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的研究现状及大学生就业困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4
/ 2

大学生就业的研究现状及大学生就业困境

李杰 周靖雯 朱芳宇

山东英才学院 山东省济南市 250000

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青年就业更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逐年攀升。教育部数据显示,2022年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076万人。与此同时,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严峻,对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也造成了较大的冲击,由此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也成了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因此本文对大学生就业困境及优化策略进行论述,希望能够对日后工作起到一定的参考性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困境

1大学生就业困境

1.1就业市场环境与产业结构变化客观上增加了大学生就业难度

总体来看,当今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正在发生显著变化,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客观上导致大学生就业需求量缩减。且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状况和市场环境存在差异,不同区域的城市在吸纳毕业生就业数量的能力方面相差较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毕业生就业分布不均衡现象,使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表现出一定的地域差异。此外,我国当前的产业结构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结构之间呈现出一定的偏离。具体表现为:我国的第二产业虽然规模较大,但依然难以满足当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需求,且第三产业的发展尚无法提供充足的就业容量。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的不匹配加剧了劳动力市场供需失衡问题,供大于求的市场现状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高校毕业生“低就”等现象频发。

1.2政府支持不足

我国政府虽已出台一系列促进毕业生就业,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等相关扶持政策,但由于这些政策的针对性和落地性不足、精细化程度不高,导致政策的实施效果不理想。且当前我国关于大学生就业的社会保障网络缺失、配套的公共就业服务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学生就业扶持政策的有效性,限制了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增加了大学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的难度,进一步加大了大学生就业压力。

1.3大学生工作信息搜集、机会搜寻能力不足

当前我国部分大学生对就业市场的信息掌握不充分,加上市场就业政策传递机制不通畅、岗位需求信息零散、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的存在,增加了大学生搜集工作信息的成本,导致大学生在寻找和把握就业机会方面的能力不足。

1.4自身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不足

面对新的经济形势和就业形态,大学生就业准备尚不充分,存在就业心理资本缺失、综合素质与就业能力不足的问题。具体表现为:所学理论无法联系实际、知识运用与转化能力较低、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不足、对于就业中遇到的困难缺乏充分的心理准备等。为提升就业质量,大学生需充分探索就业环境,了解就业新趋势;主动调整就业观念,适应就业新趋势;同时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把握就业新趋势。

2拓宽大学生就业路径的思考与建议

2.1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大学生应当摒弃错误观念,转变就业思想。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在找不到合适的岗位时可以先就业后择业。不盲目追求稳定、考研,而是走自己最合适的路。清晰自身的目标,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面对就业压力时,应当积极调整就业心态,不轻言放弃,也不眼高手低。在学校秋招、春招期间,应积极主动地去了解企业的信息、需求,多去参加招聘会、宣讲会,多面试、多比较,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工作。

2.2制定明确的职业规划

大学生要明确职业目标和自身优势,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积极就业。要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就业心态,善于发现自身优势,扬长补短。首先要对自身有明确的定位,客观而全面地审视自己的优点及不足,制定明确的职业目标;其次要充分了解所学专业的发展趋势和目前的就业形势;最后综合个人专业、兴趣、爱好、性格等方面与职业的匹配程度制定详细的方案,并根据专业教师的指导及自身实践不断修正和改进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2.3政府采取更加积极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

各级政府要通过宏观调控,出台更有利于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建立健全政策法规,完善就业市场体系,加强宏观调控,促进人才合理流动

创造提供更多针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公益性岗位。针对未能及时就业的毕业生提供免费的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提高就业能力。

引导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的转变,鼓励他们到基层、到农村就业,把目光由原来的稳定的机关单位、国企转向那些民企和小微企业,就业地区的选择从经济发达地区转向中西部地区或者经济欠发达地区。

支持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以提供免费的创业培训和指导、减免办公场地租金等形式支持大学生创业,并在金融、税收、工商登记等方面对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大学毕业生给予优惠和补贴。通过相应的优惠扶持政策及良好的创业环境,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来替代就业。

2.4坚持就业优先的经济发展战略

目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期间,我国将走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在提升质量效益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不能将发展经济与促进就业分开来,要始终坚持就业优先的经济发展战略。促进就业应是各级政府高质量发展的硬任务,对政府业绩的考核和政策效果的评价,应该把就业问题的解决作为衡量标准。同时,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及第三产业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调查结果显示,凡是中小企业多、第三产业发达的地区,就业压力均相对较小。

2.5把握“就业”与“创业”的辩证关系,坚定引导大学生投身创新创业事业

创业是就业的一种特殊形式,在人们的潜意识中,就业往往与打工联系在一起,而创业是自己当老板。毕业季来临,很多学生面临着就业与创业的选择,给别人打工又不甘心,觉得满腔热血无处安放,创业又太难,精力、资金、人脉都是问题。创业不等于就业,而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一般来说,没有一个创业者一开始就创业成功,很多情况下,创业者先就业,在工作过程中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积累人脉,为创业打下基础,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提到,大学生是三类创业重点支持群体之一。国家虽然一直在帮扶大学生创业,但是在实际的创业实践中,大学生由于缺乏实践经验,缺少对行业的认知,只看到成功案例,却忽视失败案例的重要警示作用,盲目创业,最终导致失败,所以需要对大学生创业加以正确地引导,在不打击其积极性的前提下,让学生抱着创业的心态就业。

3结束语

目前,需进一步发挥政府在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方面的引导作用,并充分整合企业的实习和就业资源,提升企业参与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工作的积极性,建立起高校、政府、企业三方在内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长效激励与约束机制。同时,也要进一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主动适应和把握就业形势变化,提升综合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井莹.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困境分析与对策[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04):72-76.

[2]郭明净.后疫情时代大学生“慢就业”群体就业质量提升路径探析[J].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1,39(06):636-641.DOI:10.19977/j.cnki.jfpnu.20210098.

[3]张月琦.“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与就业心理的关系及团体辅导干预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1,23(24):125-126.

[4]卢文昊.浅析大数据时代大学生就业挑战及应对策略[J].中国新通信,2021,23(24):123-124.

[5]古再阿依·买买提明.大学生就业指导和课程思政教育有机结合的研究[J].大学,2021(48):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