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评价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5
/ 2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评价策略

陈文辉

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和溪中心小学

摘要:“双减”政策,以“减负”为手段,以“增效”为目的,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释放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本文基于双减政策指导意见,以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兴趣和实践能力发展为目的,提出了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改革实现路径,期望通个性化、趣味化、精准化的作业编制,增强学生数学知识理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管理能力,让学生在掌握数学方法基础上,感受学习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作业具有巩固知识,扩展运用,检验效果的评价功能,教师应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兴趣特点和能力水平,灵活设计作业结构,让他们在问题的反思、分析中不断成长。但传统作业布置形式单一、目标同向、枯燥繁重,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学习热情。“双减”政策指导意见,针对长期以来课业负担过重问题,提出了要严控书面作业总量,科学合理做好课业减负工作目标要求。因此,教师在双减背景下,要把作业质量、效率的提升作为关键点,从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入手,让学生能在一个愉悦、高效的课后环境中,增强思维灵活性、广阔性、独创性,提高数学知识运用和解决问题能力。

一、增质:迁移思考

教师要围绕学生问题症结和学习困难,科学控制作业时量,合理设计结构、内容,以实现重点、难点、定向、定量的变革细化。传统繁重、填鸭式的刷题练习,导致学生主观感受不到学习的积极体验。所以,数学作业要突出思考性,让学生在思维型作业练习中,能基于内在情感需求,自主发现、分析、评价、解决问题,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例如,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时,学生易在“因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情况下出错,因数末尾有0,“360×25=9000”要先把0前面数相乘,再看因数末尾有几个0,然后在积的末尾填入几个0。因数中间有0,“107×90=9630”中间的0与另一个因数相乘得0,需要加上个位进上来的数,再继续往下乘。所以,作业要根据学生易出现思维障碍的情况,把重点放在“检测乘法计算方法”,内容:“182×47”“304×15”“250×60”“224×30”,“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计算结果,汇报算法,写明计算过程的进位处理。”设计意图,教师提供一个“制定家庭出行预算”的真实表现性作业任务,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在计算列式比较中掌握算理,明确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自主估计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积的范围,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知识梳理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二、增趣:生活观察

减轻作业负担,意味学生有更多“空档”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所以,教师可设计开放式、项目式的作业内容,唤醒学生内在学动机,培养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分析、观察能力,驱动学生在多样的训练任务中结合所学知识,自主发现、思考、分析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例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时,教师可设计个性化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事物,同时结合自己的理解,利用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解决问题。驱动学生在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探索与验证中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同时,教师也可对教材题目改编创新,隐藏问题中给定的条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用于实践。如:以往有关于“长方形周长计算”作业布置如下:“菜地形状为长方形,长、宽经测量,分别为长8米、宽6米,假设菜地四周修筑篱笆,请问篱笆周长?”单一类型的题目,势必会导致学生探索兴趣的下降,因此,教师可将作业题目改为“菜地长8米,宽比长少2米”或“菜地长8米,长比宽多2米”,除此之外,也可在原有题目上设计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路,“菜地的宽6米,长8米,有一面是紧靠院墙,请问篱笆的周长?”“菜地的宽是6米,长是8米,有一面紧靠院墙,菜地周修了22米长的篱笆,请问菜地的哪条边靠墙?”教师指导学生根据题意,在现实生活中动手观察、操作,搭建模型,拓宽数学思维,这样即使在作业题目中隐藏了某些条件,学生也可通过生活实践,自己查找资料,做到举一反三,深入了解长方形特征和周长的计算方式,不断提高观察、操作、猜想等数学思维能力。

三、增效:动态分层

作业结构、内容设计,是一个复杂、繁琐的动态过程,教师既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差异,也要依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特点,设计出适合不同能力水平学生发展的作业练习,确保学生在课外学习活动中,能发挥思维潜力、创造力,不断的挑战自我,迎难而上,树立学习自信,提高数学探究兴趣。

例如,数学基础较薄弱的学生面对复杂问题时,会出现抵触心理,基础较好学生面对同样问题,会出现学习倦怠或思想轻视学习心理。所以,数学作业注重学生主体性、差异性、发展性,由以往的“一刀切”转变为“多层次性”,如,作业设计可以分为三个层次:A:“必做题”,“15.4-3.2-6.8;

Shape1 ×Shape2 ÷Shape3 ;12÷Shape4 ÷Shape5 ;(Shape6 -Shape7 )×24”,掌握计算顺序,熟练计算方法,用运算定律完成推理运算。B:“探究题”,“Shape8 ×Shape9 +Shape10 ÷9;4÷1Shape11 +6×Shape12 ;2Shape13 -2.86×(6.25-6Shape14 )”,在A类题目计算达标的基础上,进行简便计算,尽量运用运算定律,提高学生计算能力。C:“挑战题”,“9999×6+1111×46;(70+Shape15Shape16 ;2007×Shape17 )”,培养学生综合运算能力。个性化的分层作业设计,要体现作业内容的拓展性、选择性、趣味性,让学生更为自觉、主动、灵活应用计算公式,强化数学基本概念理解,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而不同层次学生在完成必做题之后,可结合自己实际情况,自主选择作业内容,让学生在自觉、主动、愉悦的练习中自主假设、推理、论证,汲取内化认识,发展数学思维,提高数学信息、问题的甄别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总之,作业设计不应局限在巩固所学,而应拓展到教书育人成效的检验与反馈,教师要结合学生的个性与认识水平,合理布置具有层次性和实践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能在一个精简、多样的作业练习中主动探究质疑,汲取知识技能。“双减”根本目的是通过“减负”达到增质、增效的学习目标,作业应以提高学生数学素养、逻辑思维、探究精神和学习能力为突破口,保障学生在具有思考性、趣味性、挑战性、渐进性的作业练习中,自主辨析、思考,掌握学习方法,发展数学思维,提高数学兴趣与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郭艳红.基于创新与发展的小学数学作业评价策略探究[J].读天下:综合,2021(3):1.

[2]甄龙华.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J].2020.

[3]林秀云.减负提质背景下小学低年级数学作业设计策略[J].2021(2018-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