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6
/ 2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黄玉珠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银海区第七小学 536000)

摘 要:随着我国在现代化的发展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就使得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而小学数学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最为重要的一环也需要得到各个小学院校的重视。另外,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得到培养对于提升他们各个方面的素养都非常重要,且在现代化这一发展时代中将理论与实际进行有效地结合也有利于促进学生们的思维发展。因此,本篇文章主要探究如何使得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小学数学这一阶段的教学中得到良好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课本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使得自身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培养,从当前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课堂中可以看出教师在实际的课堂中缺少对学生们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而这种现象的存在也使得这些小学生们很难仅靠学习理论就理解抽象化的数学知识。因此,各个院校的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善于改变自身的教学方法以使得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切实有效地培养,且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得到培养对于促进他们的思维和智力发展也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1 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较为枯燥乏味,且学生们在课堂上进行动手操作时基本上都是直接对老师演示的步骤进行模仿,而学生们若是在数学教学课堂上处于这种被动的状态就会使得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受到限制。其次,还有一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过于重视和强调让学生们使用动手操作进行学习,而这非常不利于对学生们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和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及质量的提升。另外,若是小学数学教师不能够全面有效地调控整个教学课堂还有可能导致教学目标无法被完成,甚至还会使得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失去教师正确引导的情况下得不到良好的培养。因此,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若是想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中得到有效的培养就要求教师要合理利用动手操作这一教学方法,同时还要求教师们要正确的认识和深入理解让学生们“动手操作”的含义以有效提升学生们动手操作的实效性。

2 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培养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2.1 小学数学教师要借助于教学用具培养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使用教学用具能够有效激发学生们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且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们还不具有成熟的心智也使得大多数的学生都喜爱摆弄学具,所以将教学用具合理的应用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中还有利于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另外,教学用具的使用还能够在培养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深入开发小学生们的智力,从而使得学生们能够在小学阶段就建立起一个全新的学习数学知识的理念以更好地为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小学数学为学生讲解“学看钟表”这一节的知识点可以借助于教学用具对学生进行教学,学生们在拿到使用纸质钟表这种教学用具之后能够更好地学习钟表知识。小学数学教师将教学用具依次分发给学生之后要先给学生们详细地讲解钟表中的时针、分针和秒针等知识,讲解完成之后就让学生们动手操作将不同的指针用彩色笔分别涂上不同的颜色,而小学数学教师也要主动参与到学生们动手操作这一环节以有效提升教学课堂氛围的活跃性,在涂色完成之后还要让每个学生将不同颜色所代表的指针标注出来以确保每个学生都掌握了钟表这一知识点。由此可看,借助于教具让学生们进行动手操作在有效培养学生们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教师教学的压力。

2.2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课堂上要给学生们提供动手操作机会

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教学时一定要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的突出出来,而这也就要求教师要确保小学生们能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上举行的动手操作活动中。数学作为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对学生们进行教学时要将数学知识还原于现实生活中具体的场景,从而使得学生们从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以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另外,小学数学教师在联系实际生活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时还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动手操作,从而让学生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容易理解的具体形象化的知识。比如,小学数学教师在为学生们讲解“三角形”这一章节内容的知识点时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动手操作拼出三角形,在学生们利用纸条拼三角形之前教师要先给学生们设定一个长度范围,而学生们在不断尝试去动手操作拼三角形时就会发现并不是任何长度的三条纸条都能够拼出三角形,但是通过对纸条长度的进行调整就能够拼出形状和大小各不相同的三角形。小学数学教师使用这种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开展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而这些小学生们也能够在自身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

2.3 小学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动手操作

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之前要对操作条件进行一个预设,实际上就是教师要将教材中较为抽象化的内容研究透彻以更好地为学生讲解这些知识点,而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开展教学活动时要不断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同时还要教导学生不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知道一味地模仿老师的行为,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让学生在得到鼓励的教学氛围中对动手操作进行创新。另外,小学数学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们尽情地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动手操作,而教师在为学生们设计练习题时还要综合考虑学生们的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等,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设计出来的练习题在符合学生们发展规律的同时还具有针对性。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时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让学生主动探索,从而使得学生们的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得到很大程度的发展。学生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还能够利用自身所学习的知识和经验将遇到的问题有效地解决,这对于提高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及发展学生们的智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各个小学院校一定要重视数学教学的课堂开展以确保学生们能够在该阶段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养成动手操作的习惯,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们后期学习能力、学习思维及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闫少驷.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17(006);67-68.

[2]阿热孜古丽.依米提.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J]云南教育,2018(007):85-87.

[3]洪志.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谈[J]速读.中旬,2018(004):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