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化办学背景下学前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9
/ 2

集团化办学背景下学前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初探

覃向庆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广西柳州 545002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实施,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事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幼儿教师的数量也不断增多。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学前教育的体系愈发完善。校企合作是指学校和企业之间以尊重平等的地位建立合作关系,有助于针对性地培养社会与企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在之前的校企合作案例中,高职院校往往处于主导地位,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方面仍有不足。集团化办学以发布行政命令为主,协调统筹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关系,有效弥补了之前的弊端,从而促进教育发展。本文主要探讨了集团化背景下学前教育校企合作模式。

关键词:集团化办学;学前教育;校企合作


集团化办学是在校企合作模式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一种新模式,它主要是指在集合一些学校组织并兼顾学校的意愿的情况下,通过行政命令,在集团内部实现管理、教学、科研等方面的统一,从而促进师资力量、管理经验、设备资源等内容的共享。学前教育一直受到大家关注,它与学校、学生及其家长、教辅机构等多个利益体有关,因此,学校和社会向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提出更高要求。学前教育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融合程度较高的专业,在注重课本教学的同时也要加强实践训练,校企合作的方式能够给学校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生产价值,从而提升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集团化办学背景下学前教育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问题

1.未形成长效机制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对校企合作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能够强化政府的政策引导作用,增强教育行业以及企业的指导作用,有助于实现企业资源和社会资源的融合,还能提高企业动力。职业教育集团与幼儿教育机构能够达成长期合作的关系少不了各方利益之间的有机协调。但是,由于一些学校在教育集团化中的发展起步较晚,使得集团内部与企业之间的运作机制尚未健全,以形成校企合作模式的长效机制,不利于校企合作深入进行。

2.资源配置不足

学校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资源是优秀人才,职业教育集团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向企业提供优质学生,而企业也会有相应的资源投入,从而能够使得学校和企业之间优势互补。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中,由于一些原因,校企资源仍然没有得到优化配置,在资源配置和共享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导致学前教育专业的校企合作深度不够。同时,资源配置得不到充分发挥,也影响了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进度,从而降低教育质量与效率。

3.政策落实不到位

集团化办学的过程中,当地政府会通过一些政策和法律法规来对学校和企业施加一定的鼓励或者制约,以达到校企之间利益的平衡,从而促进校企合作模式长期推行与发展。政府主要通过集团化办学的方式来发展职业教育事业,也为此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支持校企合作的推行与发展。政府的引导有利于问题的高效解决。然而,一些企业组织参与校企合作之后或多或少地处于被动地位,再加上部分高职院校组织成员参与教育集团建设是有一定的滞后性,使得部分政策还没有充分落实。

.集团化办学背景下学前教育校企合作模式探究

1.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理论教学,认为学生学习到理论知识就实现了教学目标,从而导致学生对专业的教学模式、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认识不足,同时学校设置了大量的专业课程,使得学生的时间机会有限,一些学生在真实的工作中很难适应工作环境、工作内容,从而影响个人发展。学前教育专业的实操性较强,需要充足的实践训练才能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集团化办学背景下学前教育校企合作模式以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主要目标,以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建立校外基地能够保证培养目标的实施,提供给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充足的工作机会。校外基地与各个幼儿园、幼儿教育机构、早教中心等单位机构达成合作共识,学校向它们输送大量的人才储备,而企业和单位提供实训平台,两者兼容,从而让学前教育的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因此,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是在集团化办学背景下学前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加强与深入。

2.共同经营实训基地

学校和企业共同建立校外基地后,有效经营实训基地能够强化合作关系。在合作过程中,职业教育集团可以和实训基地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互相邀请,借助机会来开展一系列的交流活动。通过这一方式,企业单位能够从学校的内部情况了解到该校的教育理念、师资力量、学生素质等内容。同时,集团院校也可以定期派出组织成员去往各个企业单位实地考察,参观总体环境,学习成功经验、获得先进知识,结束之后进行更深入地反思,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与职业技能。通过邀请政府部门开展专题讲座的方式,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得政策咨询,有利于政策的落实和实施,从而有效维护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多方利益。

3.完善基础设施

一部分传统的专业课程已经落后于社会发展要求,需要进行新一轮的课程研发。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业形势与不同行业的人才要求都有了改变。这需要职业教育集团与企业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就业为导向,在开发课程之前做好调研工作,多方考察,切忌追求效率而降低质量。在研发出课程之后,需要邀请有关部门进行研究讨论,不断完善课程内容,从而开发出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的课程。同时,还应注意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以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完善实训基地也是一项重要内容,它不仅是学生的训练基地,更是学生长久生活的地方,因此,学校和企业,应完善基地建设,尽可能地模拟出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收获更多的成功经验和快乐体验,为其以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2]

结束语

集团化办学背景下学前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不断适应当前的发展形势,是一种有效的培养模式。高职院校需要加强教师培训与学生教育,深化与企业的合作,深度整合教育资源,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从而为社会培养出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升伟,李桂云,张丽莉.三教改革视域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校企合作新途径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2(07):103-105.

[2]刁兰兰.校企合作下的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视界,2021(25):142-143.DOI: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