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主任应用目标激励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14
/ 2

初中班主任应用目标激励策略研究

李小琴

四川省广元市朝天中学

摘要: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每位教师都有责任管理和教育学生,督促学生认真学习,但班主任仍然是班级管理的主要负责人,班上的学生在遇到生活上、心理上的问题时,第一时间找的也是班主任。因此,班主任要在教育不断改革的背景下,优化班级管理方式,完善对学生的管理和指导方式,从学生的心理方面出发,加强对学生心理和情绪的管理。本文结合当前初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简要分析班主任如何运用目标激励策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关键词:初中教育;班主任管理;目标激励策略;

学生步入初中后,面对的学习压力会越来越大,除了要面对中考的压力,还要通过锻炼养成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这样才会被更多的人接纳。学生进入初中后,也进入了青春期,这个时期的学生自我意识较强,叛逆心理严重,如果不对他们进行合理的教育和指导,将会使他们产生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作为班级的领导者,班主任除了要传授学生丰富的文化知识,更有责任对学生的生活和心理方面进行管理,采取目标激励策略,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摆脱懒惰、松懈的不良习惯,从而促进学生面发展。

一、目前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班主任对学生管理不够积极

在过去,我国实行应试教育理念,在该教育理念下,学生的学习成绩是教师最注重的。结合我国之前的国情分析,应试教育的确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人才,为我国的基础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随着我国科技、人文、经济、社会的发展,应试教育模式的弊端也逐渐显现了出来,为此,我国教育部门及时做出了调整,通过理论交流和实践验证,确定了素质教育理念,旨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然而,通过实际调查,可以发现,部分班主任的教育理念中仍然有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子,他们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却忽略了对学生心理、生活的管理,导致学生的综合发展受限,不利于班级管理的顺利进行,也不利于素质教育的普及和完善。

(二)部分班主任的管理方式不够完善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主体,班主任的管理方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发展。在经过数据搜索和实际调查后,在目前的班级管理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学生难以通过班主任的教育和指导形成良好的品质。经过简要总结,笔者认为目前的班主任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师生关系较差,学生对班主任的管理方式有很大质疑,甚至在背后说班主任坏话。第二,班主任教学压力大,从而将班级管理的大部分任务都交给了班干部,导致班级管理不到位,班级管理形同虚设。第三,部分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方式不合理,没有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导致学生不配合、不服从,甚至出现争吵、叛逆等现象。

二、初中班主任运用目标激励策略管理班级学生的策略探究

(一)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班集体氛围

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常见的关系,也是最纯粹的关系,只有班主任和学生之间保持相对稳定、良好的师生关系,在班上营造良好的班集体氛围,才能更为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因此,班主任要通过多种方式,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并将目标激励原则运用在班级管理中。在构建师生关系时,班主任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和学生共进退,共同学习。其次,尊重学生,在设计教学内容或开班会、制定班级管理条例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观点和意见。最后,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并允许学生存在差异性,不要以学习成绩评定学生,而是学会欣赏并赞美学生的优点,帮助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二)采取奖惩结合的方式,强化目标激励策略

对于初中生而言,单纯的目标激励方式并不能很好地引导他们持续进步,因为他们的心理发展还处于较低的阶段,心理、思维等都不够成熟,他们很容易在完成班主任给出的学习任务后,或在达成班主任制定的目标而得到奖励后,出现“得意忘形”“骄傲自大”的现象,导致他们的学习成绩不进反退。因此,班主任可以采取奖惩结合的方式,强化目标激励策略。比如,班上某个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班主任可以在全班学生面前提出适当的奖赏,并奖励一些实用性的物品,例如笔记本、笔芯、水杯等,从而帮助该学生建立自信心,引导他继续努力,继续进步。同时,也给其他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让其他学生向该学生学习,获得班主任的鼓励和奖赏。而班上某个学生的成绩出现大幅度下滑时,或者不遵守学生行为准则时,班主任则要采取合理的方式,例如课下约谈等方式,让该学生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为学生形象地说明这样做的不良后果是什么。同时,班主任也要密切关注该学生近期的思想动态,分析该学生为何会出现抵触情绪,为何没有认真学习、复习。在学生略有好转后,班主任可以适当地实施一些惩罚,在制定惩罚时,班主任要让这次惩罚成为学生进步的动力,而不是成为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矛盾。

(三)基于学生兴趣,制定奖励内容

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进步,大多数学生都生长在一个虽然普通但比较温馨的环境中,并且在网络技术的发展下,他们通过网络认识到了很多信息。因此,单纯的物质奖励和口头奖励,难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导致他们对待学习、对待成长的积极性不足。针对这一问题,班主任可以基于学生的兴趣,制定奖励内容。比如,班主任可以定下激励目标:班级综合成绩排名(考试成绩、卫生成绩、纪律成绩)后,班主任组织一次郊游,带领大家一起爬山、春游、野炊等。或者,在学生达到班主任制定的目标后,也可以答应和学生一起玩学生喜欢的游戏等。这些激励目标会使学生更加珍惜这次得到奖励的机会,从而更认真、更努力地学习,保持卫生和纪律,同时,在自我提升的同时,帮助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一起进步,从而促进全班学生的整体性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班级管理是班集体共同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作为初中班主任,要结合学生的年龄,从他们的心理特点入手,巧用目标激励策略进行班级管理,引导学生不断学习文化知识、积极学习文化知识,并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想道德素质,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素质教育的完善和普及做出应用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邓秀兰.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基本素养与艺术[J].引文版:教育科学,2016(05).

[2]黄婕.浅谈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2019(01).

[3]余杰,王舒婷.初中班级管理中应用目标激励策略的研究[J].名师在线,2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