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读写结合 提高教学质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5
/ 2

注重读写结合 提高教学质量

王伟红 武 强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教师发展学院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一小学教育集团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应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我们所熟知的很多教育名家都把言语实践作为语文教学的第一要务。例如:薛法根老师主张“为发展言语智能而教”,形成了“清简、厚实、睿智”的教学风格。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在很多讲座中都重点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与运用。在平时教学及指导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也非常注重这一点。

近日,阅读了薛法根老师关于作文教学的九条策略,受益匪浅。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点就是: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薛老师的这一观点与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和主张不谋而合,在语文教学中,只有持续不断地进行读写结合,持续不断地进行言语实践,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下面,我以《大自然的声音》为例,结合教学实际,来谈一谈在课堂实践中,如何进行读写结合训练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一、研读教材,与文本对话

薛老师提出读与写的“法”究竟在哪里?尤其是关乎怎么写的问题。“其实,就在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里,就隐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我很赞同薛老师的说法。的确,我们平时所讲的每一篇课文就是一个优秀的作文范例。尤其是2019年秋季以来,全国统一使用的部编版语文教材,课文中所用的写作方式和修辞方法就是我们要教给学生习作方法,如果学生学会了方法,写出好习作就不会是难事。

《大自然的声音》是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我与自然”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文章浅显易懂、生动有趣,学生在文质兼美的文字中能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我在备《大自然的声音》一课时,不仅关注这篇文本的内容,还关注了作者的谋篇布局、文章的结构、每一段落的写法,包括文章插图的设计。只有做到深入地备教材,才能与文本零距离对话,参悟文章写作方法。这样,才能在语文教学中要求学生不能仅仅关注写了什么,更要关注文章是怎么写的?作家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写?想要表达什么?这样的表达方式有什么好处?假如换成你去写,你还可以怎么写?这样,就将阅读的目光聚焦在“写”上。

二、精心设计,学习写法

在《黑龙江省小学语文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中强调:“语文课程应重视阅读与表达的关联,鼓励学生自主阅读,主动表达。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和进取精神。教学内容的实施、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定,应有助于语文能力提升及学习习惯的养成。”

基于此,在教学《大自然的声音》一课时,我精心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在导入环节,播放大自然的美妙的声音,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在品悟文本环节,让学生关注每一段的关键语句,拟声词的运用,文本的写作方法,修辞方法。让学生主动发现,互相交流,一边朗读课文,一边交流发现,将课文内容理解转化成为发现文字的美,发现写作的方法。

薛法根老师说:“我们不要一味地让学生多读,而不讲读书的方法、要诀,那么,学生很可能读了很多书,但依然只会注意那些紧张的情节,不会去深入思考更有价值的问题;假如我们只顾让学生多写,而不讲写作的方法、要领,那么学生哪怕是天天写,也未必就能写出好的文章来。”只读不思,只读不写,只读不总结,学生读完无所感,读完无所得,这是很多语文课堂上的通病,也是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不能有效提升的症结所在。

在学习完《大自然的声音》的第二自然段后,引领学生总结写作方法,总结学习方法,交流文本中生动的语句和修辞方法,边学边得,感受文本语言的生动,体会大自然声音的美妙,得到美的熏陶。再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作家是如何把大自然的声音写得如此传神、动听的,有哪些写法是我们要学习、借鉴的。这样,在课文后面的第三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的学习中,学生就可以独立地按照这样的学习方法进行自学自悟了。这样,学生就习得了“带得走的知识”。

三、勤于练笔,读写结合

1.读写结合,先从课文的仿写做起

在课文学习中,不断引导学生抓住“轻轻柔柔”“呢喃细语”来体会微风的温柔;抓住“激动”“力量”“威力”体会狂风的雄壮,从而感受到风声的美妙,也体会作者写作用词的精妙。

在《黑龙江省小学语文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中强调:“起步阶段应放手让学生独立写话,以模仿为主,适当教给习作技巧和方法。”可以说模仿是写作的捷径,仿写是化别人的内容为自己服务,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写作水平有所提高,提升言语质量。在学习《大自然的声音》文本内容之后,请学生仿生活中小猫、小狗的声音,以“厨房是音乐厅”为题材,展开丰富的联想,将课文中的一些比喻句、排比句、拟声词等有特点的词句作为学生仿写的蓝本。抓住孩子们写得好的句子进行品评,这样长期不断地进行语言实践,学生就渐渐悟出如何把句子写具体、写生动了。

另外,先总写再分述也是《大自然的声音》一课中文本写作上的亮点,请学生在理解内容体会表达的基础上模仿写整篇习作。

只要我们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文本的语言特点,按照主题单元的语言训练要求,做到读写有机结合,一课一得,学生就能仿中有创,仿中有活,仿中有创新。

2.读写结合,给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

有人说作家就是儿童,儿童就是作家,因为他们都有无边无际的想象力。泊来斯考脱说:“想象就是心灵的眼睛。”在阅读中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让孩子在阅读中大胆想象,丰富想象,深入体悟作者在文字中表达的情感,习作中才会有可写之处,有可看之处,才会真切地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在教学《大自然的声音》一课时,作者写到:“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小溪淙淙,流向河流;河流潺潺,流向大海;大海哗哗,汹涌澎湃。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先引导孩子们倾听海浪拍打岩石的声音,再想象中朗读,读完让孩子们交流,小溪的淙淙,河流的潺潺,大海的哗哗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这样一边读一边联想,再进行片段仿写。恰当运用课文中的精彩段落,引导学生进行仿写,长此以往,学生的作文水平一定会有所提高。

3、读写结合,勤动笔进行习作练习。

“常常做,不怕千难万阻;日日行,不怕千山万水。”勤写勤练,才能练出好的作文。只有经常动笔,反复推敲,不断探索,才能从不会写到会写;从不愿写到想写;从凑字数到文思如泉涌;从搜肠刮肚、绞尽脑汁到胸有成竹、得心应手。

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应该鼓励孩子们用心观察,多写日记,养成用笔记录生活的好习惯,抓住课堂上或课间发生的事引导孩子记录下来,在全班同学面前读一读,同学评一评,看看谁的表达更就具体,谁的表达更生动,谁的表达用上了我们本节课或者本书学到的写作方法。

长此以往,功夫不负苦心人,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慢慢发现写作的趣味,感受表达的快乐,不断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进而让我们的孩子变得更优秀。

总之,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读”就是“吸收”,“写”就是“倾吐”。其实,“读”与“写”是一个整体,读读写写,写写读读,这是一种最自然的读写状态。读中的写,更有方法、更有目标,更能夯实学生的写作基本功;写中的读,更有目的性,更有针对性,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没有阅读的作文课与没有写作的阅读课一样,都是不完整的语文课。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语文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建构、学会读书、促进表达的过程。深入推进读写结合,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