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猴子下山》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8
/ 2

《小猴子下山》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姜莹

湖北省大冶市北门小学 435100

【摘要】《小猴子下山》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深刻哲理以及多元化的价值,解读令很多成人也从中受到启发——生活中的人们不都是这只“小猴子”吗?在人生的道路上,做事情要有目标意识,一心一意。通过文章学习,引导学生体会养成良好生活、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并在行动中加以落实。

【关键词】小猴子    三心二意  一事无成  

教学目标:

1.巩固识记“猴、结”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结、只、空”的字音;会写“块、非”等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了解并积累“又又 ”形式的词语。

3、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并仿照“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怎么做)”这个句式,说说故事主要情节。

4、能推断“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

教学重点:

了解表示动词“掰、扛、扔、摘、捧、抱”不同含义,并学习运用;

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教学点:

总结故事蕴含的道理。

学生分析

一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具备了初步的自主识字能力,识字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动作表演自主识字。在认知方面比较直观,学习对猴子的行为想象有一定的难度,因而需要创设情境,利用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资源与生动形象的图画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分析:

《小猴子下山》是一年级下册语文(人教部编版本)第七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本课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述了小猴子下山过程中掰玉米,摘桃子,摘西瓜,追小兔子,结果什么都没得到,只好空着手回家,以此教育小朋友做事情要专心,不能三心二意,否则将一事无成。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前四个自然段结构和句式基本相同,且每个自然段的内容配有相应的插图,如图连环画一般将小猴子的动作,形象更加直观化,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教学媒体与资源

多媒体课件,小猴子头饰,玉米,桃子,西瓜,兔子的图画卡片。

教学实施过程:

一.导入——复习词语,回顾内容

1.老师出示小猴子图画卡片,让学生认读,贴“小猴子”头饰。师生共同书写会写字“下山”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小猴子下山》请大家齐读课题。

2.复习生字词

师出示本课词语,学生开小火车认读。

师质疑过渡:小猴子下山遇到了这么多好吃的,为什么最后空着手回家?让我们跟着小猴子一起下山看看吧!

【设计意图】通过认读词语,及时检查学生上节课的学习情况。通过质疑,激发学生探究故事的欲望。

二.新课教学

第一自然段

  1. 指名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并说一说小猴子下山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它是怎么做的?
    2.学生汇报,教师出示图片板书。让学生画一画,分别用方框来表示小猴子来到的地方,划线来表示小猴子看到了什么、波浪线表示它是什么做的。帮助学生理清层次

3.引导学生小猴子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的心情如何,进行朗读指导。

4.出示“掰”“扛”的动作图解,让学生边做动作边理解。(将动词画圆圈)
5.师总结,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做动作,有表情地朗读。
第二自然段

1.同桌间互相学习,边听边思考,说说小猴子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

2.指名学生交流,生汇报,让学生画一画,师出示图片板书。

3.师帮助学生理解“又大又红”的桃子,引导学生想象小猴子看到桃子时会想什么?

生个性化体验:桃子可是“我”的最爱,当然要吃美味可口的桃子,玉米已经不香了。

师创设情境:由于下山匆忙,小猴子什么东西都没带,美味的食物没东西装,这时小猴子该怎么选择呢,它怎么做的呢?

4.出示图片,结合动作演示理解“扔”和“摘”这个动作。(将动词画圆圈)
第三自然段

1.创设情境:没有带篮子,桃子该怎么拿呢?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

指名回答:(捧)着桃子。引导学生做动作(双手掌心向上,用手托住物品)

2.学生自由读课文,自主学习内容。模仿前两个自然段一样,用方框、直线、波浪线、

将动词画圆圈.

3.指名学生汇报。

生汇报:小猴子来到一片瓜地里,看到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4.师生合作边做动作边朗读。

第四自然段

  1. 指名回答,让学生圈一圈,画一画。

生汇报,让学生交流小猴子看到兔子的想法,并圈一圈出现的动词:追(前面有人跑,后面有人赶)指名两位学生表演你追我赶。

  1. 适当引导,帮助学生体会小猴子干什么事都不专心的性格。
  2. 思维拓展:“蹦蹦跳跳”换成“又(   )又(   )
    第五自然段
  1. 生齐读第五自然段,了解故事的结局。
  2. 感受小猴子的心情,带着难受,后悔的语气指名学生朗读第五自然段。

三.回顾全文,交流收获

1.指名学生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同桌直接互相交流,小猴子为什么会空着手回家?

指名学生交流感受,从小猴子一次又一次扔东西中感受到他做事情没有目标,不够专心,半途而废,结果什么都没有得到。

2.联系学生实际,鼓励学生说说自己平时有没有做过像小猴子下山一样的事情呢?

师过渡:(创设情境练习表达)小猴子回到家后把下山的经过告诉了猴妈妈,猴妈妈听了会怎么对小猴子说呢?现在就请同学们来扮演猴妈妈,教育教育小猴子吧!
指名学生谈感受,如果你是妈妈会怎么去教育小猴子呢?

【设计意图】通过重点学习第一,二段,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找到阅读中的关键信息,后两段让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启发,创设情境练习表达,交流感受,让学生自己说出感悟和道理。

四.巩固动词学习,情境表演

1,巩固动词“掰,扛,扔,摘,捧,抱,追”的学习

师生互动,师表演动作,生猜是哪个词;师点词,生快速做出动作。

2.学生练习讲故事

指名学生(戴上小猴子头饰)边做动作边来表演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互动表演,练习讲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在文本学习中关注语言表达,提升综合语文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五.作业布置

师总结:故事中的小猴子由于做事没有目标,三心二意,最终两手空空,在妈妈的教育下小猴子认识到自己错误。过了几天,小猴子再一次下山,这一次他会怎么做呢?

请你们发挥想象,编写《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故事。

(要求:想象小猴子来到不同的地方,看到了什么,怎么做的。用上本课所学的句式,积累的量词,形容事物长相的词以及动词,使用正确的标点符号进行段式仿写。)

【参考文献】

[1]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体验[J].王琰.安徽教育科研.2022(10)

[2]大胆想象,自编童话[J].陈莉.小学生作文.2020(19)

[3]聚焦核心素养的低段读写(说)结合教学途径微探[J].蒋青青.语文教学通讯.201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