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学分类考试教学改革的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7
/ 2

中职数学分类考试教学改革的策略研究

郑周乾

遵义市职业技术学校贵州省遵义市 563000

摘要:2021年,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的改革力度之前所未有,让长期饱受争议的职业教育受到广泛关注。职业教育的现状能否在政策强力支持下迎来发展黄金期。双减政策背景下,全国如火如荼教育改革冲上热搜。与此同时,对九年义务制教学管理层相关评价体系、教师立德树人渗透能力都提出立体化多层次的教学要求与教学目标,对传统输入式填鸭式固态教学呈现新的瓦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职数学分类考试教学改革的策略研究系统优化及其社会意义值得聚焦关注。本文就教育领域中职数学教学中问题现状、思政融合创新、数学策略结合双减政策浅谈其理论分析。

关键词:中职教学 人文素养 教育机制 思政创新 结构改革

引言:“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新一轮教育体系的改革势不可挡,对于中职数学为载体的教育实践与研究引发思考!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潜能激发、了解国家对于中职教育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精准理解大纲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将是未来中职数学学科的发展方向与教育趋势!中职数学课程作为中职阶段的公共基础学科之一,同样肩负着育人责任。教学目标体现思政理念、教学内容挖掘思政元素、教学活动展示思政效果、教学评价提高思政比重,做到把思政与中职教学的策略与方法贯彻教育实践。

一、立足新时代教育方针,进行中职数学学情分析

基于教育领域,中国百年探索模式不断革新深化,历经了探索期-基础期-发展期-变革期五个阶段。探索时期,主要解决新中国成立面临的现实问题,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整体教学模式较为传统单一,以讲授为主;基础期则重点提高国民基本素质,转型探索初步开始;在发展期,多样化整合化趋势显著;变革期,多维目标驱动,价值引导能力支撑更进一步,整体上呈现复合型教学模式!

自《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发布以来,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更明确,措施更具体,资源更丰富,院校改革步伐加大,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在这样的背景和机遇下,高等职业数学培养,要应国家之需,担发展之责,解院校之急。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突出特征为学生生源的特殊性与数学水平能力的差异性。生源在整个教育阶段可能在学习上经历挫败打击,城乡差异以及家庭情况参差不齐,家长对学生的关注度较为欠缺;在数学学业中存在学习欲望普遍不强、学习习惯相对较差、学习基础相对较弱。但不可忽视这类学生群体的潜力,有关调查表明这部分群体学生学习的执着不亚于高中生。

关于中职数学教学,大部分同学认知存在根深蒂固的思想:只要把专业理论操作掌握,普通劳动者不需要过多的文化知识,对于数学懂得基本的套用公式就是合格学生。另一方面,中职教育中老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对学生要求过低,只需要上课不要吵闹便没有过多的交流,态度上的不予重视使得数学教育一直停滞不前。

二、教学内容挖掘思政元素,德育体系与中职课堂融合

方针上要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育人主体地位,贯彻立德树人理念,回归“以人为本”初心。

第一,良好的师生互动。教师要转变与反思教学活动中的教学质量,重视与尊重学生,唤醒学生们对学习的兴趣与对数学的热爱。例如,上课前的问号仪式,简单却不失礼仪,有利于学生从课间的活跃迅速集中注意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与对知识的吸收能力。教师要树立战略性目标,对作业的质量追求合理评估,在信息碎片化同质化社会下,信息茧房成为难以逾越的信息壁垒。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职业数学教学深度融合、如何设计精彩的任务设计与情境创设,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正确引导的基础。教师创设出最科学的作业设计,积极践行科学育人观,落地要发挥学校优势,深入思考和开展多元化的课后服务,用先进社会主义文化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校训提炼、校风形成,在潜移默化中浸润学生心灵,真正达到“润物细无声”之效。职业数学作业现状容易出现的重复性,缺乏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与“领悟”不可划分,打造精品课堂、关注时事新闻、关注社会话题,在日积月累的新思维、新情境当中会卓有成效。

第二,创新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动态展示教学内容,课堂将极大生动有趣,有利于突破学习的重难点;新媒体技术构建下的网络课堂,教师可以提前录制教学视频,供学生课下自习提供了便捷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的碰撞中,倡导把传统文化利用好、把传统基因发扬好、把优秀传统精神传承好的发展理念,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还应注重学生个人品质的培养,兴趣培养、勤俭节约、守时守信、乐于助人、抵御风险、开拓创新、宽容开放、友爱奉献……教师、教材、教室陪伴学生只是一时,而优秀的品质必将陪伴他们一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在教学设置一定的场景氛围,学生在环境下做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众多科学教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觉与真实生活息息相关贴近,有利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要做好引导领头人的作用,推动教学的深入实施,不可传统的僵硬的罗列公式,不可照本宣科的强化深化知识点而忽略数学思想和本质的揭露,将数学教学知识积极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提升学生对数学语言的应用技能,数学的灵魂需要反复的琢磨领悟!教材的整体设计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对于中职学生而言落实思政的培养,关注学生终身发展更为必要!

职业教育是教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类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与生涯发展观,引导企业形成良好的人才观,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期待观,要采取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分类指导的中等职业教育。

三、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与时俱进创新改革

立足当下,中职教育下数学建构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进而关于数学学科的直觉与灵感联想和想象、学而思进行实证与推理,培养批判与发现的新思维;提升欣赏与评价、表现与创新的素养;进而潜移默化为意识与态度,对课本就可活学活用,对社会上的事件也会选择性地继承与借鉴、关注与参与!学习重在滋润式熏陶,不可一味追求速度与升学率,只有真正做到“将知识的运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方可知行合一”,学生内在的兴趣点与内动力被真正激发,自然而然呈现人文素养,自律性与行动力便显而易见!

一是调整定位。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起点而不是终点,推动中职学校多样化发展,从单纯“以就业为导向”转变为“就业与升学并重”,抓好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升学教育,在保障学生技术技能培养质量的基础上,加强文化基础教育,扩大贯通培养规模,打开中职学生的成长空间,让中职学生就业有能力、升学有优势、发展有通道,这既是党和政府的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期望,更是产业发展对人才层次高移的现实需要。

二是优化布局。通过撤销、合并、转型、托管、土地置换、集团办学等措施,整合“空、小、散、弱”学校,优化中职教育的布局结构。

三是落实达标。全面核查中职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四是培育示范。实施“优质中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集中力量建成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优质中等职业学校和品牌专业,示范带动中职教育质量总体提升。示范带动中职教育整体管理规范、质量合格,引导学生家长理性选择。总之,要从学生的发展需求、职业教育的特点及数学学科的本质出发,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


总结:新时代的崭新征程已经开启,要改变数学在职业教育的困境,不仅要正确认识数学还要教材改革、教法改革、教育改革。将“立德树人”这一育人之本浸润在篇章句段与字里行间,增强国家认同,坚定文化自信,以实现职业数学教育培根铸魂,思政育人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马云鹏.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几个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15(9):36-39

[2]史宁中。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评价与教学实施[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7000(005):4-9

[3]孔凡哲,史宁中,中国学生发展的数学核心素养概念界定及养成途径[J].教育科学研究,2017(6):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