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提高儿童口腔保健意识的干预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8
/ 2

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提高儿童口腔保健意识的干预效果研究

王艳莉

开封大学医学部 河南省开封市 475000

摘要:儿童时期牙齿结构、功能尚处于成长阶段,所以很容易出现问题,需要儿童形成口腔保健意识,并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口腔保健。鉴于当前的健康教育模式较多,且干预效果不一,所以本文就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提高儿童口腔保健意识的干预效果进行研究,旨在给相关工作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健康教育;儿童;口腔保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将2020年3月~2021年3月于本院进行口腔检查的儿童当做了研究对象,共96人。其中,对照组共有48人,男生有25人,女生有23人,平均年龄为5.19岁;干预组共有48人,男生有26人,女生有22人,平均年龄为5.26岁。本研究儿童符合研究要求,且征得了儿童及其监护人的同意,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此外,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即: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儿童的健康教育模式为常规教育模式,即:对儿童的口腔清洁情况、牙齿保健情况进行了解,并教给儿童正确的刷牙方式,指导儿童形成良好的习惯。健康教育的时间为:每2个月1次,干预时长为6个月。

干预组儿童的健康教育模式为综合健康教育,采取了多元化手段进行健康宣教,如:健康教育手册、宣传讲座、多媒体视频等,内容包括:每天的刷牙次数、刷牙的正确姿势、不良的口腔习惯及对儿童牙齿的危害等。健康教育的时间为每2个月1次,时长为2h以上,干预时长为6个月。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儿童的刷牙情况、不良口腔行为、龋齿及牙龈炎发生情况进行有效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21.0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借助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利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用x²检验。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刷牙情况比较

两组刷牙情况比较

组别

例数

正确刷牙姿势

刷牙时间

每日刷牙次数≥2次

对照组

48

19(39.58)

1.76±0.35

20(41.66)

干预组

48

30(62.50)

2.94±0.44

33(68.75)

x²/t


8.786

14.466

8.589

P


0.002

0.000

0.003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干预后,干预组儿童的刷牙情况的相关数据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

2.2不良口腔行为比较

两组不良口腔行为比较

组别

例数

时间

睡前含奶嘴

咬手指

舔唇

吃东西后不漱口

对照组

48

干预前

10(20.83)

15(31.25)

7(14.58)

44(91.65)



干预后

8(16.67)

11(22.92)

6(12.50)

42(87.50)

干预组

48

干预前

13(27.08)

8(16.67)

6(12.50)

45(93.75)



干预后

2(4.17)

2(4.17)

1(2.08)

18(37.5)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干预后,两组儿童的不良口腔行为情况较干预前发生了表现改变,且干预组的干预后情况更加明显。同时,两组差异具有无统计学意义,即:P>0.05。

2.3龋齿及牙龈炎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龋齿及牙龈炎发生情况比较

组别

例数

时间

龋齿

牙龈炎

对照组

48

干预前

11(22.92)

7(14.58)



干预后

8(16.67)

6(12.50)

干预组

48

干预前

10(20.83)

6(12.50)



干预后

2(4.17)

1(2.08)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干预前两组儿童的龋齿与牙龈炎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P>0.05。干预后,干预组儿童的龋齿与牙龈炎发生率为4.17%、2.08%,均低于干预前;对照组儿童的龋齿与牙龈炎发生率为16.67%、12.50%,均低于干预前。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P>0.05。

3.讨论

通过开展儿童口腔保健教育,可使儿童及家长加深对口腔方面的认知,可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口腔健康观念、良好的口腔行为,进而有效预防、治疗儿童口腔疾病。而传统的口腔健康教育的模式虽可达到一定教育效果,但并不理想,而基于儿童的认知多元化健康教育手段,即:采用综合教育模式,可将教育效果、质量得到提高。

结语: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当前的儿童口腔健康情况并不是很理想,所以相关工作人员需将儿童口腔健康教育重视起来。通过口腔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可加深幼儿、家长对口腔知识方面的了解,进而形成口腔保健意识、口腔保健行为。但在开展口腔健康教育的时候,相关工作人员需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手段(采用综合教育模式),以达到更好的干预效果。如此,才可使儿童对相关知识进行深入的了解,才可帮助儿童将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形成,才可降低口腔疾病的发生率,为儿童更好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少丽, 王晴, 侯庆中,等. 深圳市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健康教育项目终期效果评价[J]. 中国健康教育, 2006, 22(007):496-498.

[2]傅乐, 童锦发. 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提高儿童口腔保健的干预效果观察[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6, 027(012):1520-1522,1536.

[3]林岩, 张英华, 秦玮. 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提高儿童口腔保健的干预效果[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4).

[4]崔婷. 实施口腔综合保健措施预防青岛市崂山区低龄儿童龋效果的追踪调查[D]. 青岛大学.

[5]黄文杰, 陈嘉欣. “知信行”口腔保健教育模式对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