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在高校学前教育舞蹈创编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3
/ 2

绘本在高校学前教育舞蹈创编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郭爱菊,傅颖,刘婷婷

山东英才学院  山东省济南市   250000

摘要:舞蹈是一种结合运动和音乐语言的艺术活动,可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素质。但目前许多大学教师忽视了学前儿童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无法掌握幼儿的创造性能力,导致幼儿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重视儿童舞蹈理论知识的分析,加强学生指导,向学生阐明儿童舞蹈创作的内涵,提高学生创造儿童舞蹈的能力。

关键词:绘本;高校;学前教育;舞蹈创编;应用策略

引言

绘本是儿童最喜爱的读物,也是学前阶段幼儿接触外部世界的重要载体。绘本以故事和图画并茂的形式为幼儿与知识架构一座桥梁,学前教育学生在知识结构中了解绘本及儿童故事,同时具备创作绘本故事的能力。幼师的学生以普高生为主,舞蹈基础薄弱,提出绘本情境这个概念,是想以绘本故事作为情境也就是舞蹈剧本,从而更有效地寻找适合学前舞蹈教育的教学方法,依托语言与艺术的结合,在创新学前舞蹈创编教学的基础上带动幼儿众多感官的参与,进而培养幼儿舞蹈创编思维模式,在发挥学前专业特点优势的同时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一、舞蹈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培养健康兴趣爱好

通过系统化舞蹈学习,即使学生无法成为出色的舞蹈艺术家,也能培养个人健康、积极的兴趣爱好。具体来说,一方面,培养舞蹈创编爱好。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是“舞蹈创编”。舞蹈创编的过程,是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过程,学生可以将个人理解,融入舞蹈设计,呈现给大众。通过舞蹈创编,学生可以发掘个人优势,找到自己在舞蹈创编方面的兴趣爱好;另一方面,培养舞蹈表演爱好。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学生拥有大量实践机会,可以参与各种

各样的舞蹈表演。每一次舞蹈表演,学生可以感受“关注”“认可”“赞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信心,帮助学生建立舞蹈表演方面的兴趣爱好。无论是“舞蹈创编”,还是“舞蹈表演”,都属于健康的兴趣爱好,都有利于学生个人发展。

(二)提升学生艺术素养

众所周知,“舞蹈”是一项有历史、有底蕴、有成熟体系的艺术形式。开展系统化舞蹈教学,有利于提升当代大学生内在艺术素养。具体来说,第一,提升高校学生鉴赏力。舞蹈属于艺术类范畴,学习舞蹈的过程中,高校学生可以鉴赏舞蹈作品、观看舞蹈表演,与教师、同学广泛探讨;第二,提升高校学生文化修养。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不仅包含大量舞蹈练习、舞蹈表演,还包含深刻的舞蹈理论。在舞蹈理论的滋养下,高校学生可以进行自我沉淀,主动关注个人艺术修养,不断加强个人艺术修养。

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略创新能力培养

在日常舞蹈教学中,忽略创新能力培养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不注重创新能力培养。开展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有些教师“照本宣科”,或者,完全依据“个人经验”授课,教学流程缺乏启发性、引导性,很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而且,在教师不重视创新能力的情况下,即使学生内心想要创新,也会“望而却步”,缺少一点勇气和自信;另一方面,不注重创新能力激励。有些学生将创新理念融入舞蹈设计后,收获的不是教师的认可,而是教师的严厉批评。对教师来说,这可能只是一次不经意的批评。但对学生来说,这可能是沉重打击。在今后的舞蹈学习中,学生可能会留下心理阴影,不再有主动创新的热情。

(二)教学方法单一

站在教师教学方法的角度来看,大多数高校学校沿用的还

是老一套的教学方法,即教师进行动作示范,随后对难度较大的动作分解讲解,学生跟着老师模仿,课后再进行巩固。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能让学生在短期之内掌握很多复杂的动作,但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并没有非常大的作用,因为学生在进行舞蹈创编时运用的旧思维还是很多,并且在对舞蹈技能没有扎实掌握的前提下,想要进行舞蹈的创新创编难度非常大。

三、绘本在高校学前舞蹈创编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运用绘本创造舞蹈静态情境

传统的高校学前教育舞蹈创编课程的考核以理论和实践知识为主,对学生创编能力要求不高,进而导致培养的学生无法满足幼师工作岗位的舞蹈创编需求。为了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创编能力,教师要融入绘本元素。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将平面的、静态的绘本故事融入学前舞蹈创编教学中,同时,依托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学会将平面的绘本故事立体化,目的是使绘本更贴近幼儿的生活。每一个绘本都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其在创作时,依托创作背景、故事情节、人物等进行构思。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将绘本的故事情境融入教学中,目的是使学生学会依托绘本在日后的舞蹈创编教学中创设适合的情境。

(二)加强幼儿舞蹈创编能力的技巧性

如果儿童缺乏专业技能的舞蹈创作,就很难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幼儿期的实践特点,在高校学前教育中全面培养舞蹈专业人才。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掌握舞蹈的基本技能,同时全面积累幼儿创作能力,分析幼儿的实际特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促进幼儿运动与背景音乐的有机融合,使幼儿创作充满特色。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儿童舞蹈运动的基础,培养扎实的能力,向学生传授丰富的教学策略,有效提高整体教学质量。通过模拟儿童课堂教学和校外培训,现场开展儿童舞蹈教学,提高校外舞蹈教学与实践的结合效果,帮助学生掌握儿童的舞蹈创作能力,真正展现儿童教学的专业特点。

(三)故事形成,动态流动

分析和分解一组舞蹈运动,即通过连接多个单独的运动而形成的。在图画书的历史中,静态动作模仿可以看作是连接线的点,从静态转变为动态,从而导出生动的故事。以图画书为主题发展和扩大想象力。在图画书《猜猜我有多爱你》中,通过模仿和创造历史背景下的动植物,首先形成了每一个动作。为了形成视觉感和流利性,有必要把每一个动作一个接一个地连接起来。以故事中的“大树”形象为例,学生们首先可以利用其中一个“点”来运用山水画的视觉感和流动性。随着情节和情感的变化,岩石、山脉、河流等其他静态景观的描述也可以逐渐被大树所改变。在“静下心来”、“静下心来”的原则下,配合主人公的表现突出历史的发展。第二,以父亲对兔子和婴儿兔的爱为主题,可以扩大到对母树和树叶、河流和草地、月亮以及一切可以被创造成小舞蹈戏剧的东西的爱。以图画书的历史为主题,参与自主创作。在图画书《有个性的羊》中,讲述了一只从来不喜欢舔的有个性的羊的故事,终于愿意和其他羔羊一起修剪。通过阅读和理解历史,我们决定以同样的历史结束,但以另一种行动发展的形式为主题,以团体形式开始编撰。汇编中发现,除了学生选择牧民、绵羊和有个性的绵羊作为主要排列方式,因为他们在行动中加入了自己的设计和创新,最后以不同的故事书的形式呈现出来,背景相同,这使学生们在欣赏和评价其他作品时感受到了汇编过程中的思想和乐趣的碰撞。

结束语

总之,将绘本应用于高校学前舞蹈创编教学中,能使学生在了解绘本的内涵及情感的基础上,依托绘本故事进行精准动作的创编,进而在调动学生肢体表现力的基础上调用语言和思维的合力,最终设计出符合幼儿需求的绘本舞蹈。学生在绘本舞蹈的应用过程中,能引导幼儿观察绘本的不同元素,之后观察幼儿训练时的感受,最后在训练时将绘本的价值完全展示出来,进而实现学前绘本舞蹈的创新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丽超.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创编教学中绘本故事的运用[J].尚舞,2020(10):110-111.

[2]李亚梅.“绘本故事”在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创编教学的运用[J].戏剧之家,2019(10):158+160.

[3]王莹.学前教育专业“绘本舞蹈”教学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