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体育中的武术文化传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25
/ 2

浅谈中小学体育中的武术文化传承

1 牟浩飞 2 陆明

昆山市新镇中心小学校 215300 摘要: 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武术作为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媒介,而学校是武术传承与发扬的主要场所,在青少年一代教育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武术文化在中小学体育传承的路径进行研究,多角度分析影响学校武术教育文化传承的影响因素,认为武术应当与教育教学创新、培养学生武术文化意识、弘扬民族精神相结合。

关键词:中小学;武术文化;体育


一、前言

武术发展源远流长,武术文化亦是博大精深。随着社会潮流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武术的需求越来越淡薄,武术文化的教育在青少年一代的教学中越来越少,学生对于武术文化的意识也在逐渐的减弱,尤其是在中小学体育的教学中,中小学体育教学是武术文化传承发展的主要场所。学校武术的教育应该是动作技能和武术文化的教育相结合,而并非是单纯的把武术作为一种体育项目进行教学,而是将武术作为精神意识,文化形态来对学生进行教学。传统的项目式教学、灌溉式教学使学生对武术的兴趣急剧下降,造成了武术文化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得不到好的发展,更提不上传承了1

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分析当前武术在中小学体育的现状,分析当前武术在中小学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寻找当前阶段有利于武术教学的有利手段,力图找到武术文化的传播方式,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为武术的发展提供自己的一部分力量。

二、中小学是武术传承的主要场所

教育是文化传承的主要场所,学校承载着文化的传播,在青少年一代中武术文化的主要传播途径离不开学校。文化与教育是不可分割的,文化是人们智慧的传承,教育是将人们文化传承的方法,没有教育文化也不会得到好的传承,所以教育与文化为一体,不可分割。青少年的武术文化传承来源于学校,学校作为一个传承文化的重要场所,肩负着传承文化的重要使命。

众所周知,武术是中国民族的传统,也是传统文化之一,它的发展历史悠久,兴盛于20世纪60年代,近几年出现没落之势。目前来看,学校作为传承和发扬武术文化的场所,并没有促进武术文化的发扬。当前阶段,在中小学体育课中,武术课的占比中非常小,而且武术课中武术文化、知识技能的函授非常少,那么就导致武术在青少年一代中得不到好的发展,更提不上文化的传承了。现阶段想提高武术在中小学的发展,必须要加强各学校中体育教师的师资力量,同时增强武术课在整个体育课中的比例。武术文化传承更重要事情是学生对于武术课的喜爱程度,师资力量的强弱对于武术课的也是很重要的。体育教师自身素质、武术素养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而学校当前的阶段也应起到重视。例如大课间活动中增加武术动作、面向全体师生推行武术动作,提升师生的武术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做到文化传播的目的2。自武术进入学校以来,武术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武术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在学校中培育学生武术文化意识,树立武术文化意识形态有利于武术文化在学校中的发展。

三、武术文化在中小学的发展路径

3.1树立武术文化传承的意识

中小学是各级各类学校中的基础,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的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也是文化传播的关键。在教学当中,文化主体的观点有两种,一种是主位观;另一种是客位观念,人的主体意识为主导,在武术教学中,学生对于武术文化的态度,是武术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3。因此,在学校体育中,从小对学生树立武术文化意识形态,增加学生对于武术的兴趣爱好对于武术文化传承至关重要。将体育教学与武术文化相结合,在各个中小学中可以广泛开展武术课间操等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课余活动,也会无形中给学生树立一种武术文化传承的意识;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给学生播放与武术相关的教学视频。充分利用学校体育将武术文化的形态展现给学生,耳濡目染,无形中增强了中小学生武术文化传承的意识。


3.2体育教学中武术的改革与创新

现阶段,一线的体育教师会存在自身的武术文化底蕴不足、技能性不强等现象。体育教师也会有武术套路编排的动作,然而这样的教师是极少的。武术编排不仅仅是攻防动作,也可以加入搏击、招数等,不过编排中也要符合运动规律,不然就没有效果4。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前进的动力,是人类主观的高级表现,一个民族要想不断前进,进不能停止创新,武术教学亦是如此。对于一线的体育教师来讲,就是要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强化动作技能,注重改革创新,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方法。


3.3结合民族精神进行武术教育

学校体育的武术教育是传承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基础,武术文化的传承扎根于学校体育,在学校体育的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体育教师可以生动的向学生讲述一些武林人士的爱国事迹,如明代的少林寺在抵御外敌时发挥的作用等等,让学生接受技能学习的时候感受到爱国的情怀,激发起民族精神。


四、结论

武术文化的传承立足于学校体育,在学校体育中,树立学生武术文化传承的意识、不断在学校武术教学进行改革创新、将武术文化传承发扬

作者简介:牟浩飞(1994年--) 男,汉族,山东省日照市。二级教师 ,研究生 单位:昆山市新镇中心小学校,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陆明(1980年—)男,汉族,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 中小学高级教师,本科, 单位:昆山市新镇中心小学校,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1樊庆岗. 浅谈传统武术文化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传承与创新[J]. 中国教育学刊.2015.2(3):24-25

2杨建营. 当代2种典型武术教育改革理念之冲突分析[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27(6):532-533

3杨祥全.武术:保存、保养和体认生命的学问[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0.24(1):14- 18

4杜舒叔. 张银行. 中国武术教育的现代转型研究[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16.33(6):718-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