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传统文化  提升核心素养——中班艺术教育《剪纸》教学案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3
/ 2

渗透传统文化  提升核心素养——中班艺术教育《剪纸》教学案例

袁维

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运东小机灵幼儿园

【摘要】剪纸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一直深受大家喜欢,在幼儿教学活动中开展剪纸活动,能促进幼儿孩子创造力、观察力、手眼协调能力、智力等方面的提升,去感受和欣赏生活中美的事物,激发他们乐于探索、乐于创造,获得剪纸技能,形成良好品质。

【关键词】剪纸  核心素养 

【教学策略构想】

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借助做好的剪纸,张贴在教室四周,并借助图片、文字等,创设良好的剪纸传统文化氛围,激发幼儿兴趣。

1. 艺术欣赏,感受剪纸魅力

1)粘贴剪纸,提升幼儿兴趣

师:大家看到了墙面上粘贴的是什么呢?

幼:剪纸。好多漂亮、美丽的剪纸。

师:是呀,剪纸很漂亮,它是我们中华民族非常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

借助多媒体设备,引导欣赏剪纸对于生活的意义。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

“剪纸装点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在婚嫁、过年的时候,都会张贴漂亮的剪纸……”

2)了解剪纸,学习剪纸种类

师:剪纸真漂亮,它让我们的生活非常美好,我们一起来了解剪纸的种类吧!

多媒体课件展示剪纸的种类,教师辅助说明,幼儿分享交流。

3)展示剪纸,鼓励表达交流

师:你最喜欢哪个剪纸呢?可以说说你喜欢的剪纸作品的名称、用途吗?说一说你喜欢它的理由。

在教师的提示和引导下,教师随机拿出一些剪纸,用双手举在胸前,展示给幼儿欣赏和观察,鼓励幼儿表达喜欢的剪纸的类型、用途与喜欢的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良好的氛围,激发了中班幼儿参与剪纸游戏的兴趣,通过剪纸的欣赏和剪纸用途的阐述,幼儿对剪纸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感悟到剪纸的作用,培养了幼儿健康生活、文化底蕴核心素养。

2. 欣赏故事,了解发展历程

1)欣赏故事,了解剪纸由来

师:大家肯定很喜欢这么漂亮的剪纸了,那它们是怎么来的呢?

教师播放视频“剪纸的发展历程”。幼儿坐在小椅子上互动交流着。

“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剪纸属于一种民间艺术……”

师:剪纸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要剪纸呀?

师:剪纸用来装饰我们的生活,属于我国非常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

2)了解方法,讨论剪纸工具

师:剪出这么漂亮的剪纸,需要哪些工具呢?

展示剪纸工具,有纸、剪刀、铅笔等。

师:我们怎样利用这些工具剪出漂亮的剪纸呢?

播放课件,引导幼儿在台下自由说出剪纸的步骤。教师再总结。

师:剪纸的基本步骤其实比较简单,先设计,再对折、画图、剪切、展开等。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中班幼儿了解剪纸的由来、发展历程、故事,有感悟到剪纸是我国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培养了幼儿文化底蕴的核心素养。

3. 播放课件,表达过程要点

师:剪的过程要遵守什么原则呢?

师:剪的时候的顺序是什么?为什么要按这个顺序进行呢?

师:打开剪后的纸要注意什么?为什么?

针对剪纸的要点,剪纸打开的注意事项等,教师针对性引导,让幼儿动手操作。幼儿在动手实践中,探寻原因,发现奥秘。

[设计意图]剪纸过程中,需要掌握很多方法,遵循一些原则,打开剪纸的时候,也要注意顺序,部分地方不能剪断等。基于重难点,教师针对性教学,并引导幼儿动手探索,在探索中,幼儿发现问题并探寻解决方案,培养了幼儿的科学精神、学会学习的核心素养。

4. 操作剪纸,探索多变剪纸

师:现在我们来剪一种比较简单的图形“手拉手的小人”。我们用两种方法来剪,大家和老师一起动手实践,看这两种方法的区别和相同点。

1)对折两次,剪出4个手拉人小人

师:现在大家跟着老师,一步步对折,然后画出小人。注意画小人的方法。

教师拿出长方形白纸,先将长边对折,再按相同的方式又将长边对折一次,在对折好的折纸上,画出完整的小人,小人的左手延伸到左边折痕,右手延伸到右边折痕。教师操作时,鼓励幼儿动手自主操作,模拟操作,并绘制小人。

师:折纸是怎样折的呢?

对边折,教师示范,幼儿边说边跟着折纸。折好后互相检查,教师检查。

师:现在在上面画上小人图案。

幼儿跟着教师画出图案,分析画图案的注意事项。

师:画好了的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动手剪纸吧!

说明注意事项,注意头部不下方不要剪断。剪好后打开。有的幼儿剪断了,鼓励分析原因,之后再尝试一次。幼儿相互交流与分享,发现对折两次,画出完整的小人,剪出来的是4个手拉手的小人。

2)对折两次,剪出2个手拉手小人

教师再次操作折纸方法,这一次孩子们对折纸方法熟悉了些。按照对折两次的方式,幼儿再次动手操作。

师:现在我们换一种画小人的方法,沿着折了2次的这一边开始画小人,画半个小人。大家跟着老师画一次。

幼儿再次尝试,发现这次画和剪切的难度更大了。很多幼儿都出现了错误,在反复的尝试后,终于有部分幼儿完成了作品,剪出了2个手拉手的小人。

[设计意图]“实践出真知”教师将动手的机会还给了幼儿,让幼儿自主动手探索。运用不同的方法来剪小人,两种方法存在相同点和不同点。幼儿动手操作、实践创新,有的幼儿负责辅助其他幼儿。在自主动手、合作分享中,幼儿发现两种方法的不同之处,及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通过动手实践、创新思考,培养了幼儿实践创新、科学精神的核心素养。

5. 互动点评,分享剪纸经验

师:现在大家把自己的剪纸拿在胸前,有想和大家分享经验的吗?

教师鼓励幼儿主动介绍自己的剪纸,剪的是什么、剪纸方法、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的等。幼儿自己点评,再邀请其他幼儿点评,教师再激励点评。在互动分享中,幼儿们掌握了一些剪纸经验,并感受到了剪纸的魅力。

[设计意图]互动分享中,幼儿相互交流,集思广益,培养了幼儿责任担当的核心素养,也让幼儿学会了学习,在合作交流中学习与分享。

6. 拓展延伸,传承剪纸文化

师:我国的剪纸文化,真的很奇妙!大家在课后,学习更多关于剪纸的知识吧!还可以与家长一起,剪窗花、剪双喜,剪出更多漂亮的图案吧!

[设计意图]课后延伸,鼓励拓展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有助于培养幼儿健康生活核心素养,促进传承与创新优秀的传统文化。

【反思和分析】

“渗透传统文化,提升核心素养”,此次中班艺术教育《剪纸》教学案例,将重点放在了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促进幼儿实践创新上,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幼儿的核心素养,实现了三维教学目标。总结经验如下:

1. 关注幼儿的动手实践,鼓励幼儿动手。剪纸文化是一门动手艺术文化,唯有在动手操作剪纸中,幼儿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其中涵盖的艺术文化、数学文化、逻辑文化知识。此次教学案例,将重点放在了幼儿动手环节中,值得赞同。

2. 关注幼儿的分享交流,鼓励互教互学。“教学做合一”认为,应让幼儿在做中学,做上教。此次传统文化的艺术课程活动实施过程中,设计了很多幼儿分享、展示、交流的环节,促进幼儿积极表达,分享经验,在做中教,做上学,互教互学。契合了素质教育的思想,也能有效培养幼儿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

但是,此次教学案例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1. 初期阶段,应将重点放在引导幼儿感悟剪纸文化上,培养幼儿对我国优秀文化的认同感,提升凝聚力。

2. 要加强对幼儿剪纸中蕴含的文化、数学知识、逻辑知识的教学,引导幼儿挖掘与感悟其中蕴含的丰富的知识与道理,通过巧妙渗透数学、逻辑知识,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有助于促进幼儿创意思考,提升幼儿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幼儿艺术教育与活动指导》 黄瑾   华东师范大学  2015

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版。

3.《中国民间艺术剪纸实用技法与精品荟萃》  曹雨   金盾出版社   2009年5月第1版

4. 《中国剪纸艺术欣赏与创作》  朱晓红   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