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18
/ 2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王军英

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九门回族乡中学 河北 石家庄 052160

【摘要】初中阶段处于初中和高中之间的过渡时期,此时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思维水平,需要教师给学生指明道路,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道德与法治学科是初中教学中的重要学科能够帮助学生塑造健全地人格,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应该渗透家国情怀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让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爱国意识都有所提升,让学生对国家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新时期下初中教学一定要摒弃重主科轻副科的教学观念,充分明确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为教学目标,不断改善教学方法,从而让教学效果更加理想。本文探究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教学方法 家国情怀

【正文】当前我国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提起了高度重视,新时期下需要的是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提高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地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够让学生形成基本的法律意识,还能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促使学生成为一个思想品德高尚的人。家国情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是对家庭的关心,对国家的热爱之情,当前时代很多港独、台独分子相当活跃,想要造成国家的分裂,为了能够从根本上杜绝这种现象,需要让学生从小就能够明确家国情怀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同时能够从心里热爱自己的国家,关心自己的家人,在学好知识的同时也要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1. 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引导,教师的教学内容基本上都要围绕着教材开展。教师在教学之前首先要自身充分理解教材内容,并且明确该在哪里渗透家国情怀教育,找准课程中的切入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基于教材内容善于发现其中与家国情怀有关的知识,明确家国情怀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在进行基础知识教学时融入家国情怀的相关意识,让学生能够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让学生能够形成责任意识,努力为国家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

如在进行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亲情之爱》教学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述家的概念,让学生明白家庭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并让学生学会孝敬父母、尽自己应尽的孝道,接着教师就可以用小家的概念引向大家,询问学生大家是什么,这时学生们就会回答:大家就是我们的国家,这样教师就可以通过小家的概念升华到国家,国家是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此时学生也会对国家的概念更加理解,也能够将自己对于家庭的情感转移到国家身上,让学生认识到作为国人应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国家变得更加的强大,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深刻理解和升华拓展,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让学生关心自己家庭的同时也提升学生对国家的责任感,这样也能让学生更好的进行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

  1. 通过树立道德榜样,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

当前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的社会,初中学生正值青春期,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再加上初中学生当前获取到的信息量非常大,学好或者学坏就在一念之间,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通过帮助学生树立榜样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可以带领学生观看一些积极向上的好人好事,给学生提供正确的的发展方向,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如在进行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教学时,教师要通过讲解一些积极奉献社会的典型案例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且让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奉献社会。教师可以给学生们讲述学生们非常熟悉的雷锋叔叔的生活行为,让学生们能够学习雷锋精神,并且模仿雷锋的行为去参加以此公益活动,在公益活动中学会关爱他人,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意识,同时教师要通过榜样的力量让学生了解到家国情怀其实体现于生活中的种种小事当中,就存在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在班级中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在班级中寻找榜样的方式,学习周围同学身上的优点,能够从日常的生活点滴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还能让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不断提升自我。

  1. 组织开展与家国情怀相关的活动,加深学生对家国情怀的理解和认识

实践时提升学生家国情怀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增加一些活动,让学生能够将家国情怀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最容易开展的家国情怀活动就是让学生在家中为父母做一件事,也可以让学生在自己居住的社区当中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到独居老人家中为他们做一次家务、主动打扫一次楼道卫生,这些公益活动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还能够培养学生成为一个热心、积极向上的人。如果实践条件允许教师可以组织班级中的学生共同去敬老院看望老人,给老人们表演节目、与老人们谈心,让学生的责任感能够更加强烈,日后成为对社会更加有用的人,让学生能够在实践过程中加深对家国情怀的理解和认识,塑造学生健全地人格。

  1. 组织主体活动,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主题活动的开展能够提升课堂的趣味性,从而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教师可以通过主题演讲、辩论赛的形式让学生发表自己学习的个人感悟,在学生演讲过程中其他学生也能够受到感染和熏陶,能够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们讲一讲自己最敬佩的英雄是谁,他的事迹有什么,学生就会通过课下查阅资料的方式来查阅相关的红色知识。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在课上给学生播放一些红色的影片,既能让学生在学习中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同时还能让学生不忘国耻,争做新时代的好青年,提高学生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结束语】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阵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课本的知识内容,并且善于利用主题活动、课外实践等方式让学生能够将家国情怀应用在实处,明白家国情怀的实际性,加深学生对于家国情怀的理解和认知。

【参考文献】

  1. 游月望. 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J]. 2020.

  2. 万洪霞.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家国情怀的渗透[J].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21(11):1.

  3. 李利华, 焦旭召.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的策略[J]. 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 2020(9):3.

  4. 刘桂龙.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渗透家国情怀教育初探[J]. 教育界:基础教育, 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