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劳动者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0
/ 3

浅谈 中 等 职 业 学校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劳动者

吴俊林

安徽省徽州师范学校 245200

摘要:近年来,国家通过出台不同政策和措施,大力推动中职学校加强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为此,各中职示范校加大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模式的改革力度,形成了一批具有实用性和示范性的改革成果。本文结合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总体形势及政府大力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就中职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方面在政府所起的作用、中职教育的办学宗旨、导向、中职教育教学改革、技能大赛对中职教育的促进,和中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论析。

关键词:劳动教育,吃苦耐劳 ,处理能力

前言:近期,中组部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财政部的国务院教育部又相继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系列文件,全面深入系统地贯彻实践好总书记提出的高等教育四项基础教育共同发展总方针,加强促进我国特色大中小幼学历劳动科学技术教育发展等进行研究,做出的一次更加完整系统科学和设计有序的,切实可行的一个全面深入系统部署。劳动的体验和教育体验应当首先作为对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应建立起来的这样一个重要基础,学生更应能在充分参与生产劳动实践和教育体验过程中学会[1]


业学校加强劳动教育的意义

中等职业教育即是学生初中毕业就进行的一种职业教育,其办学定位即是要在实行九年一贯义务教育政策的现有基础前提上,为培养全国数以亿计就业的高素质劳动者。"高素质劳动者"的教育可以说是职业教育中的"基础教育",其特殊意义之一是政府赋予基础教育,把职业学校教育全面普及化教育的光荣使命,使教育之教育成为了国民素质之教育领域中的有别于其他基础教育课程的一种另类基础教育。中职学校教育要培养合格的人才主要是培养专门型、应用型高素质的应用型"技工型"专业人才,其岗位专业性十分突出,他们具备的技术先发优势也就仅在于他们职业技能十分熟练,毕业后即能做到零距离的上岗,进入该岗位就有了"技术强,上手快"专业的工作特点,能独立解决本岗内各种一般岗位技术故障,有了帮带一般初级操作技术人员操作的实际能力和特殊岗位技术事故应急抢险的应急处理能力[2]

在提倡幸福生活价值观的今天,要注意让这些学生能够意识到,他们所能享受上的真正美好生活,是依靠辛勤动力换来的。只有如此,在职业素养教育实践中学生才能继续传承、弘扬中华民族先辈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美好品德,通过活动锻炼提升他们自身抵御逆境、挫折、困难的能力。劳动价值教育的实践教育最终达到的核心价值目标,应当是为了培育广大学生养成尊重别人劳动行为的正确价值观,开展多种形式劳动行为教育,有利于让学生在实践中认同自身劳动创造价值,并自觉在实际劳动生活实践环节中努力践行现代工匠精神,体会到"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教书育人的科学道理。

中等职业学校要坚持以人民服务为宗旨,学生就业升学为正确导向,不断巩固提高中职教学质量。

第一、整个职业教育发展的考核评价与标准必须要继续坚持以扩大就业市场为导向,向有以学生就业市场为发展导向特色的学校倾斜。职业学校必须要坚持想方设法地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其考核评价的标准还必须给以服从务实为宗旨,以学生就业市场为导向。培养毕业的学生以后能否继续顺利地就业,是否受到社会欢迎,是当前衡量职业学校教育办学和质量管理水平的一条重要标准。据《中国教育报》报到,北京市交通学校正是从落实"以服务人民为宗旨,以学员就业升学为根本导向"的基本办学的思想要求入手,走出了一条成功职业教育改革之路。首都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对职业教育不仅提出数量要求,更提出了质量要求。在正确思想指导下,学校积极探索工学养结合,订单制培养人才的新途径首都现代交通职业大学教育创新办学模式。首先,改革学校以教师课堂讲授为研究中心内容的学校传统课程人才培养新模式,学校提出实施了三年为国防交通行业输送培养人才"知识型的能工巧匠"人才的中长期人才培养发展目标。其次,推进高校学历后续教育公共课程教育与大型企业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率先提出并把构建以学科体系整合为显著特征内容的网络课程模式改造升级成一所以培养就业目标为核心导向、能力发展为技能本位、岗位模块化教学方式。从而实现由"层次教育"向"类别教育"的转变,将职业教育和教学改革实践的改革重点主要放在了紧紧的围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德"、和"能"、以及"知"的三个主要方面进行有机融合地进行。再其次,与优秀企业合作,以市场就业服务为目标导向、工学相互结合,培养造就高素质复合技能型紧缺人才。学校坚持把努力追求高校专业好对口、高岗位就业率以及实现毕业生最高生活待遇质量和经济可持续稳定发展所作成绩定位为继续开展高职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研究的目标[3]

第二、要及时有效动态优化调整各类职业学校学科专业体系结构,深化本科高校专业教学实践内容、教学方法整体改革,注重和提高广大学生实习就业本领和自我创业能力。在专业设置上要适应市场需求,要积极根据区域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情况,及时动态调整优化专业结构。职业教育必须要找到适合受职业教育者需要的课程特点,而这并都不是仅仅为了筛选出来更优秀适合教育需要的那些优秀学生。进中职学校读书的学生目前多数认为是基础差、素质低的学生,对他们的教学内容及方法自然不能与传统方法一致。要正视学生的实际文化水平,因材施教,要能从社会岗位需要特点和符合受教育者个人实际要求出发,精心筛选的教学内容,最大程度的个别化的教学,激发出学生的主体意识。比如一些学校从实际问题出发设计实施的这种分层式教学,其内容实质主要是在根据新生掌握的各种实际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水平选择教学内容,让两类不同学习水平要求的学生都在自己原有水平基础上都大有提高。

第三、继续积极推行教师工学艺结合、顶岗实习,这都是深化现代职业学校教学改革实验的一项重点。要通过积极组织推进部分学生暑期到企业、公司等社会用人重点单位参加顶岗实习,努力促进形成一条以培训学校师生为主体、企业公司和专业学校三方共同教育、管理企业和专业训练的学生实践的一体化教学培养模式体系;另一方面要注意积极协调推进加强校企合作,充分有效发挥培训企业、行业人才的社会积极性效应;探索完善适合中职学生实践"一年学基础知识,一年学职业技能,一年顶岗实习"工作的一体化培养新模式;完善各项管理措施办法,为大力推进三年级工学技能结合、顶岗实习改革提供更强有力的工作制度组织保障。如浙江省中职学校项目一般就是让职校三年级学生集中到与其专业特长相应工种对口工作的学校指定培训企业,开展三年级工学技结合、顶岗实习,以进一步提高三年级学生技能的自主动手实际操作实践能力[4]

第四、举行技能大赛,促进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技能大赛一般分为中职和高职两个组别,内容方面共计将涵盖到近10个重点工种专业类别、24个国家主要行业竞赛技能类专业项目。国家级专业技能大赛体系中的各个职业竞赛各类型项目要求本身包含的各项职业技术含量标准都比较高,技能大赛鉴定的各个学科专业复合技术交叉度水平标准也较高,突显出当今中国社会职业技能竞赛教育体系现状下对高层次应用型与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及发展规划目标要求。通过先后多次连续举办全国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形成了"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辉煌的辉煌局面,既是对过去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系统继续深化改革、加快教育专业综合发展步伐中所展现出来的各项阶段性成果水平上的大练兵、大检阅,也是对新世纪我国农业职业教育改革稳定工作中将面临着的又一项有重要战略性意义、重大的教育制度改革创新设计。举办各级各类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推动了加快实施新一轮中国职业院校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培养的中职学生均能以学生动手应用能力和锻炼实践为中心职业本位,学以致用,学有所用,引导带动着我国广大中等职业院校师生,以劳动者技能及就业岗位培训能力为主要教育导向,面向全社会,面向职业市场规范办学,激励广大职业院校师生学技成才,切实加强技能型人才培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两位副会长对孟庆国评价说,大赛本身也既有助于充分拓展广大学生视野,丰富增长学生专业知识,提升培养学生自身综合实践素质,培养其团队意识创新与实践合作探索精神,培养引进更多的高素质劳动者能力和各类技能型实用人才方面必将迈出了更大步伐[5]

第五、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和人才观,适应现代职业教育需要的专任教师和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要进一步达到上述这两一指标要求,一是积极吸引高校人才来到中等职业学校任教。在招聘这一个方面,云南省形成了一个很好的管理经验,叫做"特岗、特聘、特邀"计划。省政府全额出资,选拔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充实到县级职业学校担任专业岗位教师;聘请一大批有较为丰富实践经验的离退休专家、高级技师和中级技师分别到学校实习任教培训,这些培训经验很值得其它中职校认真借鉴和学习。二是继续重视职业教育师资人才的教育、培养、管理和提高培训。要探索创新实施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切实有效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综合能力素质结构和专业能力,特别要强化应用能力提升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能力。三是持续深化职校人事劳动分配工作制度等改革,充分调动广大中青年教师爱岗敬业的积极性。要坚持积极研究探索实施以计岗定薪,优劳优酬导向的学校收入综合分配管理方法,将在职教师应得的薪酬收入水平与推动学校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员工个人贡献结果挂钩。总而言之,职业教育应该同时承载着一种满足整个社会需求和满足人们个性需求并存的育人重任,是真正培养具有为现代社会直接创造社会价值需求的新型高素质劳动者人才,和应用性专门能力人才素质的合格教育,是实现另外又一种育人类型目标的现代青少年的成才教育[6]

参考文献:

[1]邓鼎森, 郭忠, 谢癸亮. 基于工学结合构建"职业素质本位"课程体系的实践与研究[J]. 职业, 2017,34(14):23-24.

[2]蔡金珍, 郑国熙, 王华彬. 中职学校主题班会课程化改革的研究[J]. 智富时代, 2018,400(10):215-215.

[3]王加. 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是中职教育的历史重任[J]. 农业职业教育, 2018,34(33):132-133.

[4]侯振芳[1]. 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养培育研究[J]. 中华辞赋, 2019,45(65):167-167.

[5]杨娜. 基于"双元制"的中职教育工匠精神培育的研究——以X中职学校公共管理与服务类专业为例[D]. 安徽师范大学,2018,34(23):56-57.

[6]李萌, 孙蕾. 新时代下,如何培养中职生的工匠精神[J]. 信息周刊, 2018,32(13):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