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新工科需求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探索与实践1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4
/ 2

适应新工科需求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探索与实践1

姚红光 张航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 201620

摘要:建设现代产业学院是培养“新工科”人才的重要途径。建设现代产业学院有助于高校更好的瞄准产业需求、提升协同创新效率、提高专业建设水准。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过程中,应聚焦于主动对接地区产业的重大发展需求,创新升级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紧密围绕现代产业需求实施协同育人;校企双方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实施对象多元、方式多样的合作模式;校企双方整合多方资源,为现代产业学院的有效、可持续发展提供完整稳定的支撑保障体系。

关键词:新工科;现代产业学院;机制创新


1、新工科与现代产业学院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迈入新阶段,为了适应新经济业态时代、新产业结构的发展,“新工科”教育理念应运而生。“新工科”教育理念顺应了“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产业对人才的要求”,实现了“对传统工科专业的升级改造”,满足了“体现多学科、多专业‘交叉、跨界、融合’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是“新工科”人才的基本要求;然而,目前国内的工程教育普遍存在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薄弱、创新精神不足等问题;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新要求,通过校企深度融合共建产业学院,联合培养人才,是“新工科”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

2、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⑴有助于瞄准产业需求,提升学科建设水平

现代产业学院以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目标,需要以学科建设引领课程与专业建设,从而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产业学院在发展与建设中,应将学科建设作为产业学院建设的主要抓手,通过学科建设提升对区域经济的服务能力和对地区产业的支撑作用。依托所在大学的学科平台,通过对接合作企业实现校企技术创新资源的有机整合,取长补短,更好的支撑地区产业发展的需要。

⑵有助于建立高效的协同创新机制

现代产业学院因其与地区产业发展的深度对接,可成为学校参与区域高水平创新系统建设的主力军。同时,可利用其教育教学改革特区的体制优势,立足区域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全面加强与行业协会、企业、科研院所的合作,形成产学研联盟深入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

⑶强化跨界融合,建设一流专业

依托现代产业学院平台,以“新工科”为契机,深入分析地区也饿发展对人才能力的新要求,深化产教融合,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全面梳理课程体系与毕业要求,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宗旨,推进产出导向的人才培养要求,形成持续改进的机制,全面提升专业内涵,实现专业建设达到一流水准。

3、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主要内容

3.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服务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主动对接地区产业的重大发展需求,创新升级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

⑴构建校企深度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共同体,建立人才培养供需新机制,建设行业、企业协同育人、协同办学、协同创新、协同就业的“四协同”人才培养模式。

⑵依托于搭建的校企合作平台,建立由校企双方主要领导组成的“双主任制”院务委员会,实现校企协同,重构多主体协同融合发展的智慧运维育人新平台。

⑶建立“培养目标与从业需求、课程体系与从业要求、核心能力与质量则求”三个维度的培养体系,校企共建“培养需求符合度、培养条件保障度、培养质量达成度、培养成效满意度”的人才培养持续改进机制。

3.2专业建设理论创新

依托“现代产业学院”的新平台,探索校企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新途径、新方式,紧密围绕现代产业需求实施协同育人。

⑴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逆向设计与构建以学生为中心、并能够适应“一岗多能”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交叉学科知识平台+个性化模块”的柔性化专业培养体系,面向专业群构建一体化的专业基础平台课等。

⑵面向人才培养需求,以问题调研、问题学习、项目学习、案例学习的培养方式为出发点,重构推动多赢式的校企合作培养的专业理论课程、课内实验、课程设计、生产现场校外实习的课程链及课程团队的建设。

⑶推动校企合作专业类课程和教材资源的开发,以科技创新、技术革新和员工能力提升项目为依托,加快课程教材和教学内容的持续性更新迭代,校企双方共同打造面向现代产业发展需求的系列专业教材。

3.3校企合作模式创新

校企双方充分发挥各方优势,深化拓展校企合作育人的办学途径,实施对象多元、方式多样的合作模式。

⑴校企双方骨干教师带薪挂职锻炼

企业选派管理干部或专业技术人员带薪到学院挂职交流,学院选派教师带薪进入企业挂职,每次至少一年,支撑“双师双能型”的教师队伍培养。

⑵校企互派教师

学院教师为企业员工授课和培训;企业选派高层领导、技术骨干参与人才培养,根据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校企共商培养方案。

⑶科研项目合作

校企双方联合开展科研项目研究,并各自设立项目工作站供学院教师、学生与企业工程师共同研讨,实现以问题调研、问题学习、项目学习、案例学习的人才培养。

⑷共建共管校内外实验室

校企共同投入经费、设备等,深化建设和管理航空运输校内外专业实验室或实训中心,为学生提供综合型、设计性等校内外实验训练。

⑸共建共管校外实践基地

校企共同拓展和深化企业综合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为学生提供“复合任务型”的实习训练。

3.4管理机制创新

校企双方着眼精准保障,着力体系建设,整合多方资源,为现代产业学院的有效、可持续发展提供完整稳定的支撑保障体系。

⑴组织保障方面

进一步加强学校党委对现代产业学院发展建设中各项工作的领导,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党政齐抓共管,确保所确立的发展目标和各项任务高质量地完成,推动现代产业学院各项事业科学发展。各个系室、中心、教学团队要把现代产业学院的各建设任务实施作为内涵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认真贯彻落实。建立党政分工负责、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

⑵政策保障方面

进一步建立健全现代产业学院制度体系和内部治理结构,构建“多层级、全覆盖”的管理体系,通过制度设计,使学院在宏观管理、服务支撑和评价监督方面更有作为。充分依托校企双方给予现代产业学院发展所需政策扶持,加快研究出台产学研战略合作的“绿色通道”制度,推进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研发基地、市场信息等资源要素共享,促进产教深层次融合。学校在人才选聘、人事管理和考核激励等方面给予学院政策支持。

⑶经费和资源保障方面

进一步构建企业、行业、学校和社会等多主体的稳定投入机制,设置长期性专项资金保障产业学院的正常运行。积极拓宽办学经费的筹措渠道,通过扩大产学研战略联盟,为企业提供更多技术服务,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争取获得企业等社会力量的经费支持。努力提高资金使用绩效,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经费逐步增长,保障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和发展目标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王春利,孙丹丹,徐瑶.“五个一体化”现代产业学院新模式建设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21(04):149-156

[2]刘俊霞.应用型本科高校商科类专业建立现代产业学院的思考[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17):6-8

[3]罗乐,罗梓瑞,柏淑红.基于多元主体多维协同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新思路[J].教育教学论坛,2021(32):39-42

[4]沈洁,徐明华,徐守坤.现代产业学院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21(12):56-58

[5]周继良.现代产业学院的组织属性与制度创新[J].内蒙古社会科学,2021,42(03):197-204+213


1本文获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x202108002)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