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支玉恒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05
/ 2

浅析支玉恒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张姗

重庆市树人凤天小学 400030

小学语文名师支玉恒曾经说过:“一口简洁、准确、清晰、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就是教师披荆斩棘的武器”。


一、课前问候语,亲切自然

课前问候语是一堂课最开始也是最基本的师生互动,好的课前问候语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之后的正式课堂教学做好准备。同时,它有利于拉近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意识。1]支玉恒老师非常重视课前问候语,他的课前问候语可以总结归纳为以下两种类型:

  1. 谈话介绍型  

支老师课前与学生交流实录(片段)

  师:老师们都爱问问题,我也爱问问题。我也来问,大家有没有想到今天是一个老头来给你们上课?你们看到我,有一种什么感觉?   

生:似曾相识 

  ……

支老师在课前用了“老头”来形容自己,使学生平添了对眼前这位老师的亲近感,再趁机把自己的名字及名字的写法巧妙地介绍给学生。支玉恒老师那幽默风趣的口头语言和丰富有趣的肢体语言,让学生对老师产生这样的“好感”,那么老师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必定会顺利的进行下去。

(二) 表扬型

在一次公开课开课时,支玉恒老师亲切地说:“同学们真精神。”同学们条件反射式的回答:“老师真精神。”接下来,支老师又说:“同学们真可爱。”同学们也顺着说:“老师真可爱。”那一刻,班里的老师和同学们都笑了起来。

公开课,陌生的环境,紧张的氛围,师生之间原本陌生的关系被支玉恒老师用平凡朴素的话语迅速改善,这彰显了一个教学老顽童的智慧与幽默,也潜移默化地锻炼了学生们的反应能力。一句表扬,使学生瞬间被感染,形成了一个轻松愉悦、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为之后的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奠基。


  1. 过渡语言,承上启下创意新颖

课堂过渡语是教师在讲授新的内容之前,有目的、有计划、并采取一定的方法所设计的教学语言。它简明概括,在课堂上能够起到承上启下、衔接组合的作用。语文课堂更是如此,教师巧用过渡可以使同学们更直观的感受语言本身的独特魅力。

但在实践过程中,有些教师会忽视过渡语的设计,常常采用简单粗暴的“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X页,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第X课,课题是《XXXXX》”,这样很难让同学们体会到课文之间的联系,课文单元设计也就失去了意义。支玉恒老师重视过渡语的使用,他的过渡语设计主要有三种类型。

  1. 承上启下自然过渡,语言简洁逻辑清晰

支玉恒老师是这样引入课文《月球之谜》的:“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太阳》这篇课文,知道了太阳的作用特别大。那么这节课我们一起再来探究一下另一个跟我们关系非常密切的星体——月亮,看看它有什么秘密?”

短短几百字的引入语既带领着同学们简单回顾上节课所学,又让同学们顺着二者的联系开始新内容的学习,降低同学们对新内容的陌生感,语言简洁自然过渡无痕。

  1. 连续设问设置悬念,语言设疑引起兴趣

同样是《月球之谜》这篇课文,支玉恒老师也采用过连续设问的方式引入,“月球上有生命吗?月球上有嫦娥吴刚广寒宫吗?……

连续的设问把我们一直以来对月球的疑问全部摆了出来,引起学生极大兴趣。这是一种有目的的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有热情的学习,这样的学习效果较好。


  1. 突发状况的处理语言,因势利导机智幽默

课堂是一个充满变数的地方,各种突发事件随时有可能发生,当面对课堂突发事件时,教师必须沉着冷静应对,运用教学机智讲究语言艺术对突发问题进行灵活处理,才能化“腐朽为神奇”。

小学语文名师支玉恒在他的《晏子使楚》公开课上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个小插曲。支老师请一名同学把课题写在黑板上,学生写的“晏子使楚”四个字个头有大有小,引得台下学生哄堂大笑,他是这样处理的。4]

师:同学们你们先不要笑,我觉得这位同学这样写是有所考虑的。同学们能

不能告诉我,我们今天学的这篇课文主人公是谁?

生 :“晏子”

师:因为晏子是主人公,所以嘛,他就把“晏子”两个字写得很大!(众笑)那我问问你们,你们讨厌不讨厌楚王这个人?

生 :讨厌

师:所以他把“楚”字写得最小! (众笑)

我们常说,幽默是一种智慧,它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支玉恒老师在教育中机智的加了点“幽默”,轻松的解决了危机。


  1. 课堂总结语言,简洁准确引发思考

课堂总结语言是一堂课完美收尾的重要一环,好的课堂总结语既要简洁概括文章主旨,巩固知识,又要引导同学们拓宽思路对文章主题进行进一步思考,激发同学们求知的欲望。

  1. 延伸式结尾,启发升华

支玉恒老师在《匆匆》一课的课堂总结语的优点就颇为突出“朱自清先生的这篇文章不仅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而且也传达出了他对生命的感悟。相信大家也有很多感触,有很多话想说,请大家上黑板来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5]

支玉恒老师的这段结束语简洁的对课文做出了总结,在总结的过程中还巧妙的由课内引到了课外,由探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延伸到了说出学生自己的心得体验上来,可谓一箭双雕。

  1. 悬念式结尾,引发思考

支玉恒老师在讲《太阳》这篇课文时它的结尾是:“太阳的作用特别大,如果没有了太阳我们人类还有动植物都不能生存。那大家想不想知道关于月亮的秘密呢?下课后大家去查查资料,明天我们一起探究月亮的秘密。”

这段结束语是支玉恒老师本节课的“收场”同时又给新课开了一个头,为下节新课的“开场”做了自然过渡。他让同学们积极主动带着“求知”的心态预习,大大提高了同学们的预习效果。


  1. 结语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8]小学语文教育名师支玉恒的课堂教学讲究艺术,他的教法从不简单的重复自己,从不固守一法一式。他的教法因学生的不同而不同,因课文的不同而不同,因环境的不同而不同。同时,他的课堂教学语言幽默风趣、深入浅出、循循善诱蕴含着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又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具有很大的学习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