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创新策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14
/ 2

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创新策略分析

綦洋洋

青岛电影学院 266555

摘要: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协同开展,有助于培养与提高大学生人才培养质量,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制定合适的协同实施方案。鉴于此,文中以高校为着手点,分析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发展的必要性,探讨如何有效开展两者协同与创新。

关键词:党建;思政教育;协同创新


高校思政教育是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相互作用,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需要研究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党建与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协同创新发展,通过研究两者协同创新机制,可以提高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本文就此展开相关论述。

一、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的关系分析

(一)党建与思政教育相辅相成

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之间相辅相成,两者有着共同点。首先,两者的教育内容相通,主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思想观念;其次,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都是德育层面,旨在引导学生思维形成,可以理性判断事物,逐步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二)思政教育推进党建工作开展

大学生的学习环境以集体环境为主,因此容易受到群体的影响。通过在大学生群体中建立党组织,可以了解与掌握这一群体的思想动态,及时调整思政教育模式,保证思政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基层党组织生活中切实发挥学生党员的带头模范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得越来越多的青年大学生向党组织靠拢。随着学生党组织人数增加,可以进一步扩大思政教育范围,扩大党组织的规模,推动党建工作的进步与发展。

(三)党建提供思政教育理论支撑

青年大学生虽然生理上已经成年,但思想与心理层面尚不成熟,实际生活、学习中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因此,高校在专业知识传输时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以促使大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而党建工作则可以给思政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支撑。通过党建工作让学生明白党的先进性,逐步形成正确“三观”,也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交流思想的平台,实现思政教育工作的顺利展开。

二、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融合现状

(一)两者协同合作深度不足

当前一些高校并没有认识到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视度,仅重视关注教学成果,不考虑党建工作的具体内涵,造成党建与思政教育合作深度不足。

体现为: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方式较为单一,缺少创新,主要围绕教材展开工作,没有结合时代特点更新教育内容,造成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影响到思政教育效果提升,也不利于学生认同党的先进思想与理念;同时,高校并没有发挥优秀党员的带头作用,不能显著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

(二)职责划分模式影响效果

高校党建工作的基本流程学院党委-党委组织部-院系基层党组织,但院系基层党组织本身没有调动人力或财力的权利,造成党政工作协调不当。

院校内党组织权责不明确,也没有协调好各部门权责,实际工作时落实效果不理想,直接影响到工作实效性的提升。此外,思政教育活动中没有与专业课教学融合,使得课程思政落实效果不理想,影响到思政教育效果。

(三)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不足

高校思政教育应该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这有助于高效开展党建工作。这就对思政教育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日常工作中主动学习,持续完善自身知识体系。

但实际中大部分思政教师只重视教学与科研工作,不参与党建工作,造成高校内部缺少足够数量的高素质党务工作者。少数教育工作者无法准确把握党建工作,造成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效果不理想。这一问题的存在,影响到两者协同创新,不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创新策略分析

(一)注重思想政治课程实效化

第一,充分了解教材、新课程标准以及学生。在高校思想政治的教育过程中,为了满足教育改革提出的各项要求,教师应当深入分析教材内容,利用多种方式了解学生。教师既要了解高校学生的特点,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的情况。

第二,重视教育活动的合理设计。要想顺利实施活动教育法,教师应当重视教育方案的合理设计,明确每节课的教育内容,并在此基础上灵活运用教育方法,比如开展教育辩论、课堂讨论、知识解说等教育方法,优化教育模式,吸引学生课堂参与性。

第三,确定活动主题。每个教育活动主题的确定都需要教师深入学生内容,了解其真实想法需求,然后再教育大纲和内容的指引下构建教育任务,分解教育过程,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形象、具体且具有挑战性的教育环境,崔东学生思想政治学习热情。

(二)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红色化

高校在组织师生开展思政教育时,首先要对目前课堂教育形式引起重视。因为课堂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红色文化、红色精神的主要场所以及开展形式,而且高校思政教育者最先想到的是在教育内容中为学生添加、引入一些具有红色文化的教育元素。但这些内容在融入课堂教育过程中却出现问题,因为他们忽视了教育的主观性,只是机械性地将这些内容加入其中,并未考虑到知识点之间的衔接性以及学生的接受性,忽视了知识间的逻辑规范性,不能对现有教育资源进行灵活取用,导致红色文化夹杂其中,进退尴尬的局面。

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思政教育时,需要对教育中的红色文化教育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并且在授课时一定要将红色文化精神嵌入其中,为学生创新原有思政教育课的教育话语,使各时期的文化精神都能以不同形式在课堂教育中具体且完美地呈现出来,方便学生学习和掌握。比如,抗战时期所形成的延安精神;古往今来的包容精神;抗震救灾中所展示出的自强不息、救死扶伤、舍己为人等精神;而这些内容都是当代大学生需要学习的具有宝贵教育意义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

(三)提升高校宣传载体多样化

长期以来,高校在日常生产中对新闻宣传工作有一定的认识,具体会通过集中教育、会议宣讲以及标语口号等方式开展工作,这在高校生产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新时代的发展,高校面临着新的情况,传统新闻宣传工作显得相对局限,难以保证新闻宣传工作的有效开展,还会降低青年大学生工作的积极性。随着互联网媒体的发展,信息传播方式越来越多,传统的纸媒时代已经过去,自媒体时代,使用网络和智能终端,能够为人们及时获取资讯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基于此,新闻宣传工作也需要创新宣传载体。

借助新媒体,可以充分利用其灵活性,对于宣传内容进行指向性宣传,大大提升宣传工作有效性;对宣传内容进行包装,对于广大青年大学生而言,还能通过互动的方式了解高校发展规划情况。新闻宣传工作中,我们应该站在青年大学生的角度思考信息服务提供的内容、方式,以受众为中心,鼓励青年大学生与内容进行互动,助推全媒体平台融合。其中,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门户等渠道可以成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实现传统宣传与新媒体的融合,构建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立体媒体形态,推动高校健康发展。需要选择合适的着手点,提高党建工作质量。

结语

总之,新常态下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融合,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制定合适的融合方案,寻找两者之间的共同点,提高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胡秀俊.高校党建与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协同创新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22):40-41.

[2]崔士祥.基于新常态下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创新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31(20):1-2.

[3]韦家旭,仇萍.新常态下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协同创新路径探究[J].改革与开放,2017(16):47-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