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5
/ 2

浅谈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与实践

华敏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老竹民族学校   3230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和发展,国家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能力提升的重视和关注程度越来越高,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渐渐过时,无法适应新时期音乐教育的新要求和学生高需求的音乐学习体验。体验式教育更加关注学生身心特征、迎合学生的日常音乐学习规律,给学生创造更自由、更关注学生自身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审美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措施方法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转型,上层建筑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转型,这对提高国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具有积极影响。在这样的教育环境和背景下,老师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应用素质教育提倡的教育措施,进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和综合学习能力。同时,小学阶段是孩子音乐感受、音乐理解以及音乐学习习惯初步养成的初始阶段,对学生以后体验音乐、理解音乐具有重要而又关键的作用,因此,老师要创新音乐教学措施,注重学生的音乐感受与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与认知。

一、在小学音乐教育课堂中应用体验式教学的意义

小学生的很多行为受天性的影响,其具有爱玩、好动和好奇心强,对新奇有趣的事物具有较强的探究欲望,但是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传统的音乐课堂教育方式主要以机械性教学和单向灌输为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很容易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降低或者丧失,音乐课程起不到陶冶学生情操和拓展学生音乐视野的作用,这对提升学生音乐审美情趣的教学目标相违背。体验式教学是指教师为学生提供情境,让学生通过自身体验、参与获得个人经验和感受,经过不断讨论和实践总结得出个人的理解。体验式教学受到了教育部和学校越来越多关注和重视,它能够通过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吸引学生参与到音乐教育活动中,让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情感体验代入到音乐中,这对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具有积极作用。同时,这样的教育方式是吸引学生自主参与到音乐教育课堂中,这是对传统教育以单向灌输为主的教育方式的改变,对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和鉴赏兴趣具有关键而又重要的作用。

二、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应用体验式教学的有效措施

(一)挖掘元素、自主探究

想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就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体验式的音乐教育法更重视学生的感受与体验、利用丰富的教育方式和手段将学生带入到音乐情境中,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情境中亲身感受歌曲的情感、旋律、歌词、节奏,通过对音乐元素的体验和感知,理解歌曲的情感,了解音乐是如何通过节奏、音高、旋律走向等要素表达作者的内心,从而提高音乐的审美能力。同时,在音乐教学中创设教育情镜还能够使学生更迫切的想要进入到音乐世界中,产生学习音乐的动力和兴趣、激发对音乐的想象力,帮助学生主动积极学习音乐知识,提高音乐感悟能力和理解能力具有关键而又重要的作用。从学生本身的角度出发,在音乐教育课堂上创设教育情景,还有利于学生在情感上和音乐知识产生共鸣,形成具有个性化的音乐理解,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创造力。

在人音版四年级《土风舞》的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各个方面体验学习歌曲,首先可以感受歌曲的切分节奏、体验劳动人民载歌载舞庆祝丰收的热闹场景;其次,教师可以播放土风舞的视频,带领学生学习简单的土风舞动作,体验感受劳动人民是如何表达丰收的喜悦;《土风舞》是一首捷克民歌,通过对捷克风土人情的观看学习,体验感受音乐所表达的当地劳动人民的丰收之情;不同的情景有不同的体验,但又都围绕歌曲进行,让学生通过各个方面体验感受音乐,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音乐鉴赏情境,进而提高体验式教学的有效性。

人音版六年级《彼得与狼》,这是一首交响童话,这部交响童话有很多角色,如彼得、小鸟、鸭子、猫、大灰狼、老爷爷以及猎人等。作曲家用不同的乐器来刻画不同的人物、故事大意通俗易懂又具有故事性,歌曲篇幅较长,简单的重复聆听教学会显得有些枯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创设童话故事的情景,从故事线导入,让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感受音乐,去思考;也可以从乐器入手,让学生初步了解每一个乐器的音色特点,并与故事人物进行比较,感受思考乐器和故事人物之间的关系,要如何合理得用乐器表达人物的性格特点、情绪等,通过感受不同乐曲不同音色想象不同的人物形象;

(二)创设情境、开拓思维

音乐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不仅包括歌曲部分,还包括各种乐器的演奏以及情境的描绘等。传统的音乐教育方式主要以聆听歌曲和教师教唱的方式进行,教学的形式较为单一,这对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多层次理解,优化学生的音乐审美具有阻碍影响。老师要将体验式的教育方式应用到日常的音乐教学中,丰富日常音乐的教育形式,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乐曲演奏和情景描述等教学形式。老师可以在日常的音乐教育教学中融入课堂器乐教学,利用乐器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乐感,还能够让学生受好奇的心理驱使下更加积极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表演力和乐器演奏能力。同时,老师还要引导学生参与到乐曲的创作中,通过播放部分乐曲的方式,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哼出接下来的节奏,创造出具有个性化的曲调,这对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和音乐思维能力具有关键而又重要的作用。

在人音版四年级《我们大家跳起来》的教学中,老师首先要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歌唱,歌唱《小步舞曲》的高声部分,并让学生感受歌曲中的情感和内涵。接下来,老师要向学生介绍音乐家巴赫,让他们在了解音乐背景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地感受歌曲内涵,同时,老师还要设立音乐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演唱《小步舞曲》的同时感受小步舞曲的风格和特点,并能够在反复歌唱的基础上背唱歌曲的主旋律。最后,老师要让学生随着音乐的节奏学跳小步舞曲,让学生用身体感受音乐的律动。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实施体验式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学习兴趣,学生通过对音乐元素的体验,总结交流,获得完整且有意义的音乐体验。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通过音乐情境的构建,促使学生能够积极快速地融入音乐情感当中去,通过长期循序渐进的练习,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敏感度,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和鉴赏力。而教师在开展体验式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在教学情境中融入丰富的情感,以情感体验为切入点,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审美途径。

参考文献:

[1]李青飞. 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 考试周刊,2020(76):155-156.

[2]张盈盈. 浅析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 考试周刊,2020(98):161-162.

[3]肖雪. 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 新课程(综合版),2018(09):123.

[4]姚丽特. 核心素养下的音乐“新常态”课堂构建. 江苏人民出版社,2019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