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注施工控制技术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6
/ 2

土木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注施工控制技术分析

陈小玉

37132119890206**** 山东临沂 276000

摘要:随着预拌泵送混凝土的推广使用,大体积防水混凝土工程的施工工艺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但由于泵送混凝土泵送技术条件的要求,使得施工质量控制技术难度大大增加了。本文结合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做了探讨,主要从混凝土施工的前期准备工作,到混凝土浇注施工以及后期维护等方面,并将结合相关的文献资料对如何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程中的质量控制策略做了总结和阐述。 

关键词:土木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

引言

目前的社会发展,建设工作品质早已成为社会所关注的焦点之一,混凝土建设工程技巧的使用一定达到它所拥有的位置。建设工作作业构成施工,要求结合各工作的开展,制定出来符合建设工作所需要的方法和规划,完成对建设项目的资源设置,还有方法的抉择和工作资源的布置。因而为建设工作和技术的落实提供了坚实的地基。

1大体积混凝土内涵及特点

根据《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相关规定,混凝土结构物的实体最小尺寸>1m混凝土,或是由混凝土自身胶凝材料水化效应而产生的温度变化与收缩,从而出现开裂的混凝土,都属于大体积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对比,大体积混凝土的突出性特点是体积大,其结构实体尺寸>1m。大体积混凝土在土木工程中的实践应用,工程条件比较复杂,对原材料有着严格要求,而且浇注施工技术直接影响着土建工程质量,特别是连续性混凝土浇注,如果不能保证连续性,就容易发生缝隙而造成大体积混凝土浇注质量不佳。与此同时,大体积混凝土受水化热效应的影响,混凝土内部就会出现大量热量,而又不能及时地散发,就会造成混凝土的内外部温度差比较大,从而引发混凝土开裂现象,严重影响混凝土质量。此外,大体积混凝土对后期养护的要求比较严格。

2混凝土浇筑工艺要求

2.1浇筑前对预埋件进行检查

在浇筑开始前为了设备外沿的美观和内在的安全,应当对预埋件进行检查。预埋的设备不能高于混凝土的顶层面,要小于构件的尺寸。在浇筑施工开始前,必须要严格执行规定程序,在手续不全或未经检验的情况下,是不允许进行混凝土浇筑的。

2.2浇注过程中对模板进行观察

由于混凝土本身的性质,其中含有较大体积的矿物质和水泥等,因此在浇筑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很容易会使模板中的一侧压力过大,从而引起模板变形的情况发生。因此,在进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操作的合理性,保证混凝土模板的安全牢靠,同时,在进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一定要按相关的操作规定严格执行,要做到分层浇筑,在上层进行振捣时,为保证混凝土模板的安全,避免胀模和跑模现象的发生,必需保证振捣棒插入下层深度在5厘米以下。施工操作人员还要保证在浇筑过程中随时观察模板支架、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情况,如果发现有变形或其他情况等的发生,要马上停止浇筑工作,及时对问题进行解决。

2.3继续浇注前的施工缝处理及要求

2.3.1底板与墙体的水平施工缝

(1)处理底板和外墙间的水平施工缝。底板与外墙水平施工缝留在底板的上方三十厘米左右的地方,一般会用橡胶止水条进行防水处理,浇筑时应当在施工缝墙体的中间部位预留安装上述止水条的凹槽。在和墙体交接部位导墙混凝土顶面,在混凝土完全硬化后对施工缝进行挖凿的处理。(2)处理底板和内墙间的水平施工缝。底板和内墙的水平施工缝一般会用平口的形式。为了保证在内墙浇筑时,底板的位置不会漏浆,浇筑底板的时后要用三米的杠尺将其趟平。在浇筑内墙之前,用布料器铺三厘米厚砂浆。

2.3.2底板和内墙间水平施工缝的处理

底板和内墙之间存在的施工缝多为水平施工缝,底板和内墙间的水平施工缝多为平口的形式,在对内墙进行浇筑时,为了防止底板结构漏浆,在进行底板浇筑时应采用杠尺将其趟平,在对内墙进行浇筑之前,应先进行铺厚砂浆处理。

2.3.2地上墙体的施工缝

(1)垂直施工缝基本都安置在门窗洞口过梁跨中三分之一左右的范围内。(2)当采用外墙外保温的施工方法时,水平施工缝外墙一次留设,将板边分别起半边通槽口,上下搭合拼接,防止透缝。突出部分的宽度为五十毫米,企口高低差为板厚加五十毫米,和外保温板比齐,剔掉二十五毫米软弱层后,应比顶板下皮高二十五毫米。内墙采用平口的接缝形式,分两次留设,留的位置基本和地下墙体相同。

3大体积混凝土浇注施工控制分析

3.1浇筑前期的准备工作

在浇筑前期相关工作人员需进行必要的安全与技术的交底工作,为浇筑工作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包括材料与设备等,进行及时的检查与排查工作,避免工作过程中出现问题和卡顿,从而影响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此外,相关工作人员还要对气候进行相关的了解,避免因气候问题影响施工的时行。

3.2混凝土配合比控制

综合分析与研究水泥水化热效应,根据《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86)有关规定,因为施工环境的不同,所以混凝土配合比必须进行多次试验调整,从而确定最佳的混凝土配合比,有效控制大体积混凝土因内部与外部温度差而出现的开裂、变形问题。(1)在选用水泥材料时应考虑水化热效应,并掺入适量的粉煤灰,而掺合料中水泥用量需要控制在25%至60%以内;(2)科学控制石料含土量,优化骨料级配,适当增大骨料粒径。尤其是少筋混凝土,需要埋设大块石;(3)混合料拌和过程中要掺入外加剂,例如NIF复合机与JG3等,使混凝土凝结时间得以延长,有效控制坍落度,具体如下:①混合料拌和过程中应加冰或者是加入冰水,实现骨料的预冷;②拌和中水的用量应控制在175kg/m3,绝不可选择海水;③以胶凝材料用量为准,其中粉煤灰、矿渣粉的掺入用量需要控制在胶凝用量的40%、50%以内,同时粉煤灰与矿渣粉的总用量应控制在胶凝用量50%以内;④拌和料到浇注工作面的塌落度≥160mm。

3.3浇注工作流程中技巧要领

在相关的建设过程中所要理解的技巧要领有几点:首先,混凝土建设技巧的实施,建设工作人员应该了解如下几点:(1)混凝土搅动建设工程的实施,合理的比配混凝土原材质-把水泥、沙粒、骨料等根据做法混合在一起。在水和料的相互搅动下,加进去的顺序可以有很多种,具体应该根据建设方针而作出决定。(2)混凝土浇注建设技术的实施,混凝土浇注相关的工作人员一定确保两种混合在一起的建筑材料是匀称的,这样能从很大方面确保混凝土整体的流畅性,尤其是对混凝土整体比较薄弱的地方更要大程度的应用改进手段。特别要重复的一点是,只要在混凝土过程中有大雨、大风这种恶劣太牛气的情况下,混凝土建设工作就一定要立即停止,现场建设人员要马上对已经做完的混凝土工程进行保护和相应的手段,来最大程度的减小这种恶劣天气对该工程造成的影响。(3)混凝土的振动施工技巧的使用,混凝土建设过程过后,为了增加混凝土的强硬,还一定要进行振动技术,现场操作人员应结合工程所需和方案整体进度合理进行改进。

结束语:

土木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浇注施工控制,需要从混凝土配合比、规范浇注施工、温度控制以及养护等方面入手,同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科学优化与调整施工方案,从而切实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浇注质量。

参考文献:

[1]毕贞泉.研究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J].居舍,2019(18):40.

[2]沈强.浅谈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J].建材与装饰,2018(51):11-12.

[3]邱国安.浅析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防治[J].居业,2017(12):74-75.

[4]蒋克宝.浅谈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7(29):3-4.

[5]肖鹏鑫.关于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分析探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09):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