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作业管理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8
/ 2

"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作业管理探索

胡芸

武胜县叶家山小学校 6384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改革也在持续推进,国家提出减少学生作业负担和课后补习负担的“双减”政策。在此政策之下,学生的学业压力有了一定程度的减轻,不仅使学生获得了更多的课后时间,也为老师的教学降低负担。在学习时间被减少的情况下,教师就要在学习质量上下功夫,以此保证学生的学习成效。本文针对目前小学语文课后作业设计的现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为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水平提出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双减政策; 小学语文; 课后作业;

引言:小学语文的教学主要有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作业三部分组成,[芸1]课后作业的完成有利于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巩固,对学习的概念加深记忆和理解。随着国家双减政策的实施,课后的作业量被不断压缩,学生课后补习被取消。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如何在“减负”“双减” 与学业压力中寻找平衡点呢?正所谓认识是先导,方法是路径。我们一定要先形成正确的认识,才能解决好问题。其实国家颁布“减负令”,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在校内的作业负担重,在校外培训的负担更重,师生家长苦其久矣;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孩子成为更完整幸福的人。明白这一点后就能帮助我们破解作业设计的迷思,厘清作业的意义,那就是注重素养导向下人的成长。[芸2]这就需要我们加强作业内容的丰富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课后积累,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课后作业设计目前问题

1、作业题型的传统

基于应试教育的需要,学生的作业局限于语文课本和考试的重点内容,很多时候需要通过机械的重复性作业加深认识。[芸3]但在小学阶段,一方面学生的自觉性较差,繁杂枯燥的作业会导致学生的完成质量下降,另一方面作业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导致布置内容过于乏味,缺少创新性和趣味性。而教师也缺少对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业重复而又机械,希望通过重复训练加深知识记忆,但结果却总是适得其反。

2、作业的布置单一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的多样性决定了学习选择的差异性。但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为了追赶进度只注重同步教学,对于语文作业的布置都是统一的硬性作业。这样的单一化布置方式忽略了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不仅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将作业讲解形同于机械的文字训练,忽略了作业选择的差异性。3、作业范围的局限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语文的课后教学得到了重视,但是对于作业布置的范围依然局限于书面作业和课文朗读,对于阅读能力的培养也局限在好句赏析和读书笔记。任何形式的文化活动都不能离开实践活动而存在,而目前很多小学生语文课后作业的布置关于社会活动的开展依然很少,对于综合能力的培养也不够深入,仅仅只是流于形式,学生没能真正从中学到知识。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也依赖于阅读活动的开展,只有营造好学习氛围,落实举行时间活动,才能让学生全方位学习,不断促进学生个性的养成和激发自我语文学科的喜爱。

二、小学语文课后作业设计路径探索

1、重视阅读作业,积累语文素材

语文学习对知识储备量要求较高,而阅读更是依靠于素材积累。语文阅读学习素材的质量,不仅对教师开展阅读教学有重要帮助,也能让学生保持阅读学习兴趣,从而不断扩大阅读数量和阅读范围。目前,由于在课下教师和家长监管的不到位,导致学生接触的阅读文章质量参差不齐,[芸4]对学生的阅读效果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对此,教师要把语文积累作为课后作业的长期内容,这其中既不能缺少小学必读书目,也不能缺少课外优秀书籍。在定期将一些阅读素材推荐给学生的同时,也要鼓励学生之间的书籍分享和交流。教师也要注重课本内容的延伸,例如在讲《读读童谣和儿歌》这一课时,不仅可以让孩子在课堂上分享自己喜欢的童谣,如《半半歌》、《海龟妈妈》等,也可以让孩子尝试推荐自己喜欢的书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多元化的阅读才能逐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培育学生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在课后积累语文素材。

2、开展实践作业,注重小组合作

教师针对学生的课后任务安排要坚持独立的书面作业和小组的合作作业相结合,坚持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相结合。培养小学生的合作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

对于学生来说,一遍遍的抄写生字、词语,完成一些重复出现的作业,不但会出现有孩子怎么也记不住的现象,还会让他们产生厌烦的情绪。[芸5]对语文学习也产生一种应付的态度,无法真正从中获取到有效知识。基于对学生素养发展的需求,作业的布置既要做到巩固知识,又要做到发展思维。[芸6]教师要加强学生的小组合作实践性,积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感受生活中的语文成分,比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观察季节变化,并以日记的方式作为实践反馈。

3、设置选做作业,注重个体差异

小学阶段由于不同学生的家庭背景,成长环境,学习能力,记忆水平的不同,导致学生之间的学习阶段也不同。作业布置要综合班级学生的平均水平,如果太难会让较差的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如果题型太简单会让较强的学生得不到锻炼。

随着网络信息的快速发展,小学语文的各类题型在网络上层出不穷,同时各类教辅资料和练习也占据了学生作业的极大部分。而教师只是单一的布置现成的练习作业,对于学生的语文训练没有针对性。教师应该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中,以基础题的完成为必做作业,以阅读训练为能力培养,在两者的基础之上再布置一些提升题作为学有余力的学生的选做作业。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和时间安排进行选择,一方面提高了作业安排的灵活性,另一方面注重了学生的整体发展。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只能起积极的引导作用,而不能起决定作用。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差异性,不断创新作业布置的方式,有利于培育学生的思辨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所以在作业布置的方面上要更加注重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随着“双减”政策的逐渐实施,教师要积极响应政策的号召,创新教学手段和方式。重点提高课后作业布置的质量而非数量,提高作业内容的趣味性和实践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语文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张庭丽.课后作业 别样精彩——小学语文课后作业优化策略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8(11):283.

[1]王勇.小学语文课外作业优化设计初探[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8(09):92.

[1]章美英.小学语文课外作业优化策略研究[J].小学教学参考,2011(10):33-34.


[芸1]修改过

[芸2]我修改的地方,看看是否合适。

[芸3]修改过

[芸4]修改过

[芸5]修改的地方

[芸6]改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