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针对老年失眠气血两虚症患者使用归脾汤联合针灸治疗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30
/ 4

分析针对老年失眠气血两虚症患者使用归脾汤联合针灸治疗效果

刘建国

北京市顺义区杨镇沙岭卫生院 北京 101300

【摘要】目的 分析针对老年失眠气血两虚症患者使用归脾汤联合针灸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3月-11月期间收治的62例失眠气血两虚症老年患者进行研究,并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给予对照组艾司唑仑片,给予观察组归脾汤+针灸,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PSQI评分、中医症候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归脾汤和针灸联合起来对失眠气血两虚症老年患者进行治疗,能有效改善老年患者的睡眠质量、临床症状,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关键词】老年;失眠气血两虚症;归脾汤;针灸;PSQI评分;中医症候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有效率

失眠属于睡眠障碍类疾病,具有常见性、多发性,患者普遍存在入睡困难、易醒、醒后不能入睡,不管是睡眠时间还是睡眠质量都不能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大部分患者存在日间功能障碍问题。如果患者一直处于失眠状态,身体各个系统都会发生紊乱。另外,患者睡眠质量长时间处于较低状态,患者的情绪十分不稳定,极易出现较为严重的不良心理。临床现阶段治疗失眠的一线药物是苯二氮草类,该类药物虽然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这类药物不仅起效时间短,还极易诱发多种不良反应[1]。老年患者如果由于气血两虚而出现失眠症状,可以使用补益气血、养心、安神的中医手段治疗,同时辅以针灸,实现内外兼治,取得良好的效果。本研究分析了针对老年失眠气血两虚症患者使用归脾汤联合针灸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0年3月-11月期间收治的62例失眠气血两虚症老年患者进行研究,并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两组资料(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n(%),(6294671cc98e4_html_b2324c637e692d5e.gif ±s)]

基础资料

观察组(n=31)

对照组(n=31)

t/x2

P

性别

17

18

0.065

0.797

14

13

年龄(岁)

68.52±3.27

68.13±3.21

0.473

0.637

体重(kg)

58.32±4.26

58.84±4.34

0.476

0.635

受教育年限(年)

15.21±3.26

15.35±3.21

0.158

0.874

病程(月)

13.34±2.58

13.21±2.42

0.204

0.838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

排除标准

符合中西医诊断失眠的标准

对中药过敏

气血两虚辩证

1周内服用过其他药物

年龄>60岁

合并精神类疾病

资料齐全

合并恶性肿瘤

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依从性差

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不愿参与或中途退出本次研究者

1.2 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组艾司唑仑片,1mg/次,1次/d。治疗1月。

1.2.2 观察组

观察组采用归脾汤(深圳华润三九医药贸易公司,批准文号:H1405001)+针灸。穴位:百会、神门、四神聪、内关、足三里、三阴交,1次/d,1次/2d。

1.3 指标观察

(1)对比两组PSQI评分。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调查表中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紊乱、催眠药物、日间功能评分评价,每项5分,分数越高睡眠质量越差。(2)对比两组中医证候积分,以自制量表中的入睡困难、易醒、多梦、困倦、乏力积分评价,分数越高中医症状越严重。(3)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生例数/总例数×100%。(4)对比治疗有效率,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100%。显效:无临床症状,睡眠正常;有效:临床症状、睡眠质量大幅度改善;无效:临床症状、睡眠质量无改善

[2]

1.4 统计学分析

SPSS20.0处理数据,( 6294671cc98e4_html_195cca9870952b42.gif ±s)与(%)表示计量与计数资料,分别用t值与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PSQI评分

治疗前两组PSQI评分对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对比两组PSQI评分(6294671cc98e4_html_c360e9df3fa41c5e.png ±s,分)

指标

时间

观察组(n=31)

对照组(n=31)

t值

P值

睡眠质量

治疗前

3.84±1.26

3.81±1.23

0.094

0.924

治疗后

0.62±0.21

1.48±0.67

6.819

0.000

入睡时间

治疗前

3.61±1.48

3.69±1.51

0.210

0.833

治疗后

0.81±0.37

1.64±0.73

5.646

0.000

睡眠时间

治疗前

3.75±1.32

3.64±1.43

0.314

0.754

治疗后

0.75±0.31

1.52±0.64

6.028

0.000

睡眠效率

治疗前

3.51±1.63

3.42±1.58

0.220

0.826

治疗后

0.82±0.35

1.58±0.63

5.871

0.000

睡眠紊乱

治疗前

3.78±1.45

3.61±1.34

0.479

0.633

治疗后

0.52±0.23

1.46±0.43

10.732

0.000

催眠药物

治疗前

3.81±1.63

3.86±1.67

0.119

0.905

治疗后

0.68±0.47

1.53±0.87

4.786

0.000

日间功能

治疗前

3.71±1.67

3.63±1.54

0.196

0.845

治疗后

0.71±0.42

1.68±0.64

7.055

0.000

2.2 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

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入睡困难、易醒、多梦、困倦、乏力积分)对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对比2组中医证候积分(6294671cc98e4_html_c360e9df3fa41c5e.png ±s,分)

指标

时间

观察组(n=31)

对照组(n=31)

t值

P值

入睡困难

治疗前

6.23±2.34

6.31±2.36

0.134

0.893

治疗后

1.42±0.37

2.24±0.56

6.802

0.000

易醒

治疗前

4.18±1.37

4.26±1.43

0.224

0.822

治疗后

1.24±0.95

2.17±0.67

4.454

0.000

多梦

治疗前

3.86±1.62

3.72±1.36

0.368

0.713

治疗后

1.61±0.34

2.47±0.56

7.308

0.000

困倦

治疗前

3.34±1.48

3.61±1.39

0.740

0.461

治疗后

1.29±0.23

2.32±1.24

4.547

0.000

乏力


治疗前

3.31±1.82

3.64±1.29

0.823

0.413

治疗后

1.34±0.49

2.67±0.82

7.752

0.000

2.3 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n,%)

分组

例数

轻微头昏

困倦

胃部不适

发生率

观察组

31

1(3.22)

0(0.00)

0(0.00)

1(3.22)

对照组

31

3(9.67)

1(3.22)

2(6.45)

6(19.35)

x2





4.026

P





0.044

2.4 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n,%)

分组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观察组

31

21(67.74)

8(25.80)

2(6.45)

29(93.54)

对照组

31

14(45.16)

9(29.03)

8(25.80)

23(74.19)

x2





4.292

P





0.038

3 讨论

受到生活和社会压力变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健康群体出现失眠等睡眠障碍的总体人数不断提升,据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3],我国总人数的30%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特别是老年人,由于年龄大、心理承受能力差、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降低、降低激醒阈,和其他群体相比失眠率更高。如果老年患者长时间失眠,机体会处于负反馈调节状态,导致多个脏器功能都会出现异常,以及诱发其他并发症[4]。临床中治疗失眠普遍使用苯二氮草类药物,老年患者长时间服用后,会出现多种不良反应。因此,现阶段临床中越来越广泛地使用中医手段治疗失眠。

中医将失眠纳入“不寐”范畴,认为致病原因是阴阳不调,老年患者由于年龄问题,气血不断损耗,导致阴阳失衡,从而导致老年患者失眠,这是人类生理衰竭导致的[5]。归脾汤源自四君子汤、四物汤,能有效地改善老年患者亏虚气血症状,能同时对心、脾开展治疗,能有效地补气、补血,调节阴阳。归脾汤中的有效成分龙眼、枣仁、当归,这些药物具有补心的效果;药物参、芪、术、苓、草具有补脾的作用。酸枣仁、百合不仅能够将睡眠潜伏期有效缩短,还能将持续睡眠时间有效延长;夜交藤能够将睡眠潜伏期有效缩短;郁金能够将持续睡眠时间有效延长。

针灸是源自中医经络理论的一种效果显著的外治疗法,如果机体出现病症,相应经络循行部位会出现一定的表现。针灸是利用针对相应腧穴进行刺激,通过人体经络系统平衡阴阳。针灸治疗的基础理论是循经辨证及治疗[6]。中医认为刺激百会具有安神、宁志的作用,是对失眠患者针灸治疗的主穴;刺激四神聪能对头部运行气血症状有效调节;刺激内关能对神志进行调节;刺激神门能对气血调节、安神、定志;是,刺激三阴交会位置的三阴交具有气血补益、调补、肝肾、安神、定志的作用;属,刺激足阳明胃经上的足三里具有健脾、和胃、气血调补、安神的效果。

综上所述,归脾汤和针灸联合起来对失眠气血两虚症老年患者进行治疗,能有效改善老年患者的睡眠质量、临床症状、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马凯姿,姜林芳,宋立功.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失眠症治疗方剂组方规律分析[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21,35(7):132-135+156.

[2]路宽,吕国臣,何宴,李泽,孙焕瑞,康国新,胥振,牛建永,郑亚君. 中医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失眠症对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影响[J].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5):81-84.

[3]刘晓鑫,刘勇涛,孙慧敏. 中医联合吸入性芳香疗法对低年资护士失眠症治疗效果观察[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23(8):210-213.

[4]张思燮. 中医治疗失眠症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8):109-110.

[5]耿百乐,胡昕,田军彪,贾海忠. 失眠症患者予以中医针灸治疗的观察及评价[J]. 中国实用医药,2020,15(26):26-28.

[6]李国淼,焦国亮,毕忠艳. 失眠症的中医证候及针灸辨证施治治疗综述[J]. 中国疗养医学,2020,29(5):473-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