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误服中毒急诊洗胃的护理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6
/ 2

小儿误服中毒急诊洗胃的护理研究进展

王婷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急诊科 四川成都 610000

小儿误服药物或者毒物中毒是儿科急诊常见急症之一,婴幼儿与学龄前儿童居多,急诊洗胃是常用的抢救措施,通过洗胃及时有效清除患者体内的药物或者毒物,最大程度减少药物或毒物吸收,减轻对脏器的损害。小儿误服中毒急诊洗胃时,恰当的护理干预直接影响预后。下面就小儿误服中毒急诊洗胃的护理措施进行如下综述:

1洗胃操作护理

1.1把握洗胃时机

明确诊断后,除了强酸、强碱中毒,建议尽快洗胃,越早洗胃效果越好。临床上普遍于发生中毒后6小时内洗胃,中毒时间如果超过6小时,大部分毒物已经吸收进入血液循环,此时洗胃的效果欠佳[1]。目前,学者们一致认为针对中毒者,不应该受时间限制,建议立即、反复且彻底洗胃。

1.2合理选择胃管

胃管选择直接影响洗胃的效果。根据患儿年龄选择不同型号的胃管,排除鼻腔水肿、狭窄情况下,尽量选用较大型号的胃管,以免发生堵管。胃管韧性、弹性及硬度适宜,前端带有侧孔的胃管可充分接触胃壁,便于清除药物或毒物,预防胃管堵塞,缩短洗胃时间。若采取经口插胃管方式,胃管口径比经鼻插管的口径稍粗,便于清除药物或毒物,缩短洗胃时间。

1.3把控洗胃液的温度

洗胃时容易忽视洗胃液的温度,通常认为宜25-38摄氏度。有研究指出,洗胃液温度最好30-35摄氏度,该温度与人体体温接近,液体进入至胃内后对机体产生的刺激作用小。若温度太高,可能引起胃内血管扩张,加速毒素吸收,导致中毒加重;温度过低可能引起寒战而加重病情[2]。也有研究指出,采取固定冷热比例法,维持洗胃液温度于35-37摄氏度恒温状态。

1.4控制洗胃液用量

用量与洗胃效果有一定关系。洗胃液量过少,洗胃不彻底,毒物残留;洗胃液量过多,容易引起急性胃扩张,导致毒物进入至肠道而加重吸收。通常来说,年龄小于5岁的患儿,急诊洗胃时洗胃液总量1000-2000ml即可,5-10岁患儿2000-3000ml即可。洗胃时间不要太长,以免诱发脑水肿、肺水肿。根据患儿的年龄决定每次灌入量,一般设置同年龄胃容量1/3左右[3]

1.5洗胃溶液选择

根据毒物性质与种类选择洗胃溶液,中毒物质不明确的情况下,建议选择生理盐水洗胃。中毒物质的性质及种类明确后,选择相对应的拮抗剂溶液洗胃,降低毒性,减少毒物吸收。其中外用生理盐水是我们医院当前使用较多的洗胃溶液。

2体位护理

以往小儿误服中毒急诊洗胃时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或者左侧卧位,以免因呕吐物引起窒息。有学者认为洗胃时应该保持头低左侧卧位,头、颈、躯干保持在一条直线上,目的在于将胃大弯处于左侧位,让水流方向与胃走向一致,充分稀释毒物,预防误吸。卧位可让毒物集中在胃最底部,便于吸出毒物,达到体位引流的目的,减少不良反应。变换体位洗胃法,由原来头低足高左侧卧位改变为右侧卧位、左侧卧位、仰卧位交替更换,留置胃管间断、重复洗胃,提高洗胃效果,减少不良反应与并发症[4]。本文认为基于上述分析,还应该注重胃管插入深浅度的调节,洗胃过程中,适当变换胃管角度,确保每次洗胃液量充足但不可过多,彻底清洗胃内壁的各角落,不留任何死角,最后保持左侧卧位状态,将洗胃液吸出。采取变动体位方式洗胃,避免洗胃时留下死角、不彻底等系列问题,有效清除有毒物质。

3并发症护理

小儿误服中毒急诊洗胃中,有可能出现肺部感染、黏膜损伤、水中毒、胃穿孔及窒息等并发症[5]。洗胃时,根据患儿情况最好保持侧卧位或者平卧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口腔与鼻腔分泌物,维持呼吸道通畅状态,预防误吸所致窒息或者吸入性肺炎。插管时胃管充分润滑,操作轻柔、熟练、准确,选择管径适宜,插管困难时不可反复强力插试,以免造成局部损伤出血,甚至喉头水肿,建议基于喉镜直视条件下进行插管操作。拔管时,胃管末端反折后拔出,防止管内液体流入至气管,因误吸引起肺部感染,甚至窒息死亡[6]

4其他护理

做好患儿的心理护理工作,让其主动配合洗胃,必要时适当约束或强制约束。呕吐反射较强患儿,若出现呛咳、紫绀、呼吸困难症状,应立即拔管,让其休息片刻再重插。长时间哭闹的患儿,可能因胃管与呕吐物对咽喉部的刺激作用,出现咳嗽、紫绀症状,需将小儿头偏向一侧,暂停片刻再插胃管。插管时动作轻柔,小儿哭闹过程中,随其间断吞咽动作送管,提高插管成功率。洗胃过程中随时观察胃管有无脱出,如果患儿出现惊厥、腹痛、窒息、洗出液呈血性状态等情况,立即停止洗胃,及时对症处理。小儿误服中毒急诊洗胃过程中,密切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观察神志状态以及呕吐物的性质、量、颜色,了解有无腹痛、出血、水中毒早期症状[7]。洗胃液引出较少的情况,根据实际情况,预防性使用导泻药物以及利尿强心剂治疗。如果呕吐物、洗胃液等污染衣服,需及时更换,做好皮肤清洁工作,以免毒物经由皮肤吸收。

综上,急诊洗胃是小儿误服中毒的常用救治方法,在洗胃过程中,配合恰当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洗胃效果,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郑敏, 吴辉燕, 龚静,等.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标准化洗胃方案的建立及实施[J]. 中华护理杂志, 2017(52):1342-1346.

[2]董书培.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标准化洗胃方案在基层医院实施效果评价[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9, 007(027):9-10,15.

[3]龙承钧, 张侨, 陆方阳,等. 超大剂量液体洗胃时对急性经口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动脉血pH值影响的临床研究[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14):34-35.

[4]王亚. 87例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洗胃的护理体会[J]. 医药前沿, 2018, 008(017):241-242.

[5]金艳. 简述小儿急诊中毒洗胃护理过程的心得体会[J]. 中国保健营养, 2017, 27(012):173.

[6]郭晓炼. 小儿经消化道急性中毒洗胃的急诊护理探讨[J]. 家庭医药, 2019, 000(010):319.

[7]陈方. 小儿急性中毒洗胃的护理研究[J]. 医药界, 2018, 000(017):5-5.