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3
/ 2


如何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探讨

喻昌

冕宁县泸沽中学校 四川 冕宁 615600

【摘要】文章通过讲述如何备课、如何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心理卫生教育的渗透、安全教育的开展以及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来系统地论述如何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方法

新课改背景下,体育在初中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初中体育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如何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是初中体育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对此,初中体育应转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强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设置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促进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1.设置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课堂教学的动力所在,只有建立在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课堂教学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学生更健康的成长,因此教师设置课堂教学目标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体育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以及教学难点等等。学生实际情况不仅包括学生原有的体育知识或者基本的体育技能,而且还应包括学生的体育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等等,因此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应充分考虑学生各方面的情况[1]。

不同的学生,其个性有所不同,所掌握的体育知识与技能、接受能力也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设置具有差异性的教学目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成、学有所获。例如,在"鱼跃前滚翻"的授课中,若学生甲还未真正地掌握远撑前滚翻的相关技能,教师则可以以"掌握远撑前滚翻技能"作为其教学目标,同时在教学活动中,多让其进行远撑前滚翻的练习;若学生乙已经可以熟练地进行远撑前滚翻,则教师可以以"掌握鱼跃前滚翻技能"作为其教学目标,同时在教学活动中,多让其进行鱼跃前滚翻练习。在这样的教学目标作用下,学生甲掌握了远撑前滚翻技能,学生乙掌握了鱼跃前滚翻技能,两位学生都能学有所成,其体育技能都有所提升。

2.设置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内容

教师在设置教学内容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的学生,其接受能力也有所不同,教学内容只有在学生接受的能力范围内,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2]。因此,教师在设置教学内容时,应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基础,设置学生能力范围内的教学内容,使所有学生都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学有所成。例如,有些学生的体育基础知识比较差,在体育学习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失去学习体育的兴趣与热情,对此,教师在设置教学内容时,应尽量选择一些难度较低的内容,使学生能够尽快的掌握这些内容,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信心与热情,巩固学生基础的体育知识及技能;对于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其学习难度较低,且通常比较喜欢体育,对此,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难度较高的内容,鼓励学生勇敢地去挑战,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能够在原有的知识及技能的基础上有所前进[3]。体育教学内容的差异性,从表面上看,一些学生可能会减少部分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无法掌握全面的体育知识及体育技能,但事实上通过这种差异性的教学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巩固已有的体育知识,在原有的基础上迈出更深、更广的一步。相反的,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如果教师不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未关注学生的差异性,而盲目地设置教学内容,一味地追求教学进度,学生原有的体育知识还未巩固,教师又灌入新的知识,久而久之,学生不仅未能真正地掌握基础的体育知识与体育技能,而且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与热情,课堂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3.设置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授课的主要手段,也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性因素,科学的教学方法可以促初中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不同的学生,其教学内容会有所不同,同样的,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方法也应因人而异。例如,教师在"武术套路"这一章节中,一些学生由于体育基础比较差,因此未能熟练地掌握武术套路中相关的动作,对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更加注重武术套路细节动作的讲解,运用分解法向学生详细介绍武术套路的每一个单式动作,同时做出相关的示范动作,引导学生去掌握基础的体育知识;而对于体育基础较好的学生,由于其已经可以熟练地掌握武术套路的整个动作,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选择综合教学法,向学生综合地讲解武术套路的整体动作,同时在核心动作上,应做出相关的示范动作,使学生不仅掌握了武术套路的基本技能,而且对武术套路有了一个较全面、较完整的了解[4]。总之,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不是固定的,它应该具有针对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无论是哪一种教学方法,其都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学生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地前进。

4.设置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在课程结束后参照相关的标准对整个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师教学中关键的环节,是教师提高其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传统的教学评价通常为教学个人反思式的评价,因此其全面性、客观性和科学性不高。新课改背景下,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评价不仅仅是教师的个人行为,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更应参与到教学评价中来,对此,教师可以依据学的实际情况,通过问卷调查、交流活动等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评价中来[5]。同时,初中体育的教学评价应更贴切学生的实际情况,其不仅仅是学生学习过程及学习效果的评价,更应该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各方面能力的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初中体育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范军平.论新课改背景下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9,10(S1):112-113.

[2]刘玉强.新课改下中学体育教学的发展方向[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12(10):542-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