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积极心理护理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7
/ 2

个性化积极心理护理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效果

李文生

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五人民医院石炭井医院 宁夏 石嘴山 753000


[摘要]目的:确认进行个性化的积极心理干预护理办法能否为提高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方法:将锦林社区的100例确认患有原发性高血压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老人最大的年龄为88岁,最小的为63岁。对照组的50例病患以正常的护理方式进行常规护理,而实验组的50名患者采用个性化积极心理护理法进行护理。两组患者的护理时间均为60天,通过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治疗前后的心理状态。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积极心理健康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积极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积极心理干预相较于常规护理而言可显著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积极心理健康状态。

关键词:个性化心理干预;老年;原发高血压;积极心理健康量表

积极心理学是医学中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精神和心理的积极干预,从而促进患者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来面对疾病和困难,同时也可以治疗部分患者的心理疾病,让他们的身心康复。本文通过个性化积极心理干预方法对患有原发性高血压的老年患者在调节心理,改善思想方面的效果展开研究,具体的成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社区2018年12月到2019年12月管理的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随机抽取50例老年患者为对照组并以正常的护理方式进行常规护理,而实验组的50名患者采用个性化积极心理护理法进行护理。其中对照组的老年病患中男性患者共计25人;女性患者共计25人,该组的患者年龄最大为83岁,最小为62岁,平均年龄为:67.47±4.63岁。而实验组的50名患者中,男性患者为23人,女性患者为27人,该组的患者年龄最大为84岁,最小为62岁,平均年龄为:67.47±4.53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准入标准:①所有患者的年龄均超过60周岁,且都可以独立处理所有事物,没有患有 老年痴呆的症状;②患者所患疾病符合《中国高血压预防指南》的诊断标准;③患者的精神状态没有任何异常,对于本次研究保持着积极的态度,是完全自愿的。排除标准:①患者合并较为严重的慢性疾病或者意识障碍;②患者合并各类继发性高血压疾病。本社区的慢病管理人员详细的向患者和有关人员讲解了研究的内容和可能的结果,并且所有的参与人员都签署了知情同意书,都是自愿参加本次活动的;本研究的主导人员将该研究的所有材料和内容上报给医院的道德伦理委员会,经过批准后方可开始研究。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美托洛尔、卡托普利、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降压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护理等干预。实验组给予个体化积极心理干预,内容如下:

(1)引导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对患者包持着积极的态度去交流,通过举例或者是引导的方式让实验组的患者对于康复充满信心。给患者讲解原发性高血压的病症由来,让患者了解该疾病的基本知识,从而避免对高血压疾病有着极大的畏惧心理。最后,加强不同的病患之间的交流,让患者们相互鼓励,自我激励,从而保持积极乐观的状态。

(2)制定切实可行的运动计划,并实施。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身体状态以及以往的运动习惯制定科学的、可行的锻炼计划。运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发泄体内的不良情绪,从而让患者有精力去思考人生,将不安的情绪发泄出去后,也有利于维持心态的平衡。除此之外,老年人一起去散步,同时进行简单的交流都可以促进患者精神的愉悦。

(3)文化疏导。通过让患者学习更多的文化知识,培养患者读书习字的爱好,从而陶冶患者的情操。

(4)个性化护理干预。①焦躁不安和畏惧。这两种情绪都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也让患者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医护人员应当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从而明确这些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从而可以思考出解决的方法。并且在沟通的过程中也可有转移患者的消极情绪,从而让患者不再恐惧治疗。②悲观,抑郁的情绪。当发现患者抑郁后,第一步要积极与患者沟通,以友善的态度让患者愿意沟通,之后通过心理干预来让患者重拾治愈的信心。

1.3疗效判断标准及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采用积极心理健康量表进行评分,分为情绪幸福感、心里幸福感、社会幸福感、总分4个维度,分值越高表明患者心理状态越好。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处理数据,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采用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积极心理健康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积极心理健康量表的四个维度评分较干预前均显著升高,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附表。

附表比较两组患者积极心理健康量表评分的结果(分,x±s)

61c97a9f06a51_html_8cd4df6b1c9964c2.png

注:与干预前比较,a表示P<0.05,与对照组比较,b表示P<0.05。

3讨论

个性化积极心理干预方法是一种相对传统的护理模式更加新颖且符合患者心理发展规律的方法。通过对患者心理的积极干预,让患者重拾治愈的信心,并在这个过程中治愈自己。在本次研究的过程中,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护理方法不同,而得到的效果也大有不同。研究表明,进行积极心理干预后的实验组的各类幸福感指数均超过对照组。所以,个性化积极心理干预是充满正能量的,也是可以促进患者改善心态,积极治疗的优良的护理模式。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个性化积极心理干预方法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显著,应当积极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苏玲,郭星,李静,等.基于聚焦解决模式的心理干预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0,26(24):3316-3320.

[2]谢永红.心理护理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作用[J].糖尿病天地·教育(上旬),2020,17(3):281.

[3]谭春燕,秦燕,廖春莲,等.家庭参与式护理配合智慧健康宣教平台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21,15(2):129-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