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构建良好教育生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5
/ 2

“双减”政策下构建良好教育生态

李敏

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 401331

摘要:新时代之下,新的教育发展理念与思路孕育而生。推动“双减”政策施行,其基本在于营建良好教育生态,学生、教师、教学活动作为教育生态系统当中的子系统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将从双减政策发布的必要性出发来讨论如何构建良好教育生态。

关键词:双减政策教育生态

一、“双减”政策颁布的必要性

2021年5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1]。此意见旨在“双减”-即减轻学生课后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

(一)中小学学生负担过重,青少年身心发展畸形

中小学生面临的作业负担过重、学生学习压力过大的诸多问题,由此难免会引起教育惨剧和学生心理问题。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2020版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2019-2020年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的平均睡眠时长未达标,情况更严重的是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6%[2]。学生的心理状态成了班主任和学校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据上述调查显示,目前的中小学学生的身心发展趋于畸形,因此我国义务教育急需改革,需要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  

(二)校外培训野蛮滋生

资本逐利化,教育本位缺失。当前整个社会流行的“补习之风”为培训机构的疯狂生长提供了养分,但一些校外培训项目收费居高,过多的资本融入也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管理混乱、借机敛财是众多培训机构的常态。此前的教育乱象不符合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培养目标,这也与我国的教育目标背道而驰。双减政策的颁布体现出中央向民众展示出整治教育机构和行业乱象的决心以及匡正教育生态的态度[3]

二、中小学生态教育失衡的垢病

近年来,中小学教育面临着教育生态失衡的现象。教育生态系统中学校系统含有教师,学生,教学等子系统。教育生态学试图树立正当的学校表里生态环境,教学效率提高,促成年轻一代健康成长。教育生态学注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种教育形式的和谐统一,三种教育环境也是学生发展的基础[4]。而目前学校教育缺失了育人主阵地的位置、教育缺乏公共性和公平性,双减政策的施行就是构建良好教育生态的基石。

三、构建良好教育生态的难题

(一)学校育人资源

为落实“双减”政策,大多数中小学可能面临的第一个难题便是资源问题。如何做好课后服务和提高教学质量这两方面,学校必需落实优化教育资源来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差别化、实践性的学习需要,促成学生个性化,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延后学生放学时间,校外培训机构的关闭,那么如何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就落到学校身上,然而部分学校的师资、硬件和场地等资源严重不足。校内课后服务和节假日周末,“双减”文件还提出,“探究引进非学科类教育培训机构加入课后服务”,学校基于学生的兴趣聘请符合资格的培训老师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二)家校教育观念影响合作的共识

家长需要与学校形成教育合力,从而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但是目前如小学家长合作意识不强,家长退出学生的课后管理和作业监督。学校给与家长参与到日常教学管理的几乎较少,家长的意见没有被采用甚至驳回。学校则认为现有的一套规章制度不需要家长的参与,家长也不应干涉学校的教育活动。家校之间错误的观念影响了正常的合作,因而构建良好教育生态必然有障碍。

四、构建良好教育系统的措施

(一)学校教育回归育人本质的生态系统

双减政策要求减少学生的作业时长和总量并且要求有关部门坚持从严治理校外培训行为,各地拒绝审批新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学校。学校减少了学生的作业负担,校外培训机构的关闭势必使学生和家长更加集中于学校教育,因此学校教育“减负-增效-提质”的作用会更加显著。双减政策会有助于解决学校缺失育人主要阵地,校外培训多,学生缺乏实践的问题,教育的公共性和公平性得到体现。学校教育回归教育的本质就要“以人为本”,遵从立德树人的基本理念,必须坚守教育的公益性以及义务教育的责任性[4]

(二)教育生态系统中的教师子系统

双减政策之下,老师是教育生态中一个重要的子系统,这项政策对于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要着力提升教育教学效果,让学生在校内学的好学的足,并且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在课堂中,老师改进教学,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效率。教师在认真做“加法”的同时也要注重做“减法”。教师需要注重创设情景解决结构不良的问题,关注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和运用。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做到为学生真正的减负,为学生减去不必要的外部负荷,增加一定量的相关负荷。教师在生态课程建设中,不仅要从教师自身和学生出发,更要考虑到从生态化的角度来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

(三)关停非法教育培训机构,还学生自由和发展权力

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称为《意见》)明确要求中等教育后分流比例是5:5

[5]。中考成为孩子今后发展的一个分水岭。家长对于子女的学习成绩越来越的担忧,为了提升孩子学习成绩报各种学科补习班。教育培训机构由此获得发展的红利,孕育而生。众多的教育机构出现严重破坏了我国的教育生态的平衡,教育的许多基本制度和基本规范受到不可磨灭的冲击。校外培训机构被治理关键在于它违背了教育公益属性,破坏了教育正常生态,因此得到中央的治理。

五、结论

本文基于双减政策,就如何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系统进行了论述。提高学校育人水平,构建教育良好生态等作出重大安排是党中央的重要的战略部署。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新时代教育的重心,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深入推进“双减”工作———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答记者问[EB/OL]. (2021-07-24) [2021-11-20].http://www.moe.gov.cn/jyb_xwfb/s271/02107/t20210724_ 546567.html.

[2]皮书网.报告精读-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EB/OL]. (2021-3-3) [2021-11-22]. https://www.pishu.cn/zxzx/xwdt/563830.html.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N].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16-12-09(29-32).

[4]李荣华,田友谊.“双减”,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J].教育家,2021(36): 19-20.

[5]李利聪. 基于教育生态理论的小学生在线作业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河北大学,2016.

作者简介:李敏(1998.5-);女:汉族;四川绵阳人;硕士研究生在读;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