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融合建多元课程,特色创建促学生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8
/ 2

五育融合建多元课程,特色创建促学生发展

张荣

四川省泸县海潮镇高寨学校 646132

【摘要】

为满足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需求,我校立足校情、教情和学情,课后服务执行“5+2”模式,以“德育”为首,五育并重建多元课程,以特色课程促学生发展,有效保证“双减”落地生根。

【关键词】 多育 多元 课程 学生

【正文】

2021年秋期,在国家“双减”和“五项管理”的大背景下,家长及社会对学校课程建设寄以厚望,为满足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需求,我校课后服务执行“5+2”模式,以“德育”为首,五育并重建多元课程,立足校情、教情和学情,以特色课程促学生发展,有效保证“双减”落地生根。

一、德育为首,润物无声

古人云:“育人先育德”、“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可见德育的重要性。我校核心德育以“忠信”即品德修养教育为主要内容。开展了以儒家孔子“忠教”为主旨的系列化情感教育活动。

1.情感活动、分享成长。

开展 “小手牵大手”“重阳敬老”“感恩妈妈贺卡制作比赛”“感恩老师”“当青春期遇上更年期”“同桌的她”等系列活动,活动中既有主题宣讲,也有心理辅导;既有演讲比赛,也有撰写仁爱日记;既有室内讨论分享,也有室外体验践行;既有循循善诱,也有严格要求。在活动中这类学生由己及人,由浅入深,充分感受了亲情、师生之情、生生之情,

2.榜样建树,示范引领。

学校组织评选“友善少年”“美德少年”“诚信少年”“厚德少年”“达智少年” “行知少年”。分段设立学习目标奖:“一级仁者之星”“二级慈爱之星”“三级宽容之星”,通过以身边熟悉的人和事,身边的榜样,启迪他们对人、对事的态度,从而让他们学会爱长辈、爱父母、爱同学、爱老师,甚至爱物、爱社会、爱国家、爱世界。从感知认识到逐步转化为意志行为,使孩子们能在爱中学会孝敬长辈、友爱同学、亲近他人,做一个“仁爱”的好学生。

3.信教习得、启智润心。

孔子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可见诚信教育的重要性,学校结合孔子的“信教”,重点开展“诚信体验宣传”专题系列化活动来培养固化五类学生。每年坚持开展各类“诚信”竞赛活动,例如:诚信格言征集比赛、诚信手抄报比赛、诚信黑板报比赛、诚信征文比赛、诚信画展、诚信文艺汇演等,学生通过积极的舆论导向,从自身日常行为做起,有参照、有方向、能自觉、有梯度的行动能量,让他们真切体悟到诚信的重要性,体验到诚信的真谛奇妙,驱使他们成为自强自信、诚实守信、互助互信的诚信学子。

二、多育并举,启智育心

(一)多元课程 百花齐放

1.艺术剪纸,一枝独秀。

剪纸课程剪纸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艺术宝库中具有特色的民间艺术。一张彩纸,一把剪刀,就能活灵活现地表现千变万化的自然形态,随心所欲地表达内心世界的美感。由于成本低廉、操作简单,深受学生喜爱。近十余年来,我校在“艺术剪纸”这条特色创建的路上不断摸索前进。从2007年起,我校根据实际选择了“剪纸”作为特色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来促进学校办学水平和声誉提高的切入点。经过这十余年实践和探索,我校艺术剪纸特色已基本成型,一大批师生都是剪纸能手。

学校开设剪纸兴趣班是希望向不同年龄段的剪纸爱好者传授剪纸技艺,希望剪纸这门“非遗”艺术能够继续得到传承和发扬。我们希望学生通过艺术剪纸的学习,更多的去传承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学剪纸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服务社会,用于社会,让传统艺术随着人类社会的延续而不断传承发展。传承剪纸最好的办法,让传统的民间艺术,现实当中得到使用,让剪纸延伸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要赋予传统艺术新的生命,让民间艺术成为活的艺术!

2.多元课程,百花齐放。

我校遵循教育规律,把课后服务看作是素质教育的延伸,强化过程管理,重实效,保质量,建立丰富的课程体系,组织学生开展活动。秉承兴趣课程应遵循“因地制宜、创造特色”的工作原则,学校从自身资源挖掘特色,找准定位,本着学生自愿参加,并结合学生兴趣和现实条件,开设了多个兴趣项目,做到每个项目有辅导员负责、有学员参与。各项活动均得到了全体学生的喜爱和欢迎。基本形成了人人能参与、个个会才艺、生生有作品的局面,

学校课后服务兴趣课程动静相宜,文武兼备:足球、篮球、舞蹈、武术等体育运动,国学、音乐、美术、剪纸、书法、手工等各类美育活动,分时分段准时开放。不管是操场上,还是在室内体育馆、琴房、画室、书法教室里,活跃着孩子们或矫健、或沉静的身影,朝气蓬勃,活力十足。兴趣社团不仅调节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劳逸结合,还为学生的特长发展埋下兴趣的种子,强健体魄,陶冶性情。

(二)多育并举,启智育心

3.美育熏陶,体育炼志。

在“特色突破”的原则指导下,开展了特色活动社团活动30多个。其中,足球、篮球、舞蹈、武术等体育运动,国学、音乐、美术、剪纸、书法、手工等美育活动,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分时分段自由选择,个性发展。

此外,结合本校五类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开展系列化的班队活动,如:针对家庭特殊者开展“给父母的一封信” “梦想起飞、立志成才”的队活动;针对“学习困难

者”开展 “我为学校添光彩”等队活动,帮助学生逐渐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

4.劳动教育,启智增色。

在劳动教育中,孩子们锻炼了技能、收获了经验、体味了情感、感悟了精神,最终实现了自我成长。

1)走出去,在劳动中生长

学校组织学生参与“美化家园”活动,人、孩子们在保洁叔叔的指导下对农场除草、浇水、松土、学生在劳动中学习劳动技能,养成吃苦耐劳、独立自主的优良品质;在“我是小小志愿者服务”劳动中,各个班级成立中队、到社区、车站、街道开展志愿者服务、或劝导行人遵行交通规则、或帮助清洁环境、或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孩子们用力所能及的劳动奉献社会、回赠社会、奉献社会。

2)请进来 ,在劳动中创造

每逢端午节、中秋节、邀请“五老”进校和孩子们一起包粽子、包饺子、水果拼盘,通过劳动来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和操作能力,唤醒孩子自主、独立的意识,帮助他们拥有创造幸福生活的劳动能力。

3)家校共育,在劳动中合力

劳动教育不能仅依靠学校教育和校外活动,还需要结合家务劳动。通过每学期的家长会、家长大学堂帮助家长认识到劳动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告知家长如何根据孩子年龄特点来安排合适的劳动教育,让孩子获得劳动机会、收获劳动技能。根据春种、夏长、秋收、冬藏规律,安排家长和学生一起开展劳动教育,在亲子活动中孩子们认识了动物、了解了植物、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中感受了生命的奇特、劳动的快乐,最终达到家校共育的良好成效。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的智慧出自他的手指头上。在“劳动教育”的路上、孩子们的综合素养得以提升、智慧得以发展、美好生活得以创造。

总之,多育融合,如春风化雨般走进了家长和学生的心里。今后,我校将进一步完善项目与内容,努力把这项普惠性、公益性的教育服务工作做得有特色、有内涵、有质量、有温度。立足需求、积极服务,进一步提升教育服务能力、让家长朋友具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