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经验的“数学活动”教学实践与思考 ——以《24时计时法》教学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1
/ 2

基于儿童经验的“数学活动”教学实践与思考 ——以《 24时计时法》教学为例

杨亦峰

江苏省 常州市金坛区后阳小学

摘要活动教学法作为一种开放性的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得到了普遍应用。活动教学法是通过设计一系列的活动,为教学创设体验情境,组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最后实现价值引领、完成预定目标。活动教学可以把教材、教师的生活经验、学生的生活经验等多种相对独立存在的课程资源,通过活动这一载体实现交融互动、有机整合。

【关键词】活动教学 思维空间 生命课堂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活动一:点评数学日记

师:老师收集了同学写的数学日记,来,一起欣赏!(出示学生日记)

师:看了这位同学的日记,你有什么想点评的吗?

生1:我觉得日记里的时间有问题。

师:什么样的问题呢?

生1:这里面的9时我不知道是上午的时间还是晚上的时间。

生2:我认为是晚上的9时,因为我们一般是晚上9时看电视。

生3:我认为这里的时间应该写准确了,要不别人看起来糊里糊涂的。

师:同学们的点评非常有道理,那你们知道晚上9时还可以说成多少时吗?

生:21时。

(评析:用数学日记里的一个小问题有效的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起学生探究讨论的欲望。从而让学生畅所欲言,在畅谈的过程中学生逐步进入主题“24时记时法”。)

二、自主学习,建构知识

活动二:感悟24时记时法

1.师:我们先来感受一天的24小时(观看时钟动画)。

师:现在是什么时间?

生:深夜12时。

师:现在就让我们从深夜12时开始,感受一天。(学生闭上眼睛在脑中回想时针转两圈

的情景)

师:看小朋友一天生活中的几个片断,说出分别在一天中的什么时候;分别说说是时针

转第几圈的时刻;用24时记时法分别是几时?

2.师:我们感受了一天24小时,那你知道一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吗?(学生观看春

节联欢晚会倒计时的画面)

师:新年是新的一年的开始,也是新的一天的开始,你知道新年是从几时开始的吗?

3.两种记时法的转换

师:你们喜欢看电视吗?都喜欢看哪些节目?老师这里有一张节目表,找出你爱看的节

目,并说出它的播出时间。(出示时间表)

师:这些播出时间是用什么记时法记时的?你能用12时记时法告诉大家电视节目的播出

时间吗?

4.比较记时法。

5.小结:24时记时法简捷明了,没有重复的时刻。12时记时法能准确表示出一天中的时

间段,日常生活中广泛运用。

(评析:由学生闭上眼睛回想时钟指针转动感受一天的24小时,到记时法的转换并比较特点,这一过程在学生的自主探究、主动建构成中完成,学生学的轻松、深刻,正是由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及时的组织并留给了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的思绪在12时和24时交替衔接的蓝天下自由的飞翔。)

三、学以致用,提升认识

活动三:交流生活中的24时记时法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24时记时法来表示时间?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再出示学生生活中常见的记时牌(演示),学生认读上面的时刻,

并转换成12时记时法。

(评析:在交流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进一步的认识24时计时法,另一方面可以了解知识的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活动四:做一名小小播报员

比赛日程安排:上午10时,三年级女子60米决赛;上午10时20分,三年级男子60米

决赛;下午4时30,三年级女子200米决赛;下午5时,三年级男子200米决赛。

师:请同学们用24时记时法播报比赛时间表,做一名优秀的播报员。

(评析:这个活动设计既激起了学生活动的兴趣又自然过渡到了“转换”知识的学习应用,不自觉中学生的思维在活动中得到了跳动。)

活动五:排时刻游戏

学生拿出信封里的时刻,同桌两人合作按一天的先后顺序排一排:

上午7时30分、15:00、下午1时、6时20分、9:15、晚上8时

学生合作排时刻,排完后汇报。

(评析:12时和24时计时法的转换是这节课的重点,游戏其实是又一次的巩固了学生对这一数学知道的理解和掌握。)

、总结全课,拓展延伸

1.出示学校的作息时间表,问:这是用的什么计时法?为什么用12时记时法?你觉得

有必要改用24时记时法吗?如果有必要,请将它改成24时记时法,并向学校提一份建议。

2.用24时记时法记录周末一天的时间安排。

3.你如果还想了解更多有关记时法的知识,请自己阅读书本第52页“你知道吗”,也可以查阅相关网站和书籍

分析反思

在本课例中,老师所设计的每一个活动很都让学生很感兴趣并参与到老师所设计的活动中来,活动之间的衔接也让人感觉很流畅。整节课在活动中掀起了一个一个的小高潮,在激情的思绪飞跃中打造了一个有生命的课堂。

1.活动中优化了组合。

本节课中,共安排了5个活动,并且这5个活动的时间详略分配得当。长的活动6分钟左右,给学生尽情发挥留下了足够的时间。短的活动不到1分钟,大有“蜻蜓点水”之感。但是即使只是轻轻的掠过,也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发了学生的互动与共鸣。正因为本案例老师对活动设计的大胆取舍,“鱼我所欲,熊掌亦我所欲,两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也”,从而实现了活动的最佳组合。

2.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让学生广泛、充分参与活动,才能真正获得活动的实效。学生参与活动要有一个过程,也要有相应的氛围,因此,要让学生参与活动,除了活动本身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对学生的吸引力外,还必须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活动空间的时间。在本课例中,老师设计的活动既有可操作性,又能贴近学生实际,引发了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的思维也参与其中了。如果学生只是停留在表面形式的参与活动,这样的活动也是缺乏实效的,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往往是先形式,再深入到思维;学生在活动中先是达到形式上的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再是进入思维的互动。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形成思维上的互动,才是教学活动的真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让学生在自主体验的过程中自主建构知识、提升认识、感悟价值。

3.活动贴近学生有实效性。教师若是把握不准“果子”的高度的话,那么课堂的实效性也就相应会降低。本案例中教师设计的5个活动都是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是现实而有趣的。“果子”的高度是摆放在恰到好处的位置,同学们在思维的“跳跃”中触摸到了数学知识的“果子”,摘到了美味的“果子”。

综合上述三个方面的分析,我们认为,在开展活动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活动空间,能让学生真正实现在活动中自主学习。著名的教育改革家李希贵先生曾说:“学生的潜能像空气,可以压缩于斗室,可以充斥于广厦,你给他多大空间,他就有多大的发展”。因此,教师所要做的就是相信学生的探究能力。让我们在活动设计中创设一片广阔的天空,让学生们张开思维的翅膀自由的翱翔吧,让我们的课堂在翱翔中获得生命!



参考文献

[1]王雪.有效开展小班化初中数学活动教学的案例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2018

[2]刘鹏飞.多科整合突出特色 ——“踢毽子”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及反思.新课程学习,中旬[J].2014-12-08

[3]鲁智才.把握学生心理特征创建高效历史课堂.课程教学研究[J].2012-07-30快递杨亦峰13861127738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后阳北大街95号金坛区后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