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监管中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0
/ 2

食品安全监管中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分析

黄银霞

身份证号:441421198402071948

摘  要: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也给予了高度的关注,而传统安全检测技术在对食品安全质量进行检测时,需要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无法满足新监管模式下的食品安全检测要求。因此,需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效率和质量,在对食品安全质量进行检测时,积极引入快速检测技术,达到理想的监管效果,快速、准确地判断食品的安全性。基于此,本文详细分析了食品安全监管中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措施。

关键词:食品安全监管;快速检测技术;应用

引言

食品行业是我国社会经济的重要支撑,而食品安全不仅是社会经济的重要保障,同样与社会大众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因此,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现已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传统食品检验具有局限性,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无法精准判定食品安全与否,更无法满足食品行业发展的各项需求。而快速检测技术能够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高度契合,将其科学应用于食品安全监管环节,可以有效提升食品安全检测效率与质量,助力食品行业稳定健康发展。

1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作用

日前,随着各类食品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相关部门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也促使食品检测技术不断发展,其中快速检测技术以其高效、便捷等优势,能在较短时间内快速筛查食品是否存在质量问题,受到了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重视和广泛应用。当前,较为常见的食品检测技术包括免疫标记法、酶抑制法等,这些检测方法的灵敏度较高,应用范围较广。国内外相关研发机构也进一步加大了快速检测技术研发力度,开发出了红外线高光谱成像、易用的多份试纸等检测技术,可以快速检测出食品中的农残、兽残等多种污染物,促进食品市场逐渐向规范化、安全化的趋势发展。

2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现状分析

通常而言,我国在开展食品安全检测工作时,会优先选用大型检测仪器,整体操作较为复杂,且在监管环节食品检测范围较小,但相关工作者对此缺乏重视。与此同时,在检测环节由于大型检测仪器体积较大且操作复杂,需将检测物带到实验室,在应用环节存在局限性,因此,国内食品安全检测质量与效率始终达不到预期标准。不仅如此,多数食品安全检测人员虽然有着多年的从业经验,但仅限于传统检测方式,而传统检测方式无法满足食品行业需求,步骤烦琐,效率低下。若是食品安全检测工作无法与时俱进,将会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资源及时间成本,并且检测结果会存在较大误差,不利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严重时会导致大批量质量不过关的食品流入市场,影响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限制社会稳定发展[1]

3食品安全监管中常见的快速检测技术及应用

3.1化学快速检测技术

化学快速检测技术能够对待测食品中的某些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和检测。具体来说,就是将特定试剂与食品样品混合,一定时间后观察氧化、水解、络合等一系列化学反应,再将反应后的结果与标准品进行对比,从而判断食品是否存在安全问题,确保检测结果准确无误。当前在食品安全监管中,采用试剂、试纸等化学原理进行快速检测的技术较为常见。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各种类型的检测仪器也应运而生。例如,与试剂检测相匹配的微型光电比色计,与试纸实验相匹配的硝酸盐试纸条等。其中,硝酸盐试纸条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在确保检测环境为弱酸性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氮化氨基苯磺酸,并与盐酸萘乙二胺耦合,最后形成红色染料,试纸变色后配合检测仪使用,可以有效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在食品微生物检测过程中,可以采用微生物化学原理的快速检测技术。以美国研发的微生物测试片为例,在检测食品中的黄金葡萄球菌时,只需要配合使用测试片和确认片即可。其中,测试片主要有两层薄膜组成,下层薄膜为聚乙烯成分,薄膜上印有网格,能够为检测人员提供便利;测试片上还覆盖了一层抗生素培养基和特异性显色物质,如果待测食品样品中含有金黄葡萄球菌,在不增菌的情况下,采用测试片培养24h,就能够对菌落情况进行充分掌握。确认片和测试片存在相似之处,只是薄膜层表面没有特异性显色物质,利用测试片测出疑似菌落后,将其印到确认片上,培养1-3h即可得到可靠的观察结果,期间无需进行复杂的生理生化鉴定,操作方法简单便捷,得出的结果也准确无误。

3.2免疫胶体金技术

免疫胶体金技术不仅操作简单,且检测速度极快,不会对周围环境以及检测物带来任何污染与影响。将此项技术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中,可以帮助检测人员掌握食品生产的各项指标,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有着良好的促进效果。此项技术的广泛应用,在某种程度上为食品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助力,有效完善了国内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3.3酶抑制技术

酶抑制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有较高的应用率,其不仅操作简便,检测速率较快,而且应用成本也是低。在实际应用时,该检测技术主要包括酶片技术、比色技术等技术手段,可以通过各类酶元素,如磷酸酶、葡萄糖氧化酶等,进而更好地抑制食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的产生,如 Cd2+、Hg2+、Pb2+等,提升食品安全性。但由于一些食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蒜苗、韭菜等,所以很容易会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出现假阳性反应,增加食品安全检测难度。

3.4生物传感器快速检测技术

生物传感器快速检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需要依赖于生物感官元件,元件的专一性特点能够结合一定规律将食品中的被测量转换为可用信号,检测人员通过观察信号强度和食品待测物浓度,能够准确判断食品是否存在安全问题。这种快速检测技术具有灵敏性、高效性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农药残留检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生物传感器快速检测技术的类型也逐渐丰富,按照传感器类型的不同,可以分为组织传感器、酶传感器、微生物传感器、细胞传感器等[2]

3.5生物芯片技术

生物芯片技术可以对蛋白质及其他生物组织展开精准检测。食品物质含量检测工作较为复杂,传统检测工作中检测速度始终得不到有效提升,精准性更是无法得到保障。将生物芯片技术应用于食品物质含量检测环节,不仅可以显著提升检测效率,而且检测质量也得到了相应保障,对促进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意义重大。为有效发挥生物芯片技术的优势与作用,芯片选择极为关键。技术人员在开展生物芯片研究时,应当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并结合检测情况展开科学优化,掌握市场芯片供应商的各项资质,并且对采购工作展开科学监管,使芯片检测可以更加精准、稳定。

3.6分子生物学快速检测技术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领域蓬勃发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应运而生,采用该技术对食品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能够有效提高检测效率和质量。具体来说,聚合酶链式反应在实际应用中首先需要判断食品中提取的DNA序列是否存在和目标菌种同源性的核酸序列,而后判断其为阴性还是阳性。该技术从富集菌体,到提取DNA,再到测序鉴定,整个环节可以控制在24h范围内,而传统培养检测技术在食品致病菌检测方面至少需要消耗4-5天。

结语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与快速检测技术高度契合,二者之间具有诸多互通之处。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可以通过细化技术监管内容,构建完善应用机制、强化技术创新意识,完善技术应用流程等方式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在为自身所处食品企业带来良好经济收益与社会收益的同时,促进食品行业与社会经济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牛晓红.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中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J].食品安全导刊,2019(24):28.DOI:10.16043/j.cnki.cfs.2019.24.021.

[2]陈志刚.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中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J].食品界,2019(08):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