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数学作业质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3
/ 2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数学作业质量

陆广志

广西靖西市果乐乡中心小学 广西 靖西 533817

摘要:家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师通过学生的家庭作业可以掌握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并以此为根据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但是由于受到升学压力的影响,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往往量大、机械重复,学生需要用大量的时间去完成教师留的作业,导致学生学习负担加重,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在“减负增效”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转变传统的作业观念,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喜好,从他们知识掌握情况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个性化、趣味化的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如何布置数学作业才能在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的情况下,达到巩固课堂知识、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呢?下面笔者依据农村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现状,探讨了农村小学数学家庭作业布置的几点策略,希望能为高效的数学作业设计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作业质量

一、农村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现状

(一)设置的作业量过多

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大部分教师会给学生布置大量的课后作业。正常情况下,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一般是两三个小时,但是不排除有些学生的基础比较差,他们花费的时间可能会更长。这些学生在放学之后可能还要帮助年迈的祖父母干活,因此,完成作业的时间大大超过了教师的预期,甚至有的学生不得不抄袭作业或者是以敷衍的态度草草完成。

(二)作业布置形式单一、枯燥、乏味

虽然现在大部分教师更新了自己的教育观念,但仍有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拘泥于教材,内容局限于课堂知识,以考试的题目为基础设置习题,以书面的形式让学生反复练习。这些机械性的抄记,限于室内、局于课本的静态作业,让学生陷于繁重的作业旋涡不能自拔。这种毫无趣味性可言的家庭作业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更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开拓和创造力的发展。

二、农村小学数学家庭作业布置的策略

(一)教师要更新作业布置观念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育人观和评价观,要改变分数至上的观念,明确成绩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应更加关注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课堂教学和作业设计都要以此为前提,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建立立足于学生、服务于学生的新观念。教师要明确“减负增效”的重要性,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要更新作业布置观念,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针对学生的特点,优化作业设计,提高作业设计的时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家庭作业的布置要“适量”,严格控制时间

长期的教学实践已经证明,“题海”战术对于学生数学学习往往是不利的,这只会增加作业的“量”,而忽略作业布置的“度”,增加了学生学习负担,影响了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所以,在给农村学生布置家庭作业时,教师一定要适量和适度,特别是在“减负”大背景下,一定要严格控制学生作业时间。

作业的适量与作业的难度有一定的联系,也与作业的构成有关系。所以,要想做到数学作业“适量”,教师首先要控制难度,要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所学内容的要求来确定难度,要有检查学生基础知识的作业,也要有考查学生能力的作业,也就是“跳一跳能摸得着”,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其中,特别要注意的是教师一定要考虑学生在不同年级学习能力的差异性。从调查来看,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其数学家庭作业安排的时间以10分钟为宜;每提升一个年级,时间可以增加10分钟,到六年级可以增加至1小时。同时,要在布置作业时有全局意识,也就是要考虑到其他学科布置的作业量,如果其他学科当天布置的作业量较大,教师就应该在数学学科作业上有所删减,保证学生休息和自主学习时间。这样“暖心”的安排往往会受到学生的欢迎,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这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家庭作业的布置要因人而异,分层布置

不同学生在学习能力、智力发展、认知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使得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也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要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且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布置分层作业,使学生通过数学作业都能够提高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首先要对学生的作业量进行分层。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及其发展要求来进行分层。对于基础相对较好、自制力强、知识扎实的学生,教师要提供有一定难度的精致作业,量不宜太多;对于智力较好但是学习习惯存在问题的学生,教师要立足于巩固学生基础,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对于学习困难,存在短板的学生,教师要以基础知识为主,重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其次,要对设计的作业难度进行分层。日常作业一定要控制好难度,否则就是作业量少也可能因为过难而增加学生的负担。要把每天的作业按照基础题、中等题和有一定难度的试题进行划分,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需求进行自主选择,给学生提供“自助餐”,使学生都能够做作业,享受到做作业的乐趣与收获。最后,对作业的题型进行分层。要想达到全面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教师就要注意数学题型的多样性,布置的数学作业要有一定的基础性,要面向全体学生。对于数学来说计算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教师要针对每天学习的重点适当地布置作业,特别是针对小学低年级学段,要通过每天口卡的限时练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同时,教师要安排一定的选做题题型,这类题型综合性较强,主要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业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优化作业的布置不仅能够有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还能够很好地辅助学生的课上学习,对知识及时进行巩固和拓展,它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农村地区,教师要针对农村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环境,用科学的思想设计作业,注重作业的实效性,努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王晓凤.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作业布置、批改与互动学习的研究[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7(6).

[2] 马珍学.小学留守儿童数学家庭作业布置设计的点滴做法浅谈[J].科学中国人,2017(14).

[3] 郭晓莉.小学数学教学的分层作业布置分析[J].辅导员,2017(5).

[4] 罗锋.如何科学、合理地布置农村小学生数学家庭作业[J].教师,20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