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跳远运动员动作速度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21
/ 2

少年跳远运动员动作速度能力的培养

张 志军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体育学校

摘要:速度是跳远运动的核心,跳远成绩的突破,必须以提高速度素质为前提。纵观国内外高水平选手,良好的专项速度是取得成绩的关键。本文通过探讨、实践,基于对少年运动员体育训练的理解,试论少年跳远运动员动作速度的培养。

关键词:动作速度 专项意识 少年运动员 跳远 原则

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运动能力。包括人体快速完成动作的能力和对外界信号刺激快速反应能力,以及快速位移的能力。人体进行运动的过程中,速度的基本表现形式有三种: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位移速度。

动作速度:人体或人体某一部分快速完成某一动作的能力。

动作速度的两种表现形式:

(1)根据少年运动员完成某个动作或某个动作所用时间的多少来表示的。如棒球运动员投球出手的速度,标枪运动员器械出手的速度,排球运动员扣球鞭打的速度,跳远运动员的起跳摆动速度等等。

(2)反映动作速度的标准还可以通过一定时间内,完成动作数量的多少来体现。完成的动作数量多,动作速度则快,反之,动作速度则慢。同时,动作速度还与热身情况、动作是否娴熟以及身体的灵敏、协调、柔韧等因素密不可分。

下面仅就动作速度的培养做出如下论述:

一、少年跳远运动员在提高动作速度的训练中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遵循运动力学规律原理

跳远是由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四个部分组成,跳远运动成绩的核心决定要素是起跳的初始速度和支撑后身体与地面的腾起角度。速度是影响整个运动的关键,是决定跳远成绩的主要因素。现代跳远运动技术正沿着这个观念在发展。有人相应提出了用最高速跑上板,跑过板,以及“三快”,“三高”的训练理论,推动着我国跳远运动的发展。

(2)动作速度训练必须遵循与专项特点及实际需要紧密结合的原则

动作结构不相同的练习所获得的速度能力不会向专项中转移。如:跳远运动员做原地高抬腿跑及快速摆臂练习中能达到很高的速度指标。但在跳远助跑及起跳技术中却不能表现出很高的速度水平,这是因为在快速运动中,运动员所表现的技术动作与神经系统的活动没有建立起有效的传导。所以,看似运动员所做的快速动作的相关练习,但在实际表现中,不能反映出相应的效果。快速动作只能反映该运动员具有一定的能力,与实际表现出来的效果是不对等的。必须把项目特点所要求的动作速度与神经系统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展现出该项目特点所要表达的技术动作,从而得到提高专项技术的动作速度。例如:1、跳远运动员提高起跳蹬摆技术中的动作速度,不论是负重及不负重的练习,必须做到动作幅度,运动方向,运动过程同起跳动作保持一致,才能收到良好的训练效果。2、有些运动员会出现一种问题就是,平跑速度效果非常好,自身力量素质也非常好,但是在跳远运动中,助跑与起跳两个环节处理不好,造成速度、力量溢出,收不到该有的效果。

(3)遵循客观需要,安排动作速度训练的原则

动作速度的训练与身体素质、身体各种素质能力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素质间在发展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直接或间接地引起其它素质的变化。合理安排练习的顺序和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处理好各素质间的均衡发展,求得互相促进和良性转移。如:跳远运动员提高摆腿能力,采用负重练习时,就不宜过重,否则就会影响到摆动速度,使动作缓慢,降低神经反应过程的灵活性。这恰恰是与我们训练目的相反的。提高动作速度训练要求在神经的灵敏性高。兴奋与抑制迅速转换,肌肉收缩轻快协调时进行,会收到良好效果。

(4)遵循动作速度训练要严格掌握负荷的原则

单次运动时长、休息时间以及练习次数是影响运动员的动作速度以及负荷强度的重要因素。运动强度是反映运动负荷的主要指标,也是提高动作速度的主要因素。提高动作速度的能力,就要要求运动员在进行大强度的练习时,注意力高度集中,最大限度挖掘运动员的潜能,使运动员的动作频率快,幅度大。在中等强度的训练中要求运动员精神愉悦,动作放松协调。大强度与中

等强度的交换进行可避免速度障碍的形成,促进动作速度的提高。动作速度练习一般在持续20秒以内完成的短时间练习,属于人体无氧代谢过程。

它的供能主要靠ATP与CP直接分解供能。确定练习的间隔时间是保证运动员不会出现工作能力降低,使运动员的工作能力得到相对完全恢复,保持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强度,如:少年跳远运动员做支撑高抬腿跑练习。一般做十组要求每组做10秒抬腿次数在30-40次之间,组间体息1分钟。这样就使运动员能保持这种状态做完全部练习。

二、少年跳远运动员提高动作速度能力的因素

(1)素质因素

实践证实动作速度的提高是由人体肌力与身体柔韧有直接关系的。由于快速力量练习的生理机制和性质与整个动作速度的性质的表现是相似的,所以在少年运动员训练过程中,强化快速力量的练习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对肌肉进行快速力量的刺激,使肌肉的更多肌肉纤维参与工作,进行强有力的收缩,才能更深的提高运动员的肌肉质量。运动员柔韧性的增强,尤其是青少年运动员,对自身肌力的作用范围与作用时间会有很大的提高,使身体肌肉的协调性得到增强,减少肌肉互阻,加强肌合力。

(2)技术因素

合理的技术动作是运动员能否提高动作速度的基础,身体各个部位的摆动半径、摆动距离、摆动时间和摆动方向,都在影响动作速度的大小。少年运动员只有掌握了正确合理的技术,并建立了轻快发力的意识,协调身体各个机能完成整个动作,避免肌肉僵硬,才可以提高自身动作速度。因此,通过不断改进技术动作来提高动作速度是训练工作的重要因素。

(3)心理因素

运动员在实践中由于心理因素产生的心理障碍是影响发挥动作速度能力潜力的重要因素。如:跳远运动员在比赛中当对手的成绩超过自己时,易产生紧张情绪。这种情绪必然使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产生更加用力的动作过程。极度用力的过程会使动作失去原有的协调性,从而破坏了运动员已建立的发力意识,导致比赛失败,乃至伤病的发生。加强心理训练,提高心理训练水平是训练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练在体育训练中也要随着学生的发展做出相应的反应。在体育训练中,教练可以根据学生对动作的掌握程度和对相关体育知识的掌握程度,对训练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保证训练目标的顺利完成,同时,也能够让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

(4)惯性因素

经过多年训练的运动员随着成绩提高到一定阶段时,肌肉感觉会形成一种习惯。如:频率、步幅、节奏感等技术都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状态时,会形成一种惯性。这种惯性是运动员要想达到最高动作速度的极大障碍。因此,探索惯性障碍产生的原因与克服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训练中要不断的加强基础训练,使运动员在身体素质不断的提高中掌握好基本技术,努力建立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加强训练手段的多样化防止惯性障碍的产生。高度重视肌肉弹性的培养,努力提高肌肉快速收缩的能力,不断提高运动员轻松协调完成动作的意识,克服紧张用力的不良心理状态。为动作速度的改善提供有利的空间。

综上所述,训练工作是复杂的,所涉及的领域和存在的矛盾远远不止文中所论述的,但只要抓住所存在的矛盾的实质,加以解决就可以使训练工作收到明显的效益。青少年时期是发展速度素质与神经系统的良好时机,虽然身体机能的发育还不完全,但可塑性大,建立正确的动作结构,树立正确的动作意识是未来提高成绩的基础。因此,训练中必须根据年龄的特点,注重基础能力的培养,根据每个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和技术的掌握情况,科学合理的安排训练内容,逐步提高要求,形成良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