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造价中的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30
/ 2

建筑工程造价中的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金城贤 侯雪

340302198911020410 340304198912190668

摘要:通过对建筑工程造价进行全过程管理与控制,可降低建筑工程设计、建筑成本。但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涉及到较多内容,且其为动态管理,具有较大难度,对相关工作人员的要求较高,所以下列进行了简单阐述,望可为相关工作人员带来一定启发,使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落到实处,真正做到提高经济效益、推动企业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造价;问题;应对策略;

引言

工程造价控制作为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效率对于建筑工程最终整体经济收益以及其最终整体质量造成直接影响,因此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充分重视。相对于建筑工程的其他环节来说,工程造价具有自身特点,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工程造价控制时,需要综合考虑建筑工程造价的具体特点以及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和其具体需求进行合理规划。

1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1工程造价管理模式不够完善

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在调价政策、联系市场发展等方面存在不足,使得建筑工程定价方面较为混乱,甚至会出现恶性竞争行为,这直接影响了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还会对建筑工程项目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在实践中,建筑企业自主定价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呈现出诸多缺陷。具体而言,建筑企业对工程造价管理的认识不足,片面认为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局限于工程施工阶段,没有认识到工程准备、验收等阶段的造价管理同等重要,导致建筑工程项目落地过程中出现大量非必要的支出,使得建筑工程项目频繁出现透支现象。在建筑工程项目落地时,大量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成本的投资远超于预期概算,同样会直接影响建筑工程项目造价的管控效果。之所以会出现经济收益难以保障的问题,是因为这种工程造价管理模式需要高素质的专业工程师、先进工艺和施工设备的支撑。而在实践中,无论是建筑工程师,还是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技术设备等,都可能受到诸多不确定因素的不利影响,如施工技术应用不合理,工程师虽有相应的专业能力,但由于职业素质问题,在实践操作中为牟取私利而进行暗箱操作,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工程成本。

1.2缺乏健全的监理体制

由于现有的监理工作存在不到位之处,因此,施工质量往往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这样就会影响对工程造价的监督与控制。目前,在开展施工监理时,不能对合同和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大部分监理人员会重视设计变更、决算审核等内容,而且管理方式比较分散。

1.3预算考量不到位

想要提高造价预算的准确性,需依托于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需对各种各样的信息进行搜集,为其数据准确性提供保障,基于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探究。建筑工程施工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到的因素较多,如施工环境、材料质量与价格、机械设备运行情况、施工人员情况等,这些因素多为不确定因素,所以存在预算考量不到位的问题,导致造价预算管理出现了偏差。倘若建筑工程施工将其当做参考,极易出现超预算的现象,导致工程造价管理与施工作业受到直接影响。

2工程造价控制问题的优化对策

2.1设计阶段

通过调查发现,因图纸设计与实际情况不符导致延误工期、增加工程造价的现象较为普遍。所以,想要进行建筑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与控制,建筑企业就需将设计阶段重视起来。具体而言,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可行性研究阶段。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相关工作人员需立足于市场需求进行资料收集,制定出多个设计方案,并在制定好设计方案后从政策、法律法规、安全环保等方面入手进行方案分析,找出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满足要求的设计方案。(2)初步设计阶段。设计阶段是建筑工程造价管控的重要阶段,而初步设计阶段是设计阶段的开头,所以相关工作人员需将其重视起来。通常情况下,初步设计阶段的要求为:满足客户要求、资金合理、设计可行。所以,在初步设计阶段,相关工作人员需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并将最适合的设计方案选出,采用有效手段进行优化设计、限额设计,确保工程造价为合理状态。(3)施工图设计阶段。施工图是建筑工程施工的参考,是招投标、控制拨款的理论依据,是结算的基础资料。所以,相关工作人员需明确施工图设计的重要意义,并主动了解现场情况,基于此进行合理设计。在进行施工图设计时,相关工作人员需做到:功能齐全、足够安全、设计变更及项目投资控制在最小范围。

2.2工程变更

由于建筑工程的规模普遍相对较大,因此其施工周期较长,在实际施工过程当中,如果外在因素对施工进程造成一定程度影响,那么这个工程造价就会随之发生相应变动,因此想要实现建筑工程造价动态控制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对于工程变更有明确的了解,时刻关注实际施工的具体情况,对于可能造成施工进程变动的位置因素进行全面分析,根据工程具体需求以及设计要点,对工程可能出现的变更进行提前预估。在实际施工过程当中,一旦建筑工程发生了相应变动,那么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造价管理时,必须根据工程的实际变动情况,对造价控制模式以及其控制方式进行相应的调整与优化使新的建筑工程造价动态控制方案能够与变更后的建筑工程相契合。

2.3签订施工合同

通常情况下,建筑单位需与施工团队签订施工合同,为建筑工程施工造价控制提供保障。基于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施工合同多为综合单价合同,因为这样的合作在处理索赔、变更方面有着一定优势。但是,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合同签订时需基于工程量清单、招标文件风内容明确合同价格调整范围及方法等。如若后续发生变化,需签订补充协议。此外,在施工过程中各种书面资料需进行完整保存。

2.4对工程质量和材料使用进行有效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需加强对工程质量的有效控制,同时,还要对材料的使用情况进行严格控制。第一,要对材料进行严格地检查与审核。明确质量管理的要求,对材料的质量与价格进行合理控制。第二,对材料的使用量进行控制,避免出现材料浪费的情况。第三,对施工现场进行有效的管理,确保材料得到妥善存放。

2.5加强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造价管理,以便高效收集建筑工程造价信息,实现工程造价信息共享。首先,造价人员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工程造价信息系统的标准化建设,以便在不同层面、不同空间实现造价信息的共享,从而为建筑企业科学开展工程造价工作提供信息支持。其次,建立工程动态价格信息分析和存储系统,具体包括典型工程资料库、工程价格信息库、造价依据资料库等,同时既要保障各数据库之间信息的共享,又要减少不必要的重复,以此为工程造价控制提供数据支持。最后,可以工程造价计算机辅助计算系统,科学使用工程造价计价软件、图形算量软件等,为科学编制定额或者定期调整提供支持。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造价管理与控制需贯穿于整个建 筑工程施工流程,这样才可以带来更多经济效益,推动可持 续发展。在开展工程造价控制时,要考虑到各个阶段的造价控制,制定合理的措施,解决造价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这样就能确保问题得到改进,提高造价控制水平。

参考文献

[1]雷祥.建筑工程造价中的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J].居舍,2022(11):168-171.

[2]徐小利.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要素与管控对策分析[J].大众标准化,2022(04):40-42.

[3]高佩柔.建筑工程造价中的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J].建材发展导向,2021,19(24):82-84.

[4]刘平.建筑工程造价管理问题和应对策略[J].住宅与建筑,2021(04):61-62.

[5]王改玲.浅议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常见问题和应对策略[J].低碳世界,2017(23):23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