡萄架下听故事。这时你最想变成什么?学生有的说我想变成弯弯的新月,为迟回家的人照明。有的说:我想变成一只青蛙,去捕捉稻田的害虫。”……我让大家把所说的写在纸上,再配上美丽的画,并在小组中交流。这样的说写结合,主动唤起学生们的美好回忆,拓展想象的空间,进一步促进语言的内化和外显。相互间的交流,还有利于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同时也让给予是快乐的这一美好情感在学生心中深化。基于学生发展,关心发展,为了学生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它充盈着的是宽容与人文关爱。阅读是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构建对新内容的理解,不同的学生对同一内容的理解可以各不相同,同一个学生对同一内容的理解在不同的时期也可以有所不同。

因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个性化阅读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阅读取向,它是阅读本身的客观规律。每一位学生都是各不相同的生命体,他们对问题的理解,有自己的思想方式和个性特点.他们在阅读中对文章产生感悟,必然会带浓重的个性化倾向。学生的具体阅读都有各自关注的焦点,都会于原有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生活经验和阅读习惯有关。即使对同一篇文章也会产生不同的感受。每一位学生进入文本,与作者进行深层次的对话,在角色体验中,完成文本的理解、内化,语文素养得以完善,生命价值得以提高,个性得以张扬。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以多元的阅读目标,多元的阅读评价,使阅读活起来,让个性化阅读充满活力,让孩子在阅读中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